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

一、内容理解分析:

(一)、主旨:全文以“【 】”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 和 【 】的思想。

(二)、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

1、 【 】2、【 】3、【 】4、【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

(三)、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 】,【 】。

(四)、背诵默写:

1、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2、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3、写春景的句子是: 【】

4、写夏景的句子是: 【】

5、写秋景的句子是: 【】

6、写冬景的句子是: 【】

7、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2)

(五)、对联:

1、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 【 】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 【 】,【 】

二、知识点梳理

(一)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古【】 今【】

2、负者歌于途 负:古【】 今【】

3、晦明变化者 晦:古【】 今【】

4、佳木秀而繁阴 秀:古【】 今【】

5、山间之四时也 时:古【】 今【】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3)

(二)一词多义:

1、乐: 山水之乐 禽鸟乐也

2、穷:乐亦无穷也 欲穷其林

3、归: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一屠晚归

归来见天子 吾谁与归

4、秀:佳木秀而繁阴: 蔚然而深秀者:

5、临:翼然临于泉上者 执策而临之曰

6、谓:太守谓谁 谓为信然

7、名: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并自名其上

8、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隶而从者

9、乎:颓然乎其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4)

(三)词类活用:

1、山六七里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之者谁

4、自曰醉翁也

5、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6、行者于途

7、杂然而陈者

(四)特殊句式: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环滁皆山也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5)

三、链接中考

【一】06(安徽非课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6)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

 (2)无论魏晋 无论: 【】 

(3)临溪而渔 渔: 【】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7)

【二】2007年沈阳市 完成7一lO题。(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壑:【】 (2)意: 【】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9、概括选文画横线红颜色部分的内容。(2分)【 】

10、下面是欧阳修《泷冈阡表》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8分)

修不幸,生1“四岁而孤,太夫人2守节自誓3,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4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5以是为我累6!’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

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生:出生。 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守节自誓:意思是郑氏决心守寡,不再嫁人。④俾(bǐ):使。 ⑤毋:勿要;不可. 6累:牵累。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8)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喜 宾 客 其 俸 禄虽 薄 常 不 使 有 余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②毋以是为我累!

(3)从太夫人的话中,你能看出欧阳修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9)

【三】2008年临沂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5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 ,(D);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0)

1、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

(A)【】 (B)【】

(C)【】 (D)【】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 ②临溪而渔 渔: 【】

③杂然而前陈者 陈:【】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4.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

5.《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1)

【四】2008年芜湖市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2)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也【】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3)既而弥月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3)

【五】山东省淄博市2009年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4)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之者谁 【 】

7、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9.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1)【 】(2)【 】

10.(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5)

参考答案

一、内容理解分析:

(一)、主旨: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三)、太守醉。

(四)、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五)、背诵默写:

1、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2、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3、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4、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5、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6、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7、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六)、对联:

1、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6)

二、知识点梳理

(一)古今异义:

1、意:情趣 。

2、负:背着东西的人。

3、晦:昏暗。

4、秀:滋长。

5、时:季节。

(二)一词多义:

1、乐: 乐趣;欢乐

2、穷: 尽;走完

3、归:归集,聚拢; 回家; 回家;归来;归依

4、秀:滋长;秀丽。

5、临:居高面下;面对

6、谓:是;说

7、名: 命名;说出;名字

8、从: 跟从;跟随

8、乎:“于”,在; 在的后缀,无意义。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7)

(三)词类活用:

1、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2、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3、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4、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6、唱个歌

7、在前面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2、3、4、5判断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8)

三、链接中考

【一】06(安徽非课改)

答案:

16.(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每小题1分)

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18.(4分)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各2分)

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19)

【二】2007年沈阳市

(一)文言文(15分)

7.(1)山谷 (2)情趣 (各1分)

8.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峰回路转”1分,“翼然”1分,判断句式1分)

9.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及周围的景色)

10.(1) 喜 宾 客/ 其 俸 禄 虽 薄 /常 不 使 有 余(各1分)

(2)1欧阳修(我)很不幸,(长到)四岁就成了孤儿。

2不要因为这些(财物)使我受累。(“孤”、句子疏通各1分;“以是”、句子疏通各1分)

(3)为官清廉、乐善好施的人。(“清廉”、“乐善好施”各1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20)

【三】2008年临沂市

答案:

1.(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2.①昏暗 ②捕鱼(钓鱼) ③摆开(陈列) ④以……为快乐

3.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②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4. ①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②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5.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21)

【四】2008年芜湖市

答案:

1.(3分)(1)跟从,随从 (2)第二年 (3)下雨(各1分)

2.(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2分)

3.(4分)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 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

4.(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22)

【五】山东省淄博市2009年

6.答案:(1)像鸟的翅膀 (2)命名

7.答案:C

8.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

9.答案示例: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千山万水 山重水复

10.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

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部编语文教材九上)(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