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沉迷游戏实名认证过程(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

本报记者 许心怡 吴可仲 北京报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防沉迷游戏实名认证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防沉迷游戏实名认证过程(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

防沉迷游戏实名认证过程

本报记者 许心怡 吴可仲 北京报道

随着“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实行后第一个暑假的到来,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议题。

7月18日,多部门在京联合举行“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仪式,行动将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电商、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措施包括认真梳理未成年人常用的网站平台名单,深入排查产品功能。

在此之前,腾讯、网易等游戏大厂已出台措施,净化未成年人游戏环境。其中,腾讯方面表示,暑假期间(7月11日至8月31日),未成年人只能在每周五、六、日20至21时之间登录游戏。

网易、腾讯“亮剑”

7月1日,“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公众号宣布,在7月1日至9月1日展开暑期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措施主要包括进一步切断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登录游戏的可能,以及净化游戏环境。

网易方面称,在旗下多款热门产品上,将针对夜间长期在线的疑似未成年账号加大审核力度,添加人脸识别验证功能;针对游戏内举报玩家为未成年人的情况,网易将安排专人审核处理,核实玩家游戏行为后决定是否添加人脸识别限制以及后续干预。

在内容审核方面,网易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已组建审核团队精准审核,“一旦发现玩家出现言辞污秽,骚扰未成年人的现象,将对该玩家采取最高等级的处罚措施,并配合公安机关严肃处理。”网易方面称,在暑期专项行动期间,将推行抵制不良信息、严防未成年黑手、打击游戏黑产等一系列严厉的整顿措施。

网易旗下数字内容风控品牌网易易盾的工作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注意到在网络游戏的社交场景中,常出现未成年人被诱导说出自己的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隐私,从而使恋童癖等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大肆作恶。对于被标记成未成年用户的玩家,“网络游戏自动判定向他人隐藏未成年人资料信息,且在未成年与陌生人聊天时给到弹窗提示。”另外,该公司称还会通过“人机审核”相结合,加强对UGC内容的审核,并对炫富、低俗、饭圈谩骂等信息进行防控。上述措施也是该公司今夏配合“清朗行动”进行的专项整治行动。

该公司称其也为金山世游、椰岛游戏、thatgamecompany、莉莉丝游戏、DeNA China等公司提供服务,对未成年人的识别和守护机制覆盖未成年人终端达到百万级,暑期可对上百亿条游戏内容进行安全检测,不良违规内容约占1%。

腾讯游戏方面则更不“手软”,即使到了暑假,也只允许未成年人每周上线3小时。7月11日,“腾讯游戏”公众号发布“2022暑假未成年人限玩日历”,显示7月11日至8月31日期间,未成年人只能在每周五、六、日20至21时之间登录游戏。

腾讯游戏方面称,此举是结合《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这份发布于2021年8月30日的文件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六、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

对于腾讯游戏方面将“限时”政策延续到假期期间的做法,有观点认为“矫枉过正”。对此腾讯游戏方面表示不予回应。

多方为未成年人“护航”

第三方研究机构伽马数据今年2月28日发布《中国游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大多数未成年玩家受到了防沉迷系统的监管:85.8%的未成年用户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曾被限制体验,四成家长表示感知到孩子游戏时长缩短,95%的游戏账号交易平台已限制未成年人账号交易,2021年对游戏产品投诉较2019年下降29.7%,较2020年下降25.6%。

事实上,在2021年“最严”未成年防沉迷新规出台前,相关部门就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为未成年人打造绿色健康网络环境。

早在2003年,《关于在游戏出版物中登载(健康游戏忠告)的通知》就规定在所有电子游戏出版物和互联网游戏出版物中,必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全文登载《健康游戏忠告》,凡未按通知要求登载《健康游戏忠告》的游戏出版物,将一律停止出版、运营和销售。

此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关于开发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相继发布。

2020年,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媒体、游戏企业等共同编制了《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提供了绿色的8 、蓝色的12 和黄色的16 三个不同年龄段标识。伽马数据上述《报告》显示,共计361款产品完成适龄提示的部署工作,完成率超过90%。

