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

据最近一期《中国国家地理》报道,有记者采访海滩上赶海的渔民时,看到这位渔民驾驶的泥涂舟上已经装满了收获的海鲜,他却并不忙着往回走,而是掏出手机,开始用短视频直播其他渔民赶海的场面,这叫“直播带货”。据说仅仅在“抖音”上直播赶海视频,许多渔民的粉丝数就达到上万人以致十多万人。而全国仅仅在“抖音”上有关“赶海”信息的播放量,据统计就有80多亿人次。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2)

对于内陆人来说,海上的生活是完全陌生的,能够在视频上目睹捕获猎物的精彩瞬间,看到奇形怪状的各种海产品,都对他们的好奇心是一种极大的满足。于是,现在许多赶海人,又有了自己身份的重新定位,诞生了一批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的“网红”。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3)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4)

近年来,“赶海”成为互联网上一个热门词汇。只要你输入“赶海”二字,立马就会跳出许多“赶海”的文字和照片来,数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5)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6)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7)

人们对大海的向往,是深埋在心底的一种强烈欲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刻骨铭心的诉求。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们,他们非常渴望拥抱大海,“去海边捡贝壳”是多少孩子从小就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一旦有了可能,人们会蜂拥而至地奔向海边,沉醉于在海滩上挖掘、寻找,一旦有所收获,那种意外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8)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9)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0)

现在,在许多沿海滩涂上,城里人成群结队蜂拥而至,大人带着孩子,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趁着天不亮就来到海滩。他们打着电筒,在泥滩上,在礁岩旁,寻寻觅觅,耐心地寻找着,一旦有所发现,会兴奋不已。他们也会高兴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收获。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1)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2)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3)

“赶海”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这里说的“赶海”是指在淤泥海滩上,或者沿岸浅水处挖出和捕捞各种海生动物。

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满足对食物的需求,“靠海吃海”是十分自然的选择。沿海渔民制作出一些简单的捕捞工具,比如渔网,鱼叉,鱼篓和钩子等,在滩涂上挖出藏在泥里的各种贝类动物,在礁石上和水洼里搜寻牡蛎、螃蟹,以满足人们的最低生存需求。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4)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5)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6)

“赶海”业几千年来长盛不衰。旧社会有句俗话是:“赶海,打铁,磨豆腐”,说的是那个时代“讨生活”最苦的三个行当。一个“讨”字道出了生活的许多艰辛。“赶海”排在第一位,说明“赶海”既是最苦的行当,也是沿海渔民生存的第一手段。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7)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8)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19)

时代在进步。现在的渔民们,他们赶海使用的工具已经用上了科技发展提供的新材料,他们赶海的收获量也是过去无法相比的,他们的生活更是与过去有了云泥之别。现在,伴随着网络普及,他们的生活也随之进入了“网红”时代。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20)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21)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22)

古老的行当,一旦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必将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互联网把渔民们的“赶海”场面展示在世人面前,“赶海”视频又吸引着更多热爱大海的人们奔向海边。古老的“赶海”,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愿大海更美丽,愿热爱大海的人们更幸福,愿渔民们收获更多海鲜品,愿生活更美好。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23)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24)

赶海的小伙子:当赶海成了网红(25)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中国国家地理》,部分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