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

天津作为直辖市

古今交融、魅力四射

同时也是传统的曲艺之乡

也许您还不知道

天津是我国

唯一有专门播放相声广播电台的城市

所以天津也被称为——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

哏儿都人的独特属性就是

自带幽默基因,出口成包袱——

您了该吃吃、该喝喝,

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

这种特点在天津话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果说咱们天津方言的灵魂

那一定是这个字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

外地人来天津

也想学点天津话

可总是模仿不到精髓

其实除了音调变化之外

还有不少天津俚语容易被误读

今天小编就带您辨析一二,请好儿吧!

1

走鸡

(zǒu ji)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4)

来源@咩漫画

对于天津四大神兽之一,也许大多数外地人的理解还是模棱两可的。

天津俚语里的“走鸡”指偏离了正常的、应有的状态

例如:这画本来还凑活,怎么越描越走鸡(ji)了?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5)

2

褶咧

(zhě lie)

日常听到“褶”字,很多外地人经常联系到汪星人沙皮:看这一身的褶子,真显老。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6)

但是天津话里的“褶咧”指人撒泼打滚,无理取闹的意思(多指小孩)。

例如:倒霉孩砸,别在这儿和我褶咧!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7)

3

奋秋

(fèn qiu)

“奋秋”不是深秋也不是早秋,和秋天没啥关系,在天津话里指无规则的乱动。近义词:固秋(qiu)

例如:好好坐着,别老在那奋秋!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8)

4

力巴儿

(lì bar)

天津话“力巴儿”比喻干杂活的人、跟班的人。特别要注意“巴儿”两个字连读,最好再加上一丝不屑的语气,才是哏儿都口语的精髓。

例如:你累死累活也就是个小力巴儿。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9)

5

棒槌

(chuí)

在天津,“棒槌”也不一定是棒槌。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0)

大多数城市都会称呼馃(guǒ)子的学名“油条”,但天津人买早点时更喜欢直接说:“来两根棒槌(馃子)!”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1)

6

馃篦儿

(guǒ bìer)

,读作bì,一种密齿梳,亦称篦栉、篦子、篦梳。篦是古时一种篦污去痒的理发工具。明代对理发师傅的称呼为"篦头师傅",篦也可当作发饰插于发髻上。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2)

馃篦则是天津早餐的一种,常常夹在煎饼里食用,口感爽脆,因与油条属于同类油炸食品,故起名为馃篦儿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3)

7

(nāo)

“孬”本意是不好的意思,但是在天津话对“孬”经常取字音而不取字义,含义同“熬”字,即一种烹饪手法

高英培老先生在《钓鱼》里说:“人家没事儿回来老孬鱼,你说这玩意儿多哏儿啊。”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4)

“熬鱼”不仅反映了天津人喜欢吃鱼的习俗,而且更说明天津人有做鱼的专长。单说鱼的做法就有煎、炸、蒸、溜、炖、焖、氽、烧、炒。

如煎转目鱼、软炸银鱼、清蒸鲈鱼、溜黄鱼扇、炖鲶鱼段、焖小酥鱼、氽鲫鱼汤、红烧带鱼等。

尤其天津熬鱼,更富有天津民间风味特色,流传甚广,沿袭至今,几乎家家都可以做得一手熬鱼的美味。要是您有外地亲戚到天津作客,给对方熬一份天津家乡鱼,保管人家尽享口福,乐在其中。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5)

8

胰子

(yí zi)

相声爱好者应该记得高英培、范振钰两位老先生的相声小段《跳舞风波》,其中小姨子被称为“小肥皂”成为了流传多年经典笑料。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6)

其实,胰子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含有猪胰脏和草木灰成分的复合洗涤用品,简言之就是肥皂的意思

以此类推,香皂也叫“香胰子”;胰子粉,指洗衣粉。另外,陕西关中、青岛 、东北等地都这样称呼肥皂。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7)

9

旮旯儿牛

(gá lar niú)

这个词单拎出来给外地人真容易蒙圈,旮旯就旮旯,和牛组合在一块又是什么玩意儿?有的天津小摊招牌上就这么写过,而且念不对不卖哦!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8)

来源@Chen_Hua_Wang

旮旯牛”的官方学名是“田螺”,很多老天津人都喜欢吃。小时候去河边抓,现在去市场买。炒旮旯牛更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最后用嘴唆了干净那点肉,就是天津人吃田螺的灵魂所在了!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19)

10

熬鹰

熬鹰,也做熬大鹰,训练猎鹰的方式之一。往白里说,也就是不让猎鹰睡觉,熬着它,使它困乏,主要跟当时人喜欢玩鹰有关。但是现在中国的猛禽均是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熬鹰是违法行为,千万不能做!

在天津话里的“熬鹰”比喻整夜不睡觉地折腾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0)

11

拔创

(bá chuàng)

字面指用冰块为伤口镇痛,引申为替别人出头、打抱不平,以抚慰其心理上的委屈、创伤

例如:媳妇受气,娘家哥哥给妹子拔创来了。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1)

“拔创”也是一种江湖黑话,有人在前面闹事,有人出来拔创,还有人在背后当戳儿,算是一套“拔创”。所以,拔创是一种寻衅手段,老百姓对于拔创一举,深恶痛绝。

12

大梨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2)

咱们今天说的可不是水果。事实上,在天津俚语范围的“大梨”有两种含义:

外行、不懂装懂的人。例如:大梨赚财迷。

吹嘘、言过其实。例如:他是个大梨,别信他!也作"大梨膏"、"吹大梨"。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3)

为嘛要把“吹牛”说成是“吹大梨”呢?

