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必背文言文狼(初中版十年中考真题课内文言文系列之狼)

七年级必背文言文狼(初中版十年中考真题课内文言文系列之狼)(1)

一、(2016·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选自苏轼《黠鼠赋》)

【注】 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一犬坐于前

(2)橐坚而不可穴也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2.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案】

1.(1)像狗一样。(2)咬破。(3)被。(4)在。

2.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意思对即可)

3.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最终战胜了狼;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意思对即可)

4.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的观点表述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穴,名词作动词,咬破。见,一词多义,被。于,一词多义,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故,因此。啮,咬。而,表转折,却。以,用。致,招引。求,求得。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结合甲文内容,从“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可知,屠户认识到了狼贪婪的本性,识破了狼的奸计,抓住狼假寐的有利时机,暴起杀之。;结合乙文,根据其中的“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可知童子用心不够专一,被老鼠装死欺骗,陷入对方圈套,最终被老鼠成功逃脱。据此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从体裁上来看,甲文是小说或者寓言,乙文是赋或小品文。甲文重在叙事,以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只在末段点明了故事当中蕴含的哲理,言简意赅。重在表现故事之奇特,而非说理。乙文则以说理为主,叙事只有一段。其余两段都在叙事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重在分析故事当中蕴含的因果关系。层层分析以后,末段揭示故事内蕴的道理: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参考译文

甲: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里面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真是奇怪啊,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咬破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却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好像有人对我说“……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

二、(2011·广东佛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乃悟前狼假寐(睡觉)B.屠暴起(暴躁)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D.止增笑耳(只有)

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固以怪之矣

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8.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9.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答案】

5.B

6.A

7.B

8.D

9.C

【解析】

5.B加点字解释不正确。 屠暴起(突然)。

6.A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都是介词“用”之意。B连词“来”。C因为。D通“已”,已经。

7.B翻译正确。A“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8.D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A“我们先作让步”错。B应该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C“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错。

9.C“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说法不正确。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三、(2011·浙江宁波·中考真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 (2)一狼洞其中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0.(1)回头看 (2)打洞(2分,每空1分)

11.C

12.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

13.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10.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洞”:打洞。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1.C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表转折。A前者“用”,后者“因为”。B前者“在”,后者“比”。D前者代词,代“积薪”,后者副词“一定”。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黠”:狡猾。“变诈”:欺骗手段。“几何”:多少。

1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对付像狼一样的恶人,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的角度作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