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雍也28则感悟(再读论语10)

【语录】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认为,郑国大夫子产在四个方面都符合君子的标准:待人处世谦恭有礼,对君上尊敬负责,养护百姓能给予恩惠,役使百姓能合情合理。

概括起来就是:行己恭、事上敬、予民惠、使民义。这四种品质也被誉为君子四德,是儒家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

读论语雍也28则感悟(再读论语10)(1)

愚以为,这四德中最核心的一项是“行己恭”。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随时注意,不虚妄,不骄狂,即使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也不会恼羞成怒,出言不逊,甚至威逼利诱,强力打压。这样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对同级或下级也会彬彬有礼,对上级自然不会不敬。以此推广,随时心存恭敬之心的人,对自己管理的百姓也不会不仁,其使用民力也不会不义。

子产治理郑国期间,“铸刑于鼎”,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并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是中国法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当时有国人在乡校聚会,议论朝政得失,有人不满意了,建议毁掉乡校。子产坚决不同意。他说,国人议论朝政,我们正好可以知道得失,并推广善政,改掉恶政,为什么要去毁掉乡校?

追根溯源,子产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与他的“行己恭”是分不开的。心存敬意,敢于正视自己,则法律条文有什么不可以昭示天下?心存敬意,反躬自省,则国家大事有什么不可以议论?

作为领导者来说,由“行己恭”可以到“事上敬”,乃至“予民惠、使民义”。

作为普通人来说,“行己恭”可以检点自己的得失,与朋友、同事、上级搞好关系。不过,有一点需要主要,这里的“恭”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仅仅是做做表面文章,则用处可能不大矣。相反,还可能落入虚伪一流去了!

读论语雍也28则感悟(再读论语10)(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