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师为什么会输(太极大师为何总被KO)

近来,屡屡有太极拳大师被野路子、实战派的拳手所KO掉。

以至于人们对太极拳的实战能力表示极大怀疑。

太极拳究竟怎么了?

太极拳究竟行不行?

太极拳难道真的是一无是处的“花架子”?

太极拳真的是全靠吹嘘作秀的“骗术”?

其实,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武学理念无疑是上乘的。

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张三丰,正是凭借这一领先于当时天下五绝的理念,成为一代武学大宗师,也成为武侠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武功的一条分水岭。

那么太极拳为何会那么脆弱呢?这是因为几个固有的错误观念导致的。

太极拳大师为什么会输(太极大师为何总被KO)(1)

电影《太极张三丰》张三丰剧照

第一,以柔克刚。这个绝对不代表柔弱的一方,一定能够战胜刚猛的一方。

这一点在金庸武侠小说《射雕》三部曲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老顽童周伯通的七十二路空明拳的特点其实和太极拳的原理如出一辙。

但是周伯通在郭靖的面前就曾坦诚,以他的功力就没办法克制得了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

洪七公是绝顶高手,降龙十八掌是至刚至猛的天下第一掌法。以老顽童的功力,做不到。

《神雕侠侣》时期,大反派金轮法王练成了第十层的龙象般若功,周伯通仍然没有办法做到“以柔克刚”。

反而是神雕大侠杨过以暴制暴,用刚猛足以比肩降龙十八掌的黯然销魂掌打发金轮法王去了西天。

所以,使用太极拳的一方,要想以柔克刚,先决条件是必须自己先功力过硬。

如果自己功力不过硬,太极拳根本就没法使用,只能被动挨打,来一个躺一个,来两个躺一双。

太极拳大师为什么会输(太极大师为何总被KO)(2)

电影《倚天屠龙记》张无忌使用太极拳剧照

第二、太极拳也强调刚柔相济。

事实上,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太极拳,是张三丰在百岁高龄才创出的高明拳法。

这个非常符合逻辑。

而张三丰早年一直练的是九阳神功。

也就是说张三丰的修为,事实上一直走的也是刚猛的路子,纯阳无极功就是这么来的。

这也是张真人和人交手,为何一招之间,就能制住对方的原因。

因为他也达到了绝顶高手的修为。

晚年张真人更是圆融自如,才有资格创出太极拳。

才有那个本事,驾驭得了太极拳。

所谓以意不用力,太极圆转,如行云流水,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也是张无忌当时为何学了之后,全部忘记的原因。

而他忘记的越多,张三丰反而越高兴。

为什么?

因为忘记的干干净净,就再也没有羁绊,就是“无”的境界。

有无相生,阴阳相合,一阴一阳之谓道。

柔的极致就是刚。

许多人弄反了,仍然过分注重的是“柔”。

就冲这一点,实战交手的时候,不被对方捶扁了才怪。

太极拳大师为什么会输(太极大师为何总被KO)(3)

电影《太极张三丰》张君宝剧照

第三、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四两拨千斤”是一种理想状态。

其实,在现实当中,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四两拨千斤的。

无非是顺势而为,借力打力而已。

这个原理就同《天龙八部》里的姑苏慕容复家的绝技“斗转星移”一样。

但是这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

如果修为不够,反而会弄巧成拙。

你不但借不了力,而且还有瞬间脆败的危险。

慕容博就曾吃过这个苦头。

慕容复也招架不了六脉神剑。

总之,武术当中的太极拳就和象棋当中的“飞相局”一样,讲究的是“功夫”。

这就要求使用者不但基本功扎实,而且还要精通各种布局、各派特点。

只有这样,实战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够像独孤九剑那样料敌机先,当然就无往而不利了。

如果本身就是三脚猫,浪得虚名,那么一旦实战起来,自然而然就成了“臭棋乱飞相”的局面了。

术业有专攻,任何一门功夫练到极致,威力都是很强大的。

但是关键还是在于那七个字:打铁还得自身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