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离地间隙对汽车有什么影响(汽车最小离地间隙数据有误区)

近日,刘先生休年假,开着自己国庆节购买的一辆SUV车型载着全家人去游玩,结果发现车辆满载状况下的最小离地间隙明显要小于购车时厂家印制的宣传单上的最小离地间隙。而车主刘先生也瞬间陷入了“最小离地间隙”的迷惘之中。那么,这“最小离地间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最小离地间隙对汽车有什么影响(汽车最小离地间隙数据有误区)(1)

最小离地间隙存在数据忽悠

除了刘先生之外,也有消费者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笔者的朋友倪先生在了解自己看中的一款SUV车型数据时,却发觉这款车最小离地间隙仅有160mm,比朋友驾驶的一款轿车的最小离地间隙170mm还小。但从视觉上看,自己看中的SUV车型通过性明显要好于朋友的轿车,怎么数据上有这样的反差?倪先生表示很疑惑,看来不同车企间的数据很不一致。

笔者调查发现,造成这种数据混乱的原因,主要与当前车企自行公布数据的现状有关。目前,各车型的最低离地间隙的数据是多少,均由车企自行公布,而具体到实际的数据,不同车企对外的口径并不统一。即使同一品牌,其下属车型的数据公布,也不完全采用同一标准。有些车型在公布的最小离地间隙的数据后面会注明是“空载数据”。而有些则在公布的最小离地间隙160mm后并没有注明是否空载。

最小离地间隙对汽车有什么影响(汽车最小离地间隙数据有误区)(2)

某4S店的销售经理告诉笔者:“目前车企公布的最小离地间隙,并没有统一标准。一般来说,日系、德系及美系车对离地间隙数据的标注形式略有不同。日韩车较偏向于采用空载时的最小离地间隙,而欧美车则较多采用满载离地间隙数据。”笔者从汽车三包网查询到,某德系SUV两驱车型的最小离地间隙为160mm,是属于满载状态下的离地间隙。但这种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是否采用满载状态下的最小离地间隙来衡量其通过性,还要根据具体车型进行分析。

空载最小离地间隙对于车辆通过性无任何意义

笔者了解到,出于车辆舒适性等因素的考虑,目前家用乘用车普遍悬挂偏软,满载后汽车底盘离地面的最小距离,根据悬挂不同,普遍要比空载时低10——50mm不等。而从目前车辆操控来看,任何汽车均需要有驾驶员在车内才能驾驶。因此,从行车角度考虑,空载最小离地间隙对于车辆通过性没有任何意义。

最小离地间隙对汽车有什么影响(汽车最小离地间隙数据有误区)(3)

广汽丰田官网上致炫的最小离地间隙为满载状态下的数据

最小离地间隙对汽车有什么影响(汽车最小离地间隙数据有误区)(4)

一汽大众官网上捷达质惠版的最小离地间隙未标明是满载还是空载下的数据

因此,消费者购车时如果非常看重车辆的通过性,则一定要留意购车宣传单上标记的最小离地间隙,到底是满载还是空载状态下的数据。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各类汽车网站公布的各车型数据,一般也不会标记车辆最小离地间隙属于“满载还是空载”。因此,购车者一定要货比三家,并在满员承载的情况下,真实感受车辆底盘的高度。此外,车辆的轮胎大小,也会影响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这些在真实体验中也需要注意。最小离地间隙仅是影响车辆通过性其中一个因素,离去角、接近角等数据也会影响车辆通过性,需要更全面的权衡。

“最小离地空隙”需要强制标准

其实,造成“最小离地间隙数据混乱”现状,主要与目前最小离地间隙的标准不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企业可自行决定是否按国家标准执行有关。根据我国关于最小离地间隙的国家标准,最小离地间隙的定义为汽车在满载(允许最大荷载质量)的情况下,其底盘最突出部位与水平地面的距离,目前这一标准并未强制执行。

最小离地间隙对汽车有什么影响(汽车最小离地间隙数据有误区)(5)

由于国内的道路状况参差不齐,消费者对车辆通过性有较高的要求,最小离地间隙数据的优劣,在销售环节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在这种背景下,趋利的车企在“最小离地间隙”上大做文章,用毫无意义的“空载最小离地间隙”来忽悠消费者。

而由于缺少强制性标准,这种“忽悠”现象还在蔓延。这种数据混乱的局面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秩序。目前对于汽车数据严谨性的监管,与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明显不匹配,相关部门迫切需要加强对车企监管,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对汽车消费的误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