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歌表达济世情怀句子(一曲爱国主义的浩然长歌)

茅屋为秋风所歌表达济世情怀句子(一曲爱国主义的浩然长歌)(1)

□丘洪松

客籍作家徐青长篇传记文学《东宁才子丘逢甲》入选“世界客家名人传记文库”,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金秋时节,笔者拜读这部28万字体量的佳作,深感厚重和亲切。赤子报国情怀澎湃不息,让人久久萦怀。

丘逢甲(1864—1912)又名仓海,字仙根,号蛰仙、仲阏,祖籍广东镇平(今蕉岭县)。清朝乾隆年间,其曾祖父丘仕俊(1756—1828)率族人由广东镇平员山的印山村迁台垦殖,几经艰辛,拖家带口,最后在彰化东势角落脚定居。笔者作为族亲和后辈,对先辈赴台谋生的历史素有关注。仕俊公当年堪称族中蛟龙,他生性豪爽,善于交结,自幼崇文习武,据相关资料记载,其使得一把大刀,虎虎生风,令人胆寒。其体魄强健,年轻时手握刀柄,能单手用刀鞘挑起满满一桶水。所生一众儿女,个个习武、扶保乡闾。丘逢甲的祖父丘学祥(1800—1872)曾在台湾彰化设立国术馆,教徒授艺,为人耿直,好打抱不平,耕耘不辍,颇受乡人尊崇。丘逢甲的父亲丘龙章(1833—1911)字诰臣,号潜斋,却是族中为文之人,咸丰初年廪生,投身乡梓教育,在台中一带设馆教学。台湾沦陷后,引家人内渡回乡,病逝于淡定村家中。

如斯家境背景,丘逢甲于1864年12月26日(阴历11月28日)诞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学塾。逢甲按年序取“喜逢甲子”之意。慈母陈氏随馆抚育,庇护有加。丘逢甲由四岁起,由父亲“就塾”教读,有“聪颖异常,神童之目”称奇。其六岁能吟,九岁成诗:“采见南山岁几重,古香古色艳秋容。爱花合为渊明寿,酒浸黄英晋万钟”;十四岁参加台湾府童子试,以年龄最小、交卷最早、文采最佳受到众考官垂青。时任福建巡抚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号持静,广东丰顺客家人。当年,其赴台湾巡考,惊为才子!丁日昌着意考察丘逢甲,遂以“甲年逢甲子”命对,逢甲出口对曰:“丁岁遇丁公”,可谓妙绝。为进一步试探丘逢甲的诗才,丁日昌又要丘逢甲以台湾风物和人情典故为题,作百首竹枝词。日过午后,逢甲伏笔驱就,引得丁日昌刮目相看,拍案叫绝,特意在官邸设宴招待丘逢甲父子(丘龙章当时陪子赴试)。席间,丁氏与丘逢甲父子等人共叙客家情谊,并以庄重的仪式,赠送一枚用寿山石刻制的“东宁才子”印章给丘逢甲。于此,“东宁才子”之称誉便在台湾乃至大陆祖籍地广为传颂。

《东宁才子丘逢甲》的作者徐青先生数十载致力于丘逢甲历史的研究,以人物文学传记形式进行创作,其行文严谨平实,布局跌宕起伏,对话丝丝入扣;叙述洋洋洒洒,可谓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徐青先后多次赴台湾进行实地考察,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从历史的深度抽丝剥茧,探究人物的心路历程;以文学的高度,准确描绘历史环境,据实疏捋。凭着对先贤乡杰的崇敬之情,徐青以娴熟的艺术驾驭和揣摩人物内心的精妙笔法,构结出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该书共计十六个章节,以记述性的文体展示清末波澜壮阔的国情风貌,以丘逢甲爱国保台,诗界人生和倡教育人为主线,奏响一曲爱国主义的悲壮长歌。

