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大学生活如何过得更好(大学最后一课干了这碗鸡汤)

一个人的大学生活如何过得更好(大学最后一课干了这碗鸡汤)(1)

□王佳鑫(山东大学)

9月30日,河南商丘。谢同学在教室上了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堂课,专业课老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讲了三件“人间清醒”的事情:果断放弃、不要后悔、接受平凡。老师称既然自己已经选择了以后就不要后悔。谢同学称,自己听后一腔热血,感觉老师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当时很多同学都很触动。(10月3日 荆楚网)

升入大四,临近毕业,大学这段旅程就要走到终点,或是抱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或是充满对未知前路的迷茫无措,这样特别的“最后一课”,对于毕业班的同学们来说意义非凡。

近年来,众多高校的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出圈。不同于前些年校长演讲的“假大空”,这些“出圈”讲话往往各具特色,网络热词、热梗频出,贴近年轻人生活,同时不乏深邃思想和真挚感情,富有哲理的话语真真正正走进了毕业生心中,赢得了广泛认可。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以一篇充满网络热门词汇的致辞收获了毕业生的热烈掌声,以及“根叔”的爱称。2013年的毕业典礼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教授为毕业生们上了题为 《不舍梦想,不负青春》的最后一课,叮咛毕业生要有自己的青春梦想,并始终坚持。学会爱人,坚持爱人,以人生来传递大爱。

2020年,中原工学院广播电视学17级学生迎来大学最后一课,任课的刘洪涛老师特地在前一天去采购了玫瑰花,送给每一位同学并寄语“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活出青春的色彩”。无论是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致辞,还是学生课堂上的老师寄语,大学的“最后一课”显然已经成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其中既饱含温情,又有着前辈对后辈的谆谆教诲。

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最后一课”引发关注,而其中的每一节课都有其独特之处。商丘的这位专业课老师对学生的叮嘱,简单但又深刻,引发众多网友讨论。有人对“后悔”感触颇深,“内耗的人一直都处于后悔和挣扎”,还有人从平凡着眼做出评价,“接受平凡,但是不能平庸”。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能从老师这三个词中解读出诸多含义,但无人能否认这段人生建议的价值。果断放弃,不要后悔,讲的是“断舍离”的勇气和决心;接受自我平凡,说的是与自己和解,而这两点都是当代人迫切需要却难以拥有的能力。

前人的经验固然不会完全适用于后来者,但我们本来也不能指望几句人生哲理来解决生活的满地鸡毛。前几年火过一阵的“鸡汤文学”现如今为什么成了颇具嘲讽意味的贬义词,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的心理要求提高,不再满足于意图给人打鸡血、实则毫无依据和深度的“心理鸡汤”。但“毒鸡汤”臭名昭著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生道理都是无用,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和反复打磨而成的话,制作而成的是碗“真正的鸡汤”。它或许依旧无法帮助我们直接解决问题,但其作用就像一盏明灯,给予我们指引,而剩下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学会放弃,不沉溺于过往遗憾而错失而今重要的东西;学会自我和解,不因盲目和人比较陷入内耗而不能解脱。这话我们好像听了很多遍,可每一遍听,我都愿意说一句“很有道理”;好像还没实现,可我会试着继续学习和遵循。

学到老活到老,大学上了“最后一课”,人生的课到这里却还远远不是终点。而我们必须承认,个人的灵魂也需要滋养,“果断放弃、不要后悔、接受平凡”——不如就让我们干了这碗鸡汤,继续走好以后的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