原来天津街市有“吹糖人”的小买卖。就是把盛着饴糖的小铜锅放在火炉上,有小孩子来买时,小贩就从小铜锅里抻出一小块儿饴糖,捏一捏,放在嘴上可以吹出各种造型。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4)

其中最省劲儿的,吹成圆球,在中间捏一下,插在细竹棍上。一个金黄色的大糖梨,就齐活了。小孩子买了大糖梨,高擎在手,乐得嘴都合不上,蹦蹦跳跳地向小伙伴炫耀去了!但这个“大梨”,毕竟是假的,薄薄一层糖,中看不中吃

于是,天津人就把说大话、吹牛皮,称作“吹大梨”了!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5)

13

如果您以为天津口语中的“床”就是睡觉用的床,那就大错特错了!!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6)

天津人口语里的“床在那儿了”,一般常指带有向前动势的跌倒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7)

其实表达摔倒时的正经写法是“”,读作chuáng。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8)

这个字最常用的含义有三个:

栽下去。如“别爬那么高,万一噇下来呢。”

扎伤。如“别含着筷子玩儿,留神噇了嘴。”

装、填。如“把这口袋噇满了。”

14

大马趴

(pā)

身体跌倒的样子,就像马趴在地上,四肢着地,犹马爬。例如《当代》1984年第5期:“马趴没摔好,摔个仰巴脚。”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29)

15

耙(bà)

“耙”单字有两个读音:

[ pá ]①耙子:钉耙。②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把麦子耙开晒晒。

[ bà ]①碎土、平地的农具。②用耙弄碎土块:那块地已经耙过两遍了。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0)

咱天津话口语经常取两个意思:

泥泞。例如“现在路上耙极了。”

用脚踩泥水。例如“我耙了一脚泥。”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1)

16

贝儿贝儿

(béier)

天津口语中的“贝儿贝儿”经常和“傻”字连用,指代傻子。“贝儿”要读作阳平(二声),而且要连读。对于不会说天津话的人,是个考验。

例如:别管怎么打扮也像个傻贝儿贝儿。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2)

17

撑死

从字面上看,很多人一定以为是“吃撑了”的意思。其实天津口语中的“撑死”也有最大限度的意思。

例如:这回考题太难了,我撑死能得60分。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3)

18

打镲(cǎ)

“镲”本字读作chǎ,是一种中国打击乐器,即小钹。或称镲子、铰子等。中国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4)

天津俗语“打镲”,说的是一切玩笑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打镲”一说,内涵极是丰富,这里面也还有着好大的学问。

相声大师马三立有一个老段子《黄鹤楼》,表演一个对京剧一窍不通的外行,愣充内行的可笑行迳。本来他什么也不会,还和人吹他是老票友,没有他不会唱的戏。

别人让他唱一出《黄鹤楼》吧,他反问人家:“嘛叫《黄鹤楼》?”唱起来一句词不会,人家说他是外行,他还说:“你这不是拿我打镲吗?”对于人家对他的不恭颇为愤懑。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5)

还有一种情况。想办一件什么事情,找到朋友,他满口答应,过些日子你以为事情办妥了,找到他门上去询问,他一拍脑袋瓜子:“唉哟,你瞧,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呢?”这才真是“打镲”了。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6)

19

虫子

说到这儿,您千万别以为是蚂蚁、蝗虫、毛毛虫那种动物。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7)

虫,原意指蠕虫,专门往植物的根、茎、叶、果实里面钻的那种,引申为爱好或者熟悉某种行业(事物)的人,不一定有专家教授的学历与头衔,但一定是自学成才的“土专家”。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8)

20

靠儿

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

一位外地人去天津百货大楼买衣服,换了好多件都不喜欢,售货员姐姐问“靠儿的,看得上眼吗?”吓得他以为自己太挑剔惹得售货员骂人了呢。

其实咱天津人对颜色有一套自己的修辞方式,什么靠儿色、烟色、毛蓝......这要说全乎了,不懂天津话的真得听蒙了!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39)

那么,“靠儿”又是怎么和颜色挂上边儿的呢?

旧时,带色的布批量出自民间染坊,其中深蓝色的布最常用。传统手工染布的方法要先把靛蓝染料下入大染缸,再加入碱、石灰等辅料,搅拌均匀后确定颜色的深浅。纯棉手织白布染蓝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道工序反复几遍的过程,从月白(极淡的蓝)、二蓝、深蓝,由浅到深直至藏蓝色。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40)

众所周知,“靠”有接近、挨近的意思,用在颜色上表示两个色系相近。所以天津人常说的靠儿色近乎淡蓝色,也俗称“靠儿蓝”。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41)

天津语言文化博大精深

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透的

但是该了解的咱们也不能忘了

毕竟这也是咱们哏儿都的灵魂所在

当然了

如果您也想到天津话里面的老词儿

欢迎补充在评论区

说不定有盘点2.0等着您!

天津人一定会说天津话吗(千万别学天津话)(4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