网易游戏、掌趣科技、乐元素等多家公司曾成立专门团队研究未成年保护问题;腾讯游戏推出产品“给家长的游戏指引”,以期触达监护人,为监护人提供游戏专有名词、游戏时长、游戏付费信息等,帮助监护人了解产品是否适合未成年人;不少公司曾在产品中加入游戏时长限制、充值金额限制等功能模块。

在2021年防沉迷新规出台之前,多家游戏公司来自未成年用户的流水已经很低。网易游戏方面在2021年二季度电话会议上表示,未成年用户消费流水占比不足1%;截至2021年上半年,盛趣游戏自营平台18岁以下注册用户占比0.9%,18岁以下注册用户充值占比0.009%;2021年上半年,游族网络未成年用户贡献了国内市场的游戏总流水的0.055%。

目前,2021年“最严”未成年防沉迷新规推行十个多月。对于目前的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措施,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仍有漏洞——对未成年人身份的有效识别也未实现。“未成年人购买二手账号,用成人账号上网、玩游戏,就会绕过防沉迷系统,不受限制地像成人一样上网、玩游戏。”熊丙奇撰文指出,“在实施最严未成年人防沉迷规定之后,整天打游戏的未成年孩子也大有人在。”他认为,所有账号登陆玩游戏、进行直播打赏等网络活动时,都必须进行身份识别。

根据《报告》,31.5%受访未成年人承认,现阶段最常玩的一款游戏账号非本人信息注册。

身份认证问题也是腾讯、网易两家大厂在今年暑假着力解决的问题。网易易盾方面对记者表示,其将通过AI人脸分析初步筛选出未成年人,再用人脸对比、行为模型、设备指纹等解决游戏未成年冒用证件、租号问题,并结合玩家游戏中的行为情况,二次定位未成年人。此外,网易游戏公开表示,针对黑产工作室向未成年人售卖实名信息和实名账号的情况,其通过游戏内外信息监控,已累计处理3000多个违规账号。

腾讯游戏方面表示,在这个假期将进一步限制未成年人冒用、租用游戏账号。“腾讯游戏”公众号发文称,对向未成年人租售账号的第三方平台上线了“限时、限游戏、限设备”的黑产打击版人脸识别,该功能只对疑似由黑灰产操作的高风险账号开启;玩家想要触发账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在首次触发人脸的游戏和设备上完成验证,否则账号就会受到限制;人脸识别系统也会在暑期持续护航,凡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账号登录和充值环节都将触发人脸识别,系统还会发起“全天巡航”。

家长作用无可替代

尽管游戏公司、有关部门在监管措施上层层推进,技术仍有不可达之处。《报告》显示,超八成未成年游戏用户曾受防沉迷系统限制,而部分未成年人未受到限制,原因是账号采用父母身份注册,或是所玩游戏在单机状态下不受防沉迷系统限制。

此外,尽管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的游玩受到约束,却并不代表他们会将多出的时间用到更有益的事情上。伽马数据6月14日《2022疫情期间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未成年使用时间最长的娱乐方式中,玩游戏排在第四位,占比仅约16%,和读小说差不多。排在第一位的是看短视频,占比约34%,第二位是聊天交友,占比约21%。根据《报告》,仅22.1%受访未成年人表示,如果游戏娱乐受限制,会把更多时间用于体育运动,24%未成年人称会用于文化学习。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的空余时间进一步增加。熊丙奇表示,加强对游戏的严格监管之余,如果没有给学生创造更多有意义的去处,拓宽学生娱乐时间的选择,那可能很多学生还是会把时间用在网络上,“现在很多学生为什么会沉迷游戏,主要在于他没有广泛的兴趣。而将过多的时间用于体验游戏的话,不但对孩子的视力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影响到他的兴趣培养。”

在学生的兴趣培养方面,熊丙奇认为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家长应该更多地陪伴孩子,组织更多户外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就可以分散学生对游戏的关注。”

数据显示,大部分家长已经认识到,在帮助孩子防止沉溺游戏方面,自己的作用无可替代。上述《报告》显示,有七成家长意识到管控孩子游戏责任主体是自己,另一项统计显示七成家长了解游戏产品实名认证环节相关信息。《报告》同时指出,如何简化监护人监管难度的问题依然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