投笔从戎,抗日保台。这是丘逢甲光辉人生的最大亮点,也是这本书用较大篇幅叙述的重要章节。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国人的极大愤慨。中日战争从1894年7月开始,日本不宣而战。在此期间,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反对割让宝岛台湾。丘逢甲以一介书生(时在籍领衔工部虞衡司主事)挺身而出,奔走呼号,多次“刺血”上书;他毁家纾难,筹办义军,抗倭守土;在朝廷不顾民意,决意弃台之后退守台中山林坚持斗争,一次又一次打击侵略者,让敌寇闻风丧胆。在长达数月的激烈战斗中,丘逢甲亲率十营义军所部,以灵活的游击战和阵地狙击战,用间隙偷袭战为主,大量消耗入侵者的力量。同时联络岛内各种抗争有生力量,抢关夺隘,炸毁敌人军火库,猎杀敌首和汉奸叛徒,打出了中国爱国者的志气,重挫了入侵者的嚣张气焰!最后,在呼天无声,弹尽援绝的境况下,选择内渡大陆。为大力弘扬丘逢甲的爱国主义精神,笔者于2017年底,在丘逢甲故乡蕉岭县文福镇,牵头筹建了“仓海诗廊”,并将丘逢甲、黄遵宪等梅州先贤的200多首诗词,请书法名家书写后镶嵌其上。目前,仓海诗廊已被评为国家3A景区,成为梅州市、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妙手诗章,志励后人。丘逢甲毕生剑胆琴心,诗文卓越。一百多年的时代变迁,丘逢甲的诗文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值得推崇和重视的精神财富。徐青在创作过程中,多次遴选和应用丘逢甲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借以丰富主人翁的精神内涵,这是值得嘉许和肯定的。丘逢甲从家学渊源和国学传承体系中,无不透析着这位才子的修养和建树。无论是台湾生活的诗存合集《柏庄诗草》,还是大陆的《岭云海日楼诗抄》2000余首诗文,只是其创作上万首诗词文稿的冰山一角。他与同辈诗人黄遵宪、丘菽园、潘兰史、王晓论、夏穗卿、蒋观云等均有许多交集,为清末擎领文坛的风骚人物。丘逢甲的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容,强调时风民俗,着重忧国忧民,苍凉而悲壮,哀绝而慷慨,郁勃而壮阔。后世论者对丘诗评价颇高。梁启超先生推崇丘逢甲为“诗界革命一巨子”;柳亚子先生也曾撰句言道:“时人竞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丘逢甲对诗歌有其独特的审美个性,他曾留下“诗无古今真为美”和“治诗如治史,刚柔合乃美”等创作名言。

创办新学、启发民智。丘逢甲内渡大陆后,深感国势之殆危,提出了“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的思想,全心致力于清末教育改革和育才救国的活动。一方面为了生计,先后在潮州韩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讲学。一方面又悉心策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先后在闽、粤、赣客属地区创办新式学堂,推动教育体系改革,并在家乡设立“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全面革新教学方式和内容,为社会培养新式人才作出巨大贡献。从本质上说,教育救国目标远大,丘逢甲敢于冒着巨大政治风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之长以制夷”口号,无疑是一种挑战和创新!丘逢甲当年对洋务派张之洞等人提出“变本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办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主张,都是切中时弊和富于哲理的理论。丘逢甲有生之年锐意新学教育,使岭南风气大开,使其爱国主义思想在清末的社会氛围中更加发扬光大。

近百年来,纵观丘逢甲爱国主义思想体系的学术研究,客家籍作家徐青先生创作的《东宁才子丘逢甲》这部作品是难能可贵的。它以文学的境界和色彩,塑造主人翁丘逢甲独特的人物形象;可信、可亲、可敬之情油然而生,有苦、有悲、有乐之感穿透纸背,让读者身临其境,久久回味,这就是现代生活的精神追寻。

掩卷思怀,思绪万千。丘逢甲抗日保台志士的情怀,爱国诗人的胸襟,著名教育家的风范与日月共存,光照人间。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方志办副主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