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青山两不负(青山在人未老)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人与青山两不负(青山在人未老)(1)

乔羽生前照片。

人与青山两不负(青山在人未老)(2)

《让我们荡起双桨》让人耳熟能详。

人与青山两不负(青山在人未老)(3)

乔羽留下墨宝“爱我中华”。

人与青山两不负(青山在人未老)(4)

李谷一(右)演唱乔羽创作的《难忘今宵》。

人与青山两不负(青山在人未老)(5)

乔羽创作的《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传唱至今。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每每熟悉的旋律响起,许多人脑海里便会不自觉地浮现出长影经典影片《上甘岭》的画面。19日晚,惊悉该片主题曲《我的祖国》词作者、剧作家、“词坛泰斗”乔羽因病离世的消息,社会各界纷纷发文悼念。享年95岁的乔羽虽然走了,但他创作的经典歌曲却永留人们心间!

诉不尽的长影情怀

《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牡丹之歌》《难忘今宵》……从乔羽一生的诸多代表作中不难发现,这位著名词作家与“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之间,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

乔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东济宁。1948年,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毕业后,开始专业创作。1955年,开启与长影长达数十年的合作。那一年,长影出品了新中国第一部校园儿童故事片《祖国的花朵》。“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首流传至今的电影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正是年轻词作者乔羽的手笔。转眼第二年,他参与创作了长影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并写出日后被广为传唱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1960年,他参与了将原创彩调剧《刘三姐》改编成为电影剧本《刘三姐》的创作。同年,《我的祖国》问世。据长影集团老员工回忆,直到1980年,乔羽还为长影制作的电影《红牡丹》精心打磨出《牡丹之歌》的歌词,再度为影片创造“一炮双响”的效果。

由此,这位词作家与长影的渊源之深可见一斑,也恰恰借由乔羽等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助力,使得长影出品的“经典叠加效应”被传颂至今。

《我的祖国》这样诞生

回望乔羽一生的95个春秋,《我的祖国》必然是其中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这首歌词是如何诞生的?缘何能在不同时代绽放光彩?

据长影编剧王霆钧回忆,1956年,电影《上甘岭》经过一年多的拍摄,终于完成样片。但导演沙蒙始终觉得影片节奏太紧张,想创作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调和一下。这时,他想到了乔羽。刚接到邀约时,乔羽还在江西赣南体验生活,沙蒙发去一封上千字的电报,才将他“呼唤”而来。“当乔羽提起笔来,却又有些犯难了。因为影片是表现抗美援朝期间上甘岭战斗生活的,按常理歌词应写得雄壮些。”王霆钧说,就在创作思维几乎枯竭时,长春下了一场雨,雨后,乔羽下楼散步,雨后碧空如洗,长影小白楼的倒影在水面清晰可见。乔羽忽然想起自己创作《红孩子》电影剧本时,第一次看到长江的场面——长江很阔,水很清,江上有许多帆船。过了长江,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碧绿的水稻田……于是,“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意境油然而生。待作曲家刘炽谱好曲,找来嗓音清脆甜美的郭兰英演唱,再经由广播播放,《上甘岭》尚未公映,这首诞生于长影小白楼的电影歌曲,已火遍大江南北。

社会各界深情悼念

20日中午,长影集团在官方微博悼念说:“送别乔羽先生!作为词坛泰斗,乔羽先生曾为长影创作了《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人说山西好风光》《牡丹之歌》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并参与了电影《刘三姐》《红孩子》的剧本创作。先生一路走好!”

歌唱家李谷一深情发文:“难忘我的乔老爷!我敬重、热爱的合作伙伴!人世间虽再无他的身影,但他高尚爱国爱民的精神,朴实无华、善良可爱幽默的人品性格,无人能超越的伟大艺术才能和作品却永远留存在人世间,留存在亿万人的心中!乔羽老爷子我永远想念您,一路走好!”

演员王迅说:“大师留下了太多经典!一路走好!”

歌手龚琳娜写道:“作品永留人间。”

网友们则留言说:“唱着您的歌长大,听着您的歌变老,乔老爷子,您的歌长听不厌。永远怀念您,请一路走好。”“青山在,人未老,乔老先生一路走好,金曲永存!”“乔老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志气、豪气、底气、骨气!”

(本栏照片均为毕馨月提供)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