这个时候各位老铁想说什么(唠的全是实在嗑儿)

这个时候各位老铁想说什么(唠的全是实在嗑儿)(1)

这个春节,很多媒体人纷纷走上抗疫第一线,刀笔镜头就是他们的武器。他们用最新的疫情信息,托起大家的信心,用生动精炼的小视频,将防疫知识传递。

在众多防疫视频中,有一个抖音号悄然突起,它就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帮办》工作室的“一帮到底”,它创造了一夜涨粉54万、单条视频点击率上亿的爆款奇迹。

一朝爆款来袭,试问其中秘密

孙宏顺是《帮办》工作室的副主任,也是“一帮到底”抖音号的负责人。他告诉本报记者,爆款视频的诞生,要多亏工作室主任郭亚洲的“慧眼”。“今年春节,我们原本提前准备了8个视频,打算每天播一条,让工作室的伙伴们好好休息。”没想到,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安排。“大年初一那天,疫情消息开始发酵,郭主任联系我们,‘咱们不能被动等待,得主动出击,为大家做点什么。’”

当天,他们浏览了网上所有疫情消息后,一条“恶意逃离武汉等重点疫区可能要负刑事责任”的视频悄悄上线了。一张简单的配图,二十多秒的配音普法宣传,《帮办》的首次“出击”赢来了470万的播放量。此后,每天一条“依法防疫”的视频在“一帮到底”不断出现,“亚洲说疫情”系列视频也随之诞生。郭亚洲就像邻家的老大哥一样,在家中的沙发上一坐,跟“老铁”们唠起了实在嗑儿,“在家消停儿隔离”“手再刺挠也不能聚众打麻将”“宅在家中的老铁欢脱了,天天熬夜打游戏可不能太仙喽”……

一条条短视频的背后,是整个工作室的付出。孙宏顺说,“我们每晚八点开视频选题会,经常一开就一个多小时。会议结束,团队成员各路出击:有人撰稿,有人编导,有人录制,有人剪辑,有人与台融创中心对接。我们每天都有一个同事在抖音账号上‘值班’,查看网友们的留言内容,和他们进行互动,收集大家发给我们的求助问题,再与专业律师对接沟通,把律师的解答分发给各位粉丝,希望能真正做到帮百姓、帮粉丝办好事儿,并且一帮到底。”

粉丝夜间格外活跃,值班小编就要随时跟进,“留言一多,当班的同事也兴奋,时常忙碌到半夜还不舍得休息。”

2月8日,孙宏顺在朋友圈中发现了一条视频。在全民防疫期间,一位名叫张松的男子不仅外出不戴口罩,还叫嚣着自己是警察,对劝阻他的社区人员恶语相向。“视频内容很有冲击力,但已经被一些兄弟媒体抢先发布了,确定消息来源属实之后,最后还是决定发。”

工作室将长达4分30秒的视频剪到1分钟之内,“我们研究过抖音视频,它有一个3秒理论,即开头就是高潮,就要吸引住观看者。按照这个模式,我们将最激烈的冲突放在开头,将视频传上账号,随后粉丝飞速上涨。”郭亚洲告诉记者,“当晚值班的同事兴奋得直到凌晨3点多才休息,我们一夜之间涨了54万粉丝,单条视频的点击率高达1.147亿,点赞数446.8万,留言数99.7万,太刺激了!”

孙宏顺告诉记者,爆款可遇不可求,而他们抓住了机会。“2019年10月21日,‘一帮到底’抖音号就上线了,在此之前的几个月里,我们请专家,请MCN,请同行中的大咖们,为我们上了好多新媒体课。从那时候到现在,负责新媒的几位同事每天至少在抖音上‘泡’4小时,研究抖音大号的发展历程、走红规律和带货能力,工作室还购买了一本《抖音一本通》,要求团队每个人都要通读。”

大家发现,抖音号想火,一要垂直于某一领域,第二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商量之后决定,我们专注维权普法,用情景剧的方式为大家以剧说法,还要坚持日更,用高频率的更新维系粉丝。”这简单的两句话背后,是思维的转换,是倾情的付出,是长达3个多月日日更新的坚守。就像孙宏顺所说,“爆款的‘秘诀’只有一条,那就是踏踏实实做账号。”

这个时候各位老铁想说什么(唠的全是实在嗑儿)(2)

二十年风雨历程,做最贴心的“平民记者”

“一帮到底”的火爆,除了切入大家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也离不开郭亚洲平实接地气的语言风格。视频里的他,从来不让人感觉有距离,总是将“老铁”挂在心上,将俏皮嗑挂在嘴边。

