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上娘家人哭了的(一婚礼现场新娘家亲戚)

俗话说得好:“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很多地方即便生活在一个县城,所说的方言也有千差万别,更不要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它不同的习俗和文化。

不过,千错万错对于结婚办喜事来说,应该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却是一样的,总不能说在婚礼当天男方上门迎娶,女方却在家里哭哭啼啼表达不舍和悲伤。

但是,像这种“哭嫁”的习俗,还真的存在,让很多人觉得纳闷和不解。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习俗,非得在人生当中最幸福的日子里,新人和亲情哭成一团呢?

我是“正哥看生活”,和你一起追踪社会热点,感受百姓生活,解读人间百态。

婚礼上娘家人哭了的(一婚礼现场新娘家亲戚)(1)

12月31日,有网友拍摄到贵州铜仁某地一家新娘出嫁的婚礼现场,很多女婿亲戚坐在一起哭成一团,以此来表达新娘出嫁的不舍和难过。

看到每个人坐在桌子旁,手里拿着一块毛巾掩埋痛哭,整个场面让人觉得是走错了片场。听到这一片哀嚎之声,有网友甚至怀疑这难道不是新人的婚礼现场,而是出殡的丧礼现场吗?

不过,当你知道这是真正的新娘出嫁的婚礼现场,似乎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为这样的风俗习惯表示理解和同情,但愿这一次哭过之后新娘嫁到男方家里能够笑口常开。

婚礼上娘家人哭了的(一婚礼现场新娘家亲戚)(2)

而在另一个桌子旁边围坐的男性,却都在一本正经地打麻将来消遣时间,把这一“哭嫁”的场面当作习以为常。而另一桌周围每一个现场“哭嫁”的女性,她们都有过相同的出嫁经历。

虽然在整个地“哭嫁”现场哀嚎声不断,但未必会有人专门过来劝阻或者安慰,因为这些所谓的哭泣,不过就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表演而已。能不能哭出眼泪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不能少。

当然了,新娘子“哭嫁”却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毕竟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分别,有一种养育之恩和手足之情在里面,离开了会有一点伤感和不舍。

婚礼上娘家人哭了的(一婚礼现场新娘家亲戚)(3)

往往在新娘出嫁的同时,会对每一个来出席婚礼的亲人进行“哭嫁”,遇到哥哥辈的亲人新娘子就会在伴娘的陪伴下,一边拿毛巾捂脸一边哭诉:“哥哥哎,一根葛藤两个瓜,我和哥哥是一家,如今妹妹要出嫁,妹对哥哥真不舍!”

而哥哥在妹妹的婚礼当天,自然要表现出一份长者的态度,立马会从衣兜里掏出准备好的“礼金”,塞到伴娘手里以表示对妹妹的安慰。

可见,像这种“哭嫁”的风俗也不过是应景应情,拿来配合相应的唱词哭诉,从而成为一种收取礼金的方式而已,类似于一种收费的表演形式。

婚礼上娘家人哭了的(一婚礼现场新娘家亲戚)(4)

这是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一边捂着脸走到亲戚们吃席的桌子旁,开始看一场“哭嫁”的表演。只见新娘子哀声唱道:“哎呀,我的哥哥呀弟兄唉,阳沟后头栽柿子,欠你妹子遮面子,我的哥呀我兄弟呀……”

新娘的伴娘笑嘻嘻地搀扶着新娘,一边等着男性亲戚从衣兜里掏出几张百元大钞,迅速地拿到手中,然后再接着往下一桌的吃席人群中去。

新娘在“哭嫁”的时候声音必须带着哭腔,而且还得有抑扬顿挫的唱腔来搭配相应的唱词,这样才算一场完美的表演。

婚礼上娘家人哭了的(一婚礼现场新娘家亲戚)(5)

有当地网友爆料,这是我们贵州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候的风俗,只要来应该亲戚朋友都要哭一遍。而且,如果摆桌三天宴请亲朋好友,就需要新娘子整整哭三天,才算走完人生的一段历程。

对于这些新娘子“哭嫁”自然也有笑场的时候,所以聪明的人才会专门发明出手帕掩面的形式,来避免哭不出来的尴尬和假惺惺的伤感。

本来结婚这一天对每个一个新娘子来说,都是一份期待和欢喜的日子,如果偏偏要为了所谓的风俗和形式来表演,就真的没有必要了!当然,这种几十年的风俗到底要不要改,还是应该尊重每个民族的传统。

大家对于土家族新娘“哭嫁”的风俗有什么想说的,你能接受婚礼当天的这种“哭嫁”形式吗?欢迎跟帖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