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你接触过的亚文化社区最后都怎么样了?”

对我这个死宅而言,这个答案可能是很悲观的。从stage1st到A站,从NicoNico到Kimoca,这些或在主流文化中风靡一时、或在自己圈内有极高影响力的论坛,都正在或者已经衰败,而这种衰败背后,正是互联网亚文化社区困境的缩写。

什么是社区?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社区(Community)是因为共享共同价值观或文化的人群,居住于同一区域,产生了衍生的互动影响的社会单位。显然,社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永远是人,而且这群人要分享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应用在互联网社区中,就是社区的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要相得益彰、惺惺相惜,最好两者的角色可以互换——每个内容的消费者都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这样通过信息的双向传递,社区成员间的利益链条最为紧密(想到了“共济会”、“骷髅会”这些电影里常见的幕后黑手),这种紧密的关系辅以圈内的“黑话”,会形成超强的社区认同感和粘性。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1)

(B站11周年时演讲披露的惊人十年留存率)

可惜这种粘性也有代价,那就是社区的人数天花板会比较低。现在让我们来思考第二个问题,你身上的什么特质是最难“向下兼容”的?

显然,购买力是可以向下兼容的,对实惠的追求是大部分人的共性;社交链也是可以向下兼容的,毕竟“富在深山有远亲”;注意力也是可以向下兼容的,猎奇和三俗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发家之本。

但是,一个人的逼格和认同感是很难向下兼容的。

你很难想象全国十几亿人都喜欢同一个人、电影、漫画,你也很难想象艺术家和农民对梵高有着类似的认知;你可以随意批判自己的母校和家乡不好,但是绝不允许别人指手画脚;你的朋友总是因为某些特质和你契合才成为你的朋友。所以只有亚文化才有所谓的社区,因为认同和了解的人不多才能构筑圈层和鄙视链、共享一种优越感,圈层里面的人不想出去,外面的人也接触不到。主流文化从没有社区一词,属于它们的是高贵的“媒体”。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2)

(仔细想想新华社和Niconico的区别)

这种向下兼容的问题,让所有的亚文化社区在都会遇到增长的两难,原因如下:

互联网公司做生意要找到最大公约数,相比于亚文化,显然美女和剁手是更为恒定和广泛的商业因子,由于亚文化吸引来的用户注意力很容易转移,所以社区需要通过增长来削弱老用户注意力转移带来的影响,如果一个社区毫无增长,那老用户就会完全自成一体,新人无法融入其中,社区逐渐成为一潭死水(没错我说的就是你,DOTA);而如果一个社区增长过于激进,新用户完全占据主体地位,那它的整体水平(或者说逼格)就会快速下降,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比例发生失衡,高质量的老用户由于无法从新人中获得更多利益,会迅速离开社区,从而带来了社区价值的不断缩减。正如乔布斯在重建苹果团队时说的:有人认为一流的员工不喜欢与人合作,不是的,一流的员工只是不喜欢和三流的员工合作,他们喜欢和一流的员工合作。因此我们的团队必须保证只有一流的员工,否则二流的员工越来越多,甚至会混入三流的员工,这样就会导致“笨蛋大爆炸”。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3)

(无论你当年多么准时的守在电视机前看动漫,多么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热爱它,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再也回不去了)

仔细想想,过去的饭否、知乎、豆瓣和B站,是否都隐隐地在各种压力下选择了第二条路?换句话说,为什么承担着大V出逃的后果,做社区的大家都还是忙着破圈?

这是因为社区是出了名难做的生意。由于上文所说的向下兼容问题,社区的最大公约数太小,运营难度极大,很难穿越周期,显然,相比不增长带来的生与死的问题,社区逼格和调性就屈于第二位了。另外,社区之中又以视频社区最难运营,因为除了上述两难外,其带宽和内容成本远高于图文社区,要非常小心的处理增长、商业化和社区调性的平衡。

但是难也得做,或许是N站和A站的历史给了B站管理层极大的刺激,又或许是西瓜视频开高价围猎百大UP主让B站管理层心生警惕,陈睿总在2020年内部分享时说过,“如果B站不是向前发展,那么就一定会越来越衰落,直至灭亡,永远不可能停留在那个大家认为的不大不小刚刚好的那个阶段”、“小国寡民是开心,但你是世外桃源也会被坚船利炮干掉。”

以A站和B站的鼻祖NicoNico为例,作为二次元弹幕文化的领头羊,2006年设立的日本弹幕网站NicoNico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伴随着宅文化和二次元在日本青年人群间的流行,仅用了2年时间,N站站内视频观看总数就达到了五十亿,良好的社区环境激发了用户的投稿热情,米津玄师、初音未来等一众IP层出不穷。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4)

