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孟子之反求诸己)

第三篇 公孙丑上 第七章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孟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孟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孟子之反求诸己)

孟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三篇 公孙丑上 第七章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摘自:《孟子》 - 孟轲

逐句释义:孟子教我们两个道理,一个是慎重择业,二个是反诸求己!

本篇都是孟子教我们一些处事道理,开头孟子就说:“制造弓箭的是不是比制造盾牌的更没有仁德?”

继续解释道:制造弓箭的那个人,唯恐自己制造的弓箭不够锋利,而没法杀人。而制造盾牌的人生怕自己制造的盾牌不够坚固,而保护不了人。同样的道理,做医生的唯恐治不好人,卖棺材的生怕不死人。其实这并不是他们品德上有什么大的出入好坏之分。而是他们选择的职业特性所决定的。所以选择就业的行业不能不慎重啊。

很多人选择婚姻,选择事业都是随随便便,殊不知一步错将悔恨终身。婚姻暂且不说,男人择业也是很关键的,首先是性质,不说造福社会,最起码不能危害社会。其次是前景,不说几个亿的市场,最起码能够生存养家。最后是责任,不说改变世界,最起码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

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这句话不懂得去看看论语,论语这本书是中华文化的原典。是世人安身立命之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改变人生!

孟子继续说:你心中有仁德,又去从事仁德之事,那么上天一定不会辜负你,会让你受到他人的尊重,地位显赫尊贵。能将心灵安放,也可是家庭美满。

但是如果没有人阻挡你,控制你,你却要去做不仁义的事情,是你没有智慧分辨善恶,没有是非对错之心,是为不智;你做着危害他人的事还自得其乐是没有恻隐之心,是为不仁;对于自己的所做所为不以为耻,对于别人的指责反以为荣,是没有羞恶之心,是为不义;做着错事不知反思,不知悔改,是没有辞让之心,是为无理;做着坏事却满嘴好话,言而无信,是为不信!

不仁不义,不忠不信,不智无礼之徒,只配成为别人差使的小人。

别人差使他,他却又觉得屈才,心里不服气。就像是造弓的人以工作为耻,遭箭的人以工作为耻一样。

如果是真的觉得屈才,不服气,引以为耻的话,还不如去做仁德正义的事情。做一个正直仁义的人,

仁者去射箭:射箭的时候会先摆正自己的姿势在松手,射不中也不会去怪罪箭靶子或者弓箭。更不会怪罪比自己射的准的对手。而是反过来思考自己那里没有做好,反省自己的努力程度。

这一章的两个关键点就很明显了。

一个是择业不可不慎。至于为什不可不慎,孟子做了详细的解释。如果选择了不是正业,那整个人生将毁于一旦,整个人也将猥琐。更别提事业有成,功成名就了。

第二是反求褚己。 其实这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我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其一是人格深度之必须:首先世人皆非生而知之者,只有不断虚心向外界学习才能成长。其次外界的知识良莠不齐,当学习到不适合自己的知识时,要反求诸己,择善而从。再者在运用知识到实践中时,当灵活权变,反复论证吸收。最后是事情成败不仅是尽人事,而且还需听天命。成与败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过程中是否有成长和是否还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反求诸己,不怨天不尤人。下行而上达。

其二是人生成败之必须: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主要原因即在于在汲取失败的教训,提升自我能力,以求的下一次成功。若遇一败便怨天尤人,怨恨胜己者,而不从自身去寻找失败的原因,那么下一次失败依然在等着你。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反求诸己可以是人生不断修正,即使是刚开始的择业不够明智,也可以在反思反省中重回正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