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豪放派柳永(一代词宗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处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良辰美景虚设,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又名三变,字景庄,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客,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扛鼎之人。但柳永虽然名满天下,但在宋史并无传记。可见柳永在当时并不被官方认可,这也印证了,24史确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史记》除外,太史公的书中包罗万象,各行各业的翘楚,都载入史册。柳永能名留千古,可谓是人们口头相传。他的词极俱穿透力,现在读之仍不胜感慨。不愧是一代词宗。

北宋豪放派柳永(一代词宗柳永)(1)

柳永是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世家。并不是寒士。只有出身官宦,家财雄厚,才有更多的财力供其读书。放到现在亦然。好多农村学生,成绩优秀,家里没有财力供其深造,不得不中途辍学,打工补贴家用。柳永父兄弟都是进士出身,唯独柳永数度帏场失意。柳永在落榜之前,并没有专攻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词。和其他兄弟一起以正统的诗赋为主。至于专一词作则是后来的事情。

北宋豪放派柳永(一代词宗柳永)(2)

20多岁的柳永第一次来到汴梁,被汴梁的繁华所吸引。此时的柳永对自己的才学非常自信,自己肯定能金榜题名。但现实是残酷的,柳永没有入帏。失意之下的柳永便写下了《鹤冲天》。这首词使他在汴梁打开知名度。甚至传到仁宗耳中。后来柳永几次落榜,跟这首词其实没多少关系。仁宗皇帝是著名的宽仁,对于一个落魄文人不会计较。况且后来柳永中进士之后,做过一些小官,就是在仁宗朝。

北宋豪放派柳永(一代词宗柳永)(3)

柳永虽于科场失意,却在情场得意。柳永发现自己的词作在汴梁艺伎中很受追捧。很多愿意花钱买柳永的词作。柳永在汴梁生活用度全被她们承包了。柳永做俚词就从此开始了。汴梁的艺伎争相弹唱柳词。但对于正统的士大夫来讲,对于柳永除了妒忌之外,更多的是不屑。柳永拿他代表作《定风波》向宴殊毛遂自荐,吃了一个闭门羹。宴殊作为当时正统词的代表,又是文坛领袖,也是富贵词巨擎,自然看不上柳永的市井词。

柳永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黄沾,林夕等作词名家。柳永的红连苏东坡也妒忌,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但柳永心中有一个永远的痛,总是在帏场失意。有传言称金主完颜亮就是因为读了柳永的《望海潮》。遂有南下之意。其实是人们的臆测,完颜亮南下是为了一统江山,显示自己的功绩。与这首词关系不大。

柳永后来中进士之后,被安排一些小官,最后在屯田员外朗致仕。其实不单单是柳永,包括宴殊也是,宴殊坐上相国,其政绩也是马马虎虎。更多的是以他的富贵词扬名。柳永做官时客观的讲没有什么出色的政绩。更多的是写诗词发泄不块,可能柳永自己也觉得不是做官的料,以前在汴梁时才是最得意的时刻。辞官后又回到了汴梁,继续过自己懈意的生活。

柳永的名作大都是失意时写成。诸如《戚氏》《八声甘州》《玉蝴蝶》。失意的才是他才思泉涌的时刻。这点在张继身上得到应验。张继在落榜之后,夜宿江中,心情低落,辗转反侧。写出《枫桥夜泊》流传千古。至今寒山寺仍香火不断。但张继后来金榜题名后,没留下什么佳作。但柳永的一生无疑精彩的,幸有意中人堪寻访,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做低酌浅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