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周人物介绍,中华文化曾经的可选项

孔周人物介绍,中华文化曾经的可选项(1)

历史的选择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确立,和大一统的国家模式,使得选择儒家有了相当的必然性理据,但是历史也同时证明,曾经辉煌的商朝和商朝的礼法、政治也能在中华大地上创造辉煌,而历史的偶然性让中国与商礼擦肩而过。

文/耶墨蕉风

今 人研究国学,无不推崇三代之治,三代中的夏因史料不足,今人又无法破译夏代文字,已不可考,但是商周两代的原貌,我们还有相当的文献可供参考的。儒家取法 周礼,这一点在今天的学术界看法基本一致,但是墨家理论,一般人总认为是墨子的独创。不过小子认为,任何一种理论都不会凭空出现,总会有源头,在此小子分 析一下商朝礼法与墨家思想的渊源关系。

要讨论二者渊源,就要先了解商朝礼法制度的特点。孔子曾说周承商礼而 进行了一些改变,按照这种说法周礼似乎与商没有大的区别,事实是否如此呢?在以前,我们了解商朝只能通过西周春秋战国的材料做间接了解,时间上隔的较远, 周朝又是灭商的敌对关系,资料的客观性很难得到保证。不过安阳殷墟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商朝提供了第一手直接资料,我们先根据据杨宝成著《殷墟文化研究》看 一下商朝制度与西周有哪些区别。并对比儒墨两家理论,作出补充。

第一、在商代社会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女 性贵族不仅可以参与国事,而且还可以拥有军事指挥权,这就是为什么周武王伐殷时指责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殷人这种男女平等的历史,被后人演义为“纣王 与苏旦妃”的商纣王淫乱失国的故事。这里多说几句,武王伐纣为纣王定下了“六大罪状”,这六条罪状模棱两可,很难看出纣王这个人到底坏有什么具体恶行,结 果后代层层加码“战国增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到了明代许仲琳写《封神演义》时,就集中夏桀到明代朱家这几千年中国历史上所有暴君的 行为于一身了。所以《列子•杨朱》中说:“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之桀纣。”。纣王在后代的层层“修饰”后,就成了天下暴君的代言人,怎一 个“冤”字了得?说多了,回正题。

第二、殷人信仰上帝,所以除了祖宗祭祀外,还有更为隆重的上帝祭祀活动,这就是周 武王所责怪的“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大家在此可做对比分析,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而墨子主张明鬼,“官府选效,必先[鬼神],祭器、祭服毕藏于 府,祝宗有司毕立于朝,牺牲不与昔聚群。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对比后我们可以看到,墨家的鬼神信仰是接近商朝的上帝信仰的。

第 三、殷人的社会阶级结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王、二是众人、三是战争奴隶。凡外族奴隶逃往殷国,就获得自由,所以其它国家的奴隶常常选择逃往殷国,这就是周 武王责怪的“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商是从游牧民族发展而来的(关于这点将在文章最后附加论证),人口流动性很强,人的自由度也高,在社会组织方 面,与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的农业国“周”有很大不同,这段描述的制度特征与墨家的联系暂且不论,第四点时一并论证。

第 四、殷朝用人不重视家庭身份,王族成员并没有多少委任官职上的特权,这就是周武王责怪的“遗其王父母弟不用”。这点再加上第一和第三点就是儒墨最大的分歧 了,儒家承袭的是周礼的亲亲和尊尊,而墨家发对亲亲主张兼爱,并提出“人不分长幼贵贱,皆天之臣”的平等观。从这里我们看到,墨家的主张与商朝礼法有惊人 的相似之处,墨子本身就反对在任用人才时分亲疏贵贱“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以这一点为根据,墨家出于商的结论,似乎呼之欲 出了,不过不要急,后面更精彩。

第五、殷人重视工商业,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制造业技术,崇尚经商谋利。这里就更精彩了,墨子本身出自工商之民,手工技术更是其招牌,就连公输班这个传说中的巧匠都有所不及,墨子兼相爱交相利下的大社会,更是商业社会的客观需要。

