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

前几天出去,看见地里收割机,才意识到现在是收麦时节!

现在的收麦已经没有记忆中收麦的味道,也不见收麦时地里人山人海的场景。是在不知觉中就结束了。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1)

我对收麦的记忆是从儿童开始,当时农村放收麦假,我们这些小学生是在村口、路口站岗,“防止坏人破坏夏收”,“防止村民偷麦”,多余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拾麦”,颗粒归仓。再后来从初中开始,就在老师(老师也是本村人)的带领下,本村的几个初中生组成一个小队,4、5人割麦,老师在后面捆麦。记多少“工分”不记得了,反正比成年人少。

收麦的时候不仅学生放假,好像机关干部也回村“支农”。整个夏收季节就像一场战争。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2)

分产到户时收麦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3)

现在收麦

我们村在稷王山北坡,属“山阴”,村北地早熟,村南地迟熟,南坡地埝高,地块小,往往埝头麦黄熟了,埝根麦还是青绿的。先割埝头,过几天再割埝根。这样整个收麦期长达20多天,甚至一个月。

收麦的工具是传统的镰刀。载麦的工具在生产队的时候,还有“木轮大车”,最好的是“胶皮轱辘大车”,后来是小平车,再后来是小型拖拉机、三轮蹦蹦车。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4)

带秸秆的麦拉回来后是“碾麦”,把麦捆解开,摊场、晒干、牛拉碌碡,碾-腾-碾,最后是扇场。整个过程非常辛苦,最后还要把麦秸秆堆成“麦毡秸”。就是在我工作后,这个劳动也没有少参加。

再后来晋南的麦田越来越少,收割机慢慢替代了这个过程,我再也没有参加过收麦。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5)

用来载麦的木轮大车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6)

小平车

传统的收麦工具碌碡、扇车、杈(分八股、四股、三股、二股钢杈、木杈)、簸箕、木锨……。慢慢退出了农村,仅仅在一些农业博物馆等地方能看到。一次在一户农民家里看到一个木杈,同行的一个近30岁的人不知道它的用途!更不可能知道不同股杈的用途。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7)

小平车拉麦,我们这个拉的是麦捆。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8)

碾麦场。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9)

有人问,小麦是中药吗?是,使用的历史还不短,主要是小麦和浮小麦。

小麦大家都知道,什么是浮小麦?浮小麦一般书上写的是干燥轻浮瘪瘦的小麦。之所以叫浮小麦,我们知道磨面前,要淘小麦,淘小麦时,总有一些不下沉,浮在水面上的瘪瘦、带壳的。对!就是它,叫浮小麦。有些书上说浮小麦部分带有。颖是指稻、麦等禾谷子实带芒的外壳。稃:是指小麦等植物的花外面包着的硬壳。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10)

木锨与小麦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11)

木杈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12)

二股钢叉,用来装卸麦捆。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13)

扇车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14)

簸箕,斜放在扇车上,一人摇动,带壳小麦慢慢下落,扇掉麦壳。

目前的《中国药典》只收录有小麦淀粉,是“药用辅料,填充剂和崩解剂等。”以前的版本收录有浮小麦,目前“浮小麦”中医还在使用,小麦药用的不是很多。

一、浮小麦:

(一)《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止虚汗,养心安神。用于体虚多汗,脏躁症。

【用法用量】3~5钱。生用或炒香用。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15)

这块小麦地傍播娘蒿(葶苈子)长的不错

(二)扩展阅读:

1、《本草汇言》:"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2、《本经逢原》:"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3、《本草从新》浮小麦:涩、敛汗.咸凉.止虚汗盗汗.(汗为心液、麦为心谷、浮者无肉、故能凉心.)劳热骨蒸.即水淘浮起者.焙用.麦麸、甘寒.(麦之凉全在皮、故面去皮即热.)与浮麦同性.(止汗之功次之.)

醋拌蒸.熨腰脚折伤.风湿痹痛.(能散血止痛.)寒湿香港脚.胃腹滞气.互易至汗出.并良.(凡疮疡痘疮溃烂、不能着席者、用麦麸装褥卧、性凉而软、诚妙法也.)麦奴.(麦穗将熟、上有黑霉.治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疟。

老陈:浮小麦主要功效是止汗,特别是虚汗,无论自汗、盗汗均可使用,如气虚常配合黄耆、麻黄根、白朮,或五味子、牡蛎等同用。如《和剂局方》的牡蛎散:牡蛎、浮小麦,麻黄根、黄耆。治虚汗。

对麦麸的使用后世也延续了这个用法,麦麸热敷治疗风湿痹痛、寒湿、胃腹滞气。

现在药用的浮小麦,估计没有用古法,保存淘麦时浮起轻浮瘪瘦小麦。多直接采收未成熟小麦,打下果实,晒干备用。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16)

二、小麦

小麦的使用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甘麦大枣汤”。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也就是说在东汉以前小麦不仅是主食,还药用。

《中华本草》小麦: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主脏躁;烦热;消渴;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小麦煎汤,50-100g;或煮粥。小麦面炒黄温水调服。外用:适量,小麦炒黑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老陈:当然了小麦最主要的功效是抗饥饿、补充能量。有人说,我们天天吃小麦,也没见有什么功效,因而批评中医。对此我认为,一个平和体质的人小麦是食品,对患者来说小麦配伍其它药品就是药品。我们吃的面粉为了口感,多为无皮面粉,而小麦药用主要是皮中的成份。《唐本草》云:“小麦汤用,不许皮坼,云坼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就是这个理。另外目前我们还不能用纯粹的化学成分、西医理论解释中医药。

【各家论述】

1. 《别录》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2.《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2. 《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

4、《医林纂要》: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5、《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收小麦什么时间结束(又到一年收麦时--浮小麦)(17)

麦麸、麦苗均有应用的历史。麦麸醋拌炒热包熨或研末调敷,亦有内服。现代有人用麦麸治疗习惯性便秘,补充膳食纤维,用麦麸做窝窝头吃。麦苗认为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专门培养麦苗食用,或搅汁服用。

作者声明:中医药的单验方虽然有很好的临床的疗效,但是也需要“辨证施治”,需要“望闻问切”(需要见面)。如需要使用中药,请咨询中医医师,谨遵医嘱。本文章不构成用药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