(NicoNico付费会员数)

2014年5月,N站母公司多玩国被角川集团合并,开启了多元商业化布局,包括线下展会、直播和广告等等。但是N站在商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核心社区成员的诉求,在用户端,随着用户的增加,服务器负荷过重,导致了播放卡顿,读取变慢,而运营的解决办法竟然是调低播放清晰度,连拉动视频进度条的功能也属于付费会员。在生产者端,2016年前非付费会员单个视频投稿不得超过40M,付费会员单个视频投稿不超过100M,也没有类似Youtube的收入分成机制,用爱发电不可取,大量PUGC出逃,最终成就了Youtube。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5)

(日本免费视频网站使用率前十名,niconico动画仅为28.5%)

所以商场如战场,如果B站不自己积极进取,总会有巨头盯上中视频和二次元这块肥肉,通过补贴也好,激进的广告策略也好,来抢夺B站的核心用户和UP主。(这点估计快手的管理层深有体会)

那么,B站的核心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呢?从用户数据和财报来看,是一二线城市热爱二次元的95后们。这些人家境殷实,有不少的零花钱,付费能力高;教育背景也比较好,眼界开阔,包容度高,但是另一方面,身为城市独生子女,他们的孤独感也比较强,亟需认同感和陪伴,需要“弹幕”这种看起来很热闹的陌生人社交方式来满足情感诉求。

根据方正证券从Questmobile数据库提取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B站都是现存的互联网APP中最年轻和最不下沉的一个。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6)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7)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8)

而从财报看,B站过去的基本盘是游戏,现在的增长盘是直播与大会员。考虑到目前B站游戏付费用户占全用户的比例大概为1%,直播付费用户占全用户的比例大概为0.6%,大会员付费率占MAU的比重大概为7%,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三部分付费群体有极高的重合度。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9)

(哔哩哔哩收入结构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公司公告)

不客气地说,B站独代的三款王牌游戏《FGO》、《公主连结》和《碧蓝航线》本身的品质也就一般般,直播的主播基础也比较差,又没有动辄2分钟的片头广告来逼着用户充会员,吸引这些死忠粉付费的最大动力,还是B站这个有趣和有爱的二次元社区本身。陈睿总其实看得很明白,“B站用户也是粉丝,但他们“粉”的不是明星,而是B站本身。”

那B站除了二次元之外,还有什么能支撑其增长和商业化的呢?

我猜测B站的管理层思来想后,可能觉得除了二次元之外,这帮老用户和有潜力被吸引来的新用户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还是落在了生活、搞笑、科技等分区。一方面,这些分区已经被短视频平台证实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不会在新老用户间产生过大的调性和文化冲突;另一方面,这些分区的广告商业化价值较高,不像二次元和鬼畜分区,基本上不会有广告主来做投放,而且更重要的是,广告的收入并不完全依赖于老用户,B站的选择权更强。另外,由于B站的用户大多数是学生,知识分区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对比2015Q1与2020Q4B站各分区季度内容投稿数量,可以明显看到生活区与知识区的快速崛起,紧跟随的是时尚区、娱乐区等,相反的鬼畜区、动画区内容数量增长明显不及更加泛生活化的分区。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10)

特别是知识区,作为2020年B站新设立的分区,站内用户对知识型的需求旺盛,相关UP主展现了惊人涨粉速度,例如知识区讲刑法的罗翔老师,2020年3月入驻,不到一年粉丝数已经接近1200万,另外财经UP主硬核的半佛仙人2019年底上传首个视频,1年时间粉丝数亦超过500万。

而从UP主分区结构演变来看,明显能观察到生活区UP主数量快速提升,新进UP主主要集中在了生活、游戏、知识等分区。2015Q1时期,UP站数量占比前3的分区为游戏、音乐与动画,占比分别为26%、17%、13%。2020Q4,UP主占比前3的分区为生活、游戏、音乐,占比分别为36.8%、30.4%、5.8%。

除了内容领域的横向拓展之外,B站管理层还悄悄扩大了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在刚刚过去的港股二次上市中,B站招股说明书中已经闭口不提Z世代,而是用Z 世代(1985年至2009年出生)来代替,原因可能也很简单,由于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年轻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少,如果不提前拓展25-35岁的用户,未来必然会面临极大压力。

