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每一个奋斗的你)

乡村振兴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每一个奋斗的你)(1)

定海区新建村一景。 林波 摄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舟山4月15日电(林波 胡思佳 叶珂妤)漫步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随处可见山翠水潺、蝶舞鸟鸣的美好田园风光。作为“海上花园”定海区的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新建村积极探索“乡村、田园、文化、景区”的发展路径,将美丽颜值转化成经济价值。

新建村是定海区奏响“三农”共富曲的缩影,一个个生动的区块“小美”汇聚成乡村“大美”,实现“村”“景”“旅”融合,让乡村真正实现美起来、强起来、富起来。

自唐开元二十六年设立县治以来,舟山市定海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千年古城”。经过历朝各代特别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设,形成了定海独特的“海上花园”风采。

乡村振兴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每一个奋斗的你)(2)

定海区新建村一景。 林波 摄

乡风淳,则乡村兴。在定海,美丽乡村不仅美在山水生态、村容村貌,更美在乡风文明、人文内涵。

走进定海区马岙街道马岙村,街巷干净整洁、乡风文明和谐。

近年来,马岙街道以数字化改革引导基层微自治品牌实现内涵升华,探索实践基层治理新方法,使乡村治理更显温度与精度。

2022年,马岙村“数字赋能渔农村‘善治’”作为舟山市惟一案例,成功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佳创新实践案例。

“楼门街有非机动车违停,麻烦处理一下。”“小巷里有村民乱堆杂物。”点开手机上的“网格微连心”微信小程序,这些村民们提交的一条条信息通过数字平台被马岙村工作人员接收。

“我们接到情况反映后会第一时间跟进或流转处理。”马岙村网格员赵丽表示,“数字化”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该村掌握基层时情的途径,也让村民们有了更便捷、更高效的渠道参与乡村自治,“也进一步加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据介绍,定海区持续抓好“三农”数字化改革,加快发展数字乡村,推进智慧村社、乡约定海等应用场景的迭代升级,积极运用5G、云技术、大数据等科技实现乡村治理和村民生活数字化。

目前,该区“数字畜牧”“远洋渔民一件事”等数字化应用已被纳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多跨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典型。

乡村美起来,产业如何强起来?利用科技手段,加码乡村产业,这是定海的践行方式之一。

连日来,在定海区小沙街道种粮大户傅卫丰的承包田里,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在一处稻田上空喷药施肥。

“使用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成本低、操作更安全,也节省了大量人力。”傅卫丰表示,经土地流转,他在小沙街道承包了600亩土地用于粮食作物种植,粮食生产全程采用机械化操作。

事实上,“机器换人”带来的减人工、减成本、增效益,不仅让农户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定海区提升粮食产业机械化水平,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作出示范和引领。

乡村振兴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每一个奋斗的你)(3)

定海区乡村景色。 林波 摄

瞄准现代化农业园区、精品绿色基地等重点载体,该区正加大农业“机器换人”推进力度,降低生产成本。

数据显示,2021年,定海区农渔业总产值达23.81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位居舟山市第一。

在共富赶考路上,定海乡村如何发挥其“海上花园”特色?

在保持“绿水青山、内外皆美”的生态环境底色基础上,定海区充分挖掘特有的资源优势,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让村民在“景区化”美丽乡村建设中实现增收致富。

以打破传统村域限制为例,该区串联“三毛”“两黄”等特色乡村文化,推进“净在山海 古韵乡愁”共同富裕示范带、民俗文化风景带建设,将散落各地的乡村美景串珠成链。

数据显示,2021年,定海区农渔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911元,同比增长9.4%。(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