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刀有多好(何必迷信大马士革和日本刀)
众所周知,镔铁在我国古代是优质钢材的代称,镔铁打造的刀剑一直被认为是最优质的。在镔铁的众多描述中,唐慧琳(公元737~820年)《一切经音义》的记载很值得注意,他说镔铁是“以诸铁和合,或极精利,铁中之上者也”。“诸铁”即各种铁,指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和合”即锻合,也就是说镔铁是用不同含碳量的钢铁锻合而成,这实际就指明了镔铁一词除了指源自印度和中亚的坩埚钢,还有一类是指中国古代的锻造型花纹钢也被视为镔铁。经过唐宋元的发展,到了明末清初时期,我国花纹钢工艺越趋成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花纹钢工艺。
▲现代条件下模拟折花钢原理制作的北平折花剑
3.折花钢:把两种或以上含碳量相差较大的钢料铁料加工为较为短小的条状或块状,然后一块钢料和一块铁料配对,拧成麻花或积叠到一起后经过多次折叠锻打锻合而成。在保证焊合的情况下,加热温度适当低一些,只要操作得当,就可以得到花纹优美的花纹钢。制作出来的刀剑刚柔并济,锋利异常,且具备难以锈蚀的特性。民间也将其称作旋焊花纹钢,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古法花纹钢。这种花纹钢工艺在民国仍有保留,如著名的北平折花剑。
▲利用不同含碳量钢铁料反复折叠锻打形成的花纹钢剑
4.锉花钢:把刀剑刃部表层金属相间锉去一部分,使夹于刃部的钢露出来,然后锻平,其花纹如锯齿状,故民间也叫马牙钢或马齿嵌钢,制作工艺至今仍有流传。
▲马齿嵌钢刀
理论上,明代人认为正品镔铁是“出西蕃”,即来自西域,而对通过折叠锻打等方式获得的花纹钢并不认可是真正的镔铁,认为其是“假造”。但即便是“假造”,因为使用了叠锻和热处理等特殊工艺制造,使刀剑肌体能显露出非常精美的花纹,其刀品也为上承。从明初到明末这类工艺也越来越成熟,如下图左为明初马牙钢,右为明末的马牙钢,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区别,明末的马牙钢纹路更加清晰。另外,随着真正传自西域的镔铁越来越难寻,到明末清初已经绝迹,所以明末清初盛行以叠锻、辅以热处理做出的花纹钢打造宝刀利剑。于是这些花纹钢最终也被中国人所认可,并冠以镔铁之名。
另外,明末清初时日本刀在中国民间武人之间很流行。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也称广东一带流行的“日本刀”使用了镔铁,或许在屈大均心目中这种“日本刀”的坚利程度也堪比传说中的镔铁了。但是日本刀所呈现的花纹明显与中国传统的花纹钢和铸造型大马士革钢刀的花纹不同,日本刀所呈现的花纹(地肌)是通过对皮铁(块练铁冶炼后挑拣出的高碳钢部分)的折叠锻打后,再结合覆土烧刃这种局部热处理技术所形成,其本质只是中国汉代的百炼钢。皮铁这种单一成分的钢,与使用不同含碳量钢铁料折叠锻打形成的花纹钢区别很大,更不要说形成“龙虎细纹,或旋螺花,或芝麻雪花”这种纹路了。而且此时日本国内已经进入德川幕府统治,实行了闭关锁国令,中断对外贸易,不太可能向外继续大量出口日本刀了。
▲日本古刀期和新刀期刀纹对比
屈大均文中也提到这种被他冠以镔铁之名的“日本刀”是“以金银杂纯钢炼之”,使用杂、纯不同的钢料,甚至“以梅花钢、马牙钢为贵”。前文提到,马牙钢就是一种中国流行的嵌钢技术。因此,被屈大均所推崇的广东一带的“日本刀”实际是广东人利用中国本土技术仿制日本刀外形的一类刀,也即现代常说的“仿倭刀”或“戚家刀”。现存防倭刀也多为嵌钢制造。
▲明晚期仿倭式刀,典型中国嵌钢结构,表层贴钢使用不同含碳量的铁料折叠锻打形成流水刀纹
目前民间收藏仍有许多明清流传下来的花纹钢刀剑,这些刀剑所呈现肌体花纹发于内,露于外,打磨掉一层,立即又会显示出另一层来。花纹自然流畅、旋曲无方,毫无做作呆板之感。并且这些花纹基本都是平面纹,只可以看见,但无法通过触摸感觉到。有些花纹呈银白色、黄金色、浅灰色,颜色各异。
▲民间收藏的传世重圈纹半圈纹剑
更加让人惊叹的是,这些传世花纹刀剑,多数难锈难蚀,虽然常年未经打磨,但花纹却依然醒目、稍加打磨浮锈即去,本色就可以显露无遗。剑身较厚者极为坚固,较薄者稍一弯曲即可弹回,经历几百年仍然能保持良好的性能,真无愧为传说中的神兵利器。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李梦阳,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获取更多知识兵器知识请关注lbqyjs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