但是新用户的快速涌入仍然对B站的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18年时,B站的MAU在8000万左右,现在已经超过2亿,未来两年内B站的目标MAU是4亿,换句话说就是要覆盖70%以上的Z 世代,完成从亚文化视频社区到综合视频平台的飞跃。然而实际观察到,从去年开始,B站的运营压力急速上升,百大UP主纷纷被锤,今年上线的热门番剧《无职转生》也在二次元和非二次元群体中获得了极端分化的评价,加剧了新老用户间的对立冲突,最终,B站不得不做出封禁Lex账号、下架《无职转生》的决定。由于二次元中大多数作品都有福利情节,我们是否可以合理预期由《无职转生》引起的性别对立问题会在未来越来越烈?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11)

另外,为了实现覆盖70%以上的Z 世代的目标,B站或许不得不加大对OGV的投资力度来提高平台内容的充实度,这会带来B站内容成本的走高。因为在B站,PUGV是出了名的用爱发电,由于没有片头广告带来的收入分成,B站大量长尾UP主都在亏本经营,而OGV的制作成本则高很多。从实际操作来看,B站最近两年上线了音乐综艺《说唱新时代》、纪录片《人生一串》、独播剧《风犬少年的天空》等等,直面优爱腾的竞争,而短视频是个比较差的行业,几个同行都在靠着背后的巨头输血,随着B站OGV比例的提升,会不会出现离盈利越来越远的情况?

至于游戏业务,我只能再感叹一次B站的运气真是极好,在IPO前夕最需要业绩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完美契合自己的游戏《FGO》,一款游戏的流水直接把B站带到了纳斯达克。然而到了2021年,国内游戏产业的生态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叠纸、米哈游、莉莉丝、鹰角四小龙把产品端的话语权极大增强,B站已经很难签到最头部的产品了,倒逼B站不得不走自研这条苦逼的路,直面四小龙 头条 腾讯的这些最强对手。

思来想去,我觉得未来B站最大的看点还是广告,特别是品牌广告,尤其是消费品、电子产品和汽车这三个品类。

为什么是品牌广告而不是效果广告?这是因为B站的APP界面是双列瀑布流,没法像抖音一样强制植入大量沉浸式广告,而且中视频APP本身就对广告的耐受度低,所以有些人不要看着抖快15%的AD LOAD就说B站未来可期,你想过朋友圈要是刷六条就出来一条广告有多败好感吗?而且,B站由于没有片头广告,没法像优爱腾那样追踪点击效果,其广告出价也比较低。

虽然这两年经济不太景气,广告主越来越喜欢效果广告而不是品牌广告,但是品牌广告本身的存在还是有极大意义的。从2019年企鹅智库发表的《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可以观察到,68%的Z世代在购买之前会阅读至少3篇评论,16%的Z世代在第一次用自己的钱购买之前会阅读9篇或更多的评论。而在欧美,根据eMarketer,73%的青少年购物者使用Instagram,其次是Snapchat(49%)、电子邮件(37%),最后才是Facebook。这充分说明了种草经济的庞大市场,广告主通过自己开设官方账号投放视频,亦或是选择细分的UP主进行合作投放种草视频,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12)

更重要的,通过这种模式,B站UP主可以缓解用爱发电的压力,拓展收入来源。在B站破圈取得成果之前,B站曾有UP主爆料新增播放量64.7万的激励计划收入仅为2441元,未来,通过“花火平台”,腰部以上的UP主可能会更有动力留在B站而不是被西瓜视频这样的平台挖走。

所以说,不管多少Z世代用户抨击《后浪》的教条、鸡汤与拜金主义,其出圈效果和对广告主心智的占领效果却是很明显的,试问有几个品牌不喜欢有钱有闲的年轻人呢?

但无论如何,B站的盈利之路,可能会比市场预计的更曲折,起码在2023年的用户增长策略停止前,盈利应该不会是B站管理层的第一选择。毕竟快手已经把A站收入麾下,一副想要进攻二次元腹地的样子,而西瓜视频的总裁任利锋透露,年初曾跟张一鸣讨论了很长时间,担心做中视频会很烧钱,而张一鸣给出的答案是不用担心钱的事。从全世界范围看,似乎还没有一家不依靠巨头输血就走出来的视频网站,油管也是经过谷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技术输入才得以重获新生。所以,B站会是第一个吗?

B站靠什么盈利(为什么B站的盈利时点可能还很遥远)(13)

股价总是体现交易者们过于乐观和悲观的预期,这年头又是很多人动辄“终局”、“赛道”的时代。但是互联网这行业真不比酱香科技,随着互联网用户时长大盘到达天花板,内卷会变得更加厉害。幸而B站已经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内容产业我认为也会是下个十年的黄金时期,希望小破站能保持活力,在商业化和初心中平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