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

简介:

辽朝先后形成五京制度。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说是五京,其实也就上京临潢府是首都,其他几个均为陪都。

作为游牧民族的契丹人建立的大辽,都城的修建结合了汉族农耕民族和当地风俗习惯,既有北宋东京城的影子,也有游牧民族的特色。而且金灭辽之后,辽上京虽然不在是都城,但也是金的重要城市,金时期对临潢府的改建也很有建筑历史传承的意义。

位置: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城址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皇城城墙保存较好,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宫城位于皇城的中部。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1)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2)

面积

辽上京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偏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约740米,南北长约770米,面积约0.57平方公里。与南宋临安的皇城0.5平方公里差不多大,比北宋东京皇城的1.14平方公里小,就更别说唐大明宫和隋紫薇宫了。

布局

辽上京宫城位于皇城的中部偏东,有东、南、西三个门,北边没有发现城门。宫城南门为承天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

宫城西门位于宫城西墙中部,与皇城西门相对。通过钻探发现两门之间有道路相通。宫城西门遗址由两侧的墩台和中间的门道两部分组成。夯土墩台保存较差,中间设单门道,宽度约6.4米。门道内尚存将军石、地栿石、路面、柱洞等建筑基础遗迹。根据遗迹和遗物推断,该门址在辽代至少经过两次较大的营建。城门毁弃后,此处仍有东西向道路遗迹,并先后建有依宫墙残迹而建的房址、跨宫墙残迹而过的院墙等晚期遗迹。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3)


宫城西门遗址倒塌堆积航拍(上为北)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4)

辽上京宫城东门平面形制示意图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5)

辽上京宫城东门遗址

宫城内发现两组东向宫殿院落和一座建筑依轴线对称分布。辽上京皇城的东门为三门道格局的过洞式门址,宫城东门为殿堂式门址,与一号院落、二号院落,包括2017年发掘的一个大型建筑基址共同形成一组中轴线。这是当时辽上京城最为重要的中枢区域。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6)

辽代东向中轴线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为单一轴线。从城门规模上来看,皇城东门为三门道,西门、北门均为单门道;宫城东门为殿堂式门址,南门、西门均为单门道过洞式门址。在东向的轴线上,道路很宽(40米以上),是南门外大街的2倍。东向轴线上有成组的大型建筑基址和院落,但是南门进来的轴线上是没有见到大型建筑基址的,所以我们认为辽上京不存在南向的轴线,且辽代东向中轴线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7)

辽上京的中轴线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8)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9)

城墙:

从现地表遗存来看,辽上京宫城墙保存状况较差。除北墙还有局部隆起,大部分已掩埋于地下,难以分辨。通过对辽上京宫城北墙、南墙和西墙的考古发掘可知,残存宫城墙由夯土夯筑而成,夯土可分为地上墙身和地下基槽两部分。目前发现的宫城北墙和西墙的底面宽度均2.6-2.9米左右,主体为黄色夯土。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10)


宫城北墙西部城墙夯土剖面(北-南)

南墙的底面宽度约6.6-6.8米,主体为灰褐色夯土。

宋朝宫殿一览表(宋朝-宫殿-辽上京皇城)(11)


宫城南墙中部TG9城墙夯土剖面(南-北)

地下的基槽部分深度约0.25-0.45米,南墙局部基槽深度达0.92米。墙基两侧筑有夯土护坡等附属设施,墙外可能设有壕沟。通过发掘和解剖,我们发现了宫墙夯土侧壁上等距分布的立柱痕迹,和夯土底部等距分布的小柱坑等与夯土宫墙营建相关的重要现象。根据遗迹和出土遗物推定,宫城墙建于辽代,局部有夯土增补修筑;毁弃于金代,局部城墙上已建有金代房址。

价值:

辽上京皇城遗址平面格局基本保存完好,夯土城垣高达6-10米不等,宫殿寺院等建筑基址依稀可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海内外学者视辽上京遗址为古代都城中“失落的瑰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