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入侵物种(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份都有见到雨后的夜晚,经常可以在路上见到大量的这种蜗牛不过专家建议最好不要触碰,更不要食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聊聊非洲的大蜗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蜗牛入侵物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蜗牛入侵物种(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

蜗牛入侵物种

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份都有见到。雨后的夜晚,经常可以在路上见到大量的这种蜗牛。不过专家建议最好不要触碰,更不要食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聊聊非洲的大蜗牛。

简介

非洲大蜗牛,(学名:Achatina Fulica)玛瑙骡科,属非洲大蜗牛属成年非洲大蜗牛的体长通常在7~8cm,大的可达20cm,现存最大的记录标本39.3cm。我这么说可能不够直观,人的脸长大概20cm,现在你知道它有多大了吧。阔怕!作为腹足纲生物,寿命也很长,寿命一般5~6年,最长可以达到9年,这在腹足纲生物中也算是比较长寿的了;昼伏夜出,喜阴厌阳,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8℃,土壤湿度为45%~85%。

优生优育,成长快速

拥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非洲大蜗牛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所以任意两只蜗牛相遇,就会进行交配。然而更厉害的是,它的繁殖可以根据环境自行调节,它可以储存异体的精液,并能保留数月在体内,等到环境适宜再进行产卵。如果条件不行,那就等等再生,坚持“优生优育”,保证下一代生存环境。下一代经过5~15个月又可由幼卵到发育成熟;为啥跨度这么长,这又是它的另一个特性,在适宜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就能快速成长。成年非洲蜗牛在适宜的环境一年可以繁殖四次,一次可以产150~300颗卵。

我们来算道数学题,证明下它惊人的繁殖能力:如果小明有一对健康的非洲大蜗牛,在适宜的环境,按照20%丁克的概率,一次200颗的排卵量,6个月即成熟的标准,王健林一个亿的小目标,小明要多少年后才能实现?

如果算错,不接受反驳

按照上表,小明两年即可达成一个亿的小目标,并且还有80多亿的潜力股!

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机制

除了繁殖力强,非洲大蜗牛生命力也很顽强,当生存环境不适宜时,它们会进行闭关,在外壳口分泌一种类似蜡一样的东西,封住壳口,在里面能坚持数月。等到雨季的到来,又会冲破封蜡,继续活动。

牙齿多,胃口好

非洲大蜗牛属杂食性,有25000颗牙齿,可危害500多种农作物,在东南亚椰子,可可,橡胶园都是他们侵害的对象,饿了甚至还能吃同伴的尸体,纸张等。最最厉害的是他们居然可以啃食水泥,补充钙质,促进外壳的发育。

为啥不要碰,不要吃

因为它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会给人类带来各种疾病。比如管圆线虫,即广州住血线虫,这种寄生虫正常宿主是老鼠,在老鼠的粪便中就可能会带有这种寄生虫,而非洲大蜗牛的栖息地与老鼠的栖息地环境很接近,所以很容易携带这种寄生虫。管圆线虫在人体活动会引起各种神经问题,比如嗜酸性脑膜炎。还有结核杆菌,会直接导致结核病。而且并非只有食用才会引起这些病菌寄生虫的传播,科学家发现在非洲大蜗牛的生存环境中也会有这样的寄生虫和病原菌。

入侵案例

介于它的以上特性,非洲大蜗牛被多地定义为外来入侵物种,它是公认的热带和亚热带最糟糕的一种蜗牛。尤其是美国,每年要花大量人力财力来消灭它,不过效果有限,每年到了雨季,它们又会爆炸性增长。美国的蜗牛入侵,最早要从1966年说起,一名小男孩从夏威夷带了三只蜗牛回到迈阿密,七年后,它们在当地就形成了17000只的庞大群体。不过跟上面一个亿的小目标相比,理论值和实际值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然而在东非加纳,非洲大蜗牛却备受欢迎,因为吃蜗牛已变成当地的一种饮食文化,加纳号称一年要吃掉1000吨的非洲大蜗牛。当地蜗牛因大量食用,快濒临灭绝。

中国最早的入侵案例是在1932年,台北一日籍大学教授,下条久马一,以食用为由,将非洲大蜗牛从新加坡引入台湾。后来陆续在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份出现。不过好在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目前还并未引起很严重的物种入侵危害,所以我国暂时也未对它进行一些有力的主动地消灭措施。

结尾

两个世纪前,非洲大蜗牛还只生活在非洲沿海地区,现在却可以在全球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面对大自然要时刻保持警惕,千万不要为满足一时的猎奇心理,而打开了大自然潘多拉的魔盒。新型冠状病毒,SARS等等事件历历在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