说起自己这种“接地气”的说话方式,郭亚洲告诉记者,离不开自己在农村生活的17年。“我在农村长大,知道百姓们不愿意听太高深的东西,咱们记者和专家学者的区别就在这儿,要将专业、高大上的内容通俗化。”

2003年,郭亚洲在新闻广播频道的《农村天地》节目做记者,常年在地头儿与农民打交道,采访报道的风格自然也与三农贴近。他说咱们新闻工作者要“顶天立地”,“顶天”是做党和政府的喉舌,履行官方媒体的责任;“立地”就是要为老百姓说话,为大家办事。“有两个人对我的影响很大,一个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师级人物石树源主任;另一个老师叫杨蓬莱,他做创优稿的时候带着我去采访,稿子里有一句话特别生动,‘骑着骆驼看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杨老师教我,‘小郭,咱们记者就要听听众的话,为听众说话,说听众的话,跟大家打成一片。’”

不仅要接地气,还要让语言生动起来,郭亚洲四处收集农村生动有趣的“俏皮嗑”。“比如安达有一个镇子,专做辣椒出口的,大家这么形容这门生意,‘草炭土种蒜,岗地种辣椒,不管穷的富的三年都发烧’。”他的报道中也开始出现类似的“金句”,“报道安达盐碱地水质不好,说‘肇东到安达,一嘴大黄牙’;形容没有能力就别干那事儿,我跟农民学,‘没有弯弯肚儿,就别吃镰刀头儿’……”“那时候,很多农民听众给节目组写信,说我是‘平民记者’,是农民的代言人,之后我做新闻、做报道就坚持四个字——有用、好听。有用,指的是有信息量,好听就是力求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将一般的报道故事化,将故事的讲述通俗化,总之要说百姓的话。”

2011年,郭亚洲做省两会报道的新闻连线,在每次报道后都要做两句总结,“不说不过瘾,不说就感觉没做透。”报道中央和省级媒体走三江看丰收,他建议在黑龙江开辟农业特区,报道生态环境,他总结“生态指标表面是看水和空气,实际上看的是树木、是森林。”这一串串生动精准的点评和升华,让台领导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当年就将他派到了全国两会的“战场”上。

2011年,“亚洲跑两会”在省台的两会报道中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郭亚洲告诉记者,“刚开始跑两会,压力非常大,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风格,让报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一方面,他将目光辐射全国代表,寻找最亮眼的新闻热点;另一方面,他尝试在报道中加入评论,让自己的报道有思想、有观点,不仅是讲述新闻,更要剖析新闻,让百姓更爱听。在两会上露面之后,郭亚洲感觉到什么是“知名度了”,“亲人朋友接连打电话、发信息,亚洲你上两会了!”

2013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举行龙广创新发展论坛,号召大家建言献策。郭亚洲和同事孙宏顺提出制作广播版的“新闻脱口秀”。这项建议获得了台领导的高度认可,此后,龙广交通台每晚4点到6点的《一路有你》节目中,就有了三个一起侃新闻的主播——三D组合。

郭亚洲给三人各取一个“昵称”,“我叫‘大明白’,在农村这不是一般人能叫的,那可谓是‘百事通’;大顺身材高高大大的,取名叫‘大脑袋’;悦彤是惟一的女士,干脆就叫‘大妹子’。”此后的两年间,“大明白”“大脑袋”和“大妹子”每晚都和听众们准时相约,梳理国际大事小情,调侃当日的奇闻妙事,受到了不少听众、尤其是白领的热烈欢迎。郭亚洲还记得,“有一次,我带同事去国土资源厅采访,对方一听我声音愣住了,‘你就是大白话吧?’没错,那时候好多观众将‘大明白’记成了‘大白话’,你想我们得有多能白话吧!”

2019年7月,入职20年的郭亚洲,再次迎来了工作上的挑战:组建融媒体中心的五大IP之一《帮办》工作室。郭亚洲介绍,“工作室主要关注民生问题,用大家互帮互助的形式为百姓解决难题。”本来由台音频中心如今的台内专家节目审听会在春节前就已经开完了,受疫情影响,《帮办》工作室的广播节目还没有正式开设,然而它的抖音账号却在这个早春先火了一把。用他的话讲,这样也好,现在有60多万粉丝的支持,对将来的广播节目也更加有信心、有底气。

对于未来,郭亚洲有憧憬,有期待。他说,等疫情结束后,广播版的《帮办》节目将正式上线,它会与“一帮到底”抖音号互相促进、互相促进,让两者相辅相成,让《帮办》成为龙江上空一档温暖你我的百姓节目。也让我们共同期待!本报记者 李熙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