第 六、殷人传统不讲人治,而讲法治,开创了中国古代的法制文化。周朝建国,减轻了殷人的刑杀,但也因此倡导“德治”,留下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德治人治和等级 特权礼制的传统。治理天下不可能没有法,儒墨也都离不开,但是侧重是明显不同的。墨子专有一篇《法仪》论法,并有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法治传 统,而儒家“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明显偏向德治。法先德辅和德先法辅是一道选择题,在今天的世界似乎已成定 论,而在中国“德治、人治”之声总是反复在儒家群体出现,这一点值得思考。

分析完商礼,在分析一下孔墨二人的所处环 境。孔子居鲁国,鲁国第一位国君就是周公之子伯禽,所以,孔子是得了周礼的真传的。墨翟为宋国人,曾长期居于宋、楚两地,宋楚皆为殷商遗民,宋的第一任国 君是微子启,楚则是商时的东夷后人。从出身上讲,两人各自继承了不同的礼法传统是有环境根据的。

说了那么多,最后需要点一下题。我为什么说孔周与墨商,是中华文化曾经的可选项呢?在这里讲两段历史。

第 一段,武庚之乱。武庚是商帝辛的太子,商虽然为周所灭,但是商朝毕竟是大国,殷商族裔人口庞大。周王朝刚刚得天下,根基尚不稳,周武王采取了周公旦的建 议,依照殷商部族的传统,再立商帝辛的儿子武庚为新一任的商王。武王和商朝遗民选择了武庚,而没有选择与周更为亲密的微子启(商朝的继位顺序不是单纯传 子,兄弟继承也是惯例),说明武庚这个人的人品威望能力不凡,武庚治理殷地很得人心,并统战了管叔度、蔡叔鲜等三监,这还不算,武庚居然还联系上了与商多 年征战的东夷帮助他,政治能力可见一斑。最终武庚叛乱,战争足足打了4年,要知道武王伐纣也不过打了几个月,可见这一仗称得上势均力敌,也能看出武庚也应 该有相当的能力和民心支持。如果武庚打胜了,会不会是又一个“少康中兴”的故事呢?历史为战胜者所写,在周朝留下的典籍中,殷人的亡国成了罪有应得,殷文 化也成了只讲刑杀、淫乱、谋利的罪恶的文化,将殷人的成就盖了一块黑幕。但其实,春秋战国动荡所摧毁的,正是周朝和周文化的统治者,而殷文化的许多优秀要 素,则通过后来的道家和墨家传下来。

第二段、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文化衰败,诸 子百家各言治国理念。黄老以古之道术为根据,推崇黄帝时代;墨子“弃周礼而用夏政“(这里我分析是个误读,商的优秀已经被作为胜利者的周埋没,所以到底是 夏还是商已经说不清了,也可能夏商两朝是一脉相承区别不大,但是夏的历史在今天已不可考了);孔子奔波于诸侯,希望复兴周礼。可以说,当时的历史选择那一 家都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西汉就选择过黄老一脉的古之道术。

历史的选择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确 立,和大一统的国家模式,使得选择儒家有了相当的必然性理据,但是历史也同时证明,曾经辉煌的商朝和商朝的礼法、政治也能在中华大地上创造辉煌,而历史的 偶然性让中国与商礼擦肩而过。历史已经做出选择,推敲历史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能让我们知道,中华的历史文化是多样的,不止有过周制一种模式。■

作者介绍:

办过一个影展、拍过一部片子、出过两本书。

更多文章,来简书,关注「耶墨蕉风」!

别让好故事宅在心里!你的故事,就是你的专利,作家再好也无法企及。写下来,从新的角度,加新的感悟,打破无聊发现有趣。

——加入简书(jianshu),让文字改变生活。

在最好的写作和阅读平台,写自己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