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副作用什么时候消失可以恢复(化疗有哪些副作用)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内的正常细胞产生毒性影响,有时会引起令人不适的副作用。

化疗副作用什么时候消失可以恢复(化疗有哪些副作用)(1)

化疗出现的副作用

常见的化疗副作用有:脱发、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手足发、静脉炎、口腔黏膜炎、口腔溃疡、皮肤色素沉着、膀胱炎、心脏损害、肝功能损害等。但病人千万不要害怕,因为医生会经常注意观察,巧妙地防治并加用必要的支持“保驾”治疗,几乎都能顺利地完成治疗。

近十多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效低毒的新化疗药物,高效的化疗辅助药物也同时诞生,使化疗的副作用大大降低,毒副反应已很轻微,应用好的药物和辅助方法,现在已可实现无呕吐、无痛苦的化疗,几乎所有的副作用都是轻微的、暂时的,治疗一旦停止,副作用会很快消失。

影响化疗疗效的因素有哪些?

1、化疗药物的选择性

由于肿瘤细胞来源于正常细胞, 且在生化代谢、DNA复制与修复等方面与正常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目前的细胞毒化疗药物90%以上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可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对心、肝、肾、胃、肠道等器官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并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用不当可促进肿瘤播散和增加感染的机会。

也就是说,化疗对细胞的选择性差,以毒攻毒,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优于静脉给药。

2、肿瘤细胞群本身的特征

增殖比率(GF)直接影响化疗疗效:肿瘤体积小时往往GF值较高,对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 比较敏感, 体积大的肿瘤往住GF值较低而不敏感,也就是说药物疗效与肿瘤大小成反比关系。

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不同、基因表达不同,化疗的敏感性也不同。

如果患者体质差、贫血、恶病质、心肝肾功能不全,则难以耐受强烈的化疗,达不到治疗目标。

3、化疗药物的毒性和耐药性

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服从一级动力学原理,只能按一定比例而不能全部杀灭肿瘤细胞。

随着疗程的增加,体内药物的毒性蓄积达到了极限,而细胞耐药又同时产生,再继续化疗只能得到低效或无效的治疗,甚至加速病人的死亡,大多数病人只能耐受4~8疗程的化疗,若停止治疗,残存的癌细胞加速繁殖可使肿瘤负荷再次增加,反弹复发,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大多数实体瘤不能单靠化疗治疗,一定要综合治疗。

化疗副作用什么时候消失可以恢复(化疗有哪些副作用)(2)

放化疗期间如何饮食与营养?

1、重视肿瘤病人的饮食与营养

放化疗期间病人情绪波动大,治疗又常常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等,应重视饮食与营养,如果做得不好,则使病人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体重下降、抵抗力减弱、感染等,影响疗效,甚至中断治疗。

2、饮食与营养的总原则

补充高蛋、高热量、高维生素和矿物质饮食,但化疗期间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不主张高蛋白和高脂肪饮食,因为药物要经肝脏代谢,而蛋白和脂肪也要进行分解与合成代谢,加重了肝脏负担,也影响肝药酶对药物的转化,进而影响化疗效果;

另外,高蛋白、高脂肪的消化加重了胃肠道负担,更容易诱发恶心、呕吐。放疗期间可不必限制。

3、饮食的形式

饮食有普通饮食、软食、半流质与流质,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来选择。

一般肿瘤病人的营养需要同正常人差不多,不需添加大鱼、大肉等荤腻食物,因为中医讲“虚不受补”,肿瘤病人脾胃功能差,应给予日常易消化食物为好,可在食物中增加调味剂刺激食欲、改善味觉异常。

4、营养摄入途径

营养摄入途径有经口膳食、鼻饲膳食、经胃肠造瘘口管饲、静脉营养等。

对于进行放化疗的病人,口服是最好的膳食营养摄入途径,对特别虚弱的病人可短期辅助以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5、“粥是天下第一营养”

粥的种类很多,易消化、易吸收、适用性广、经济实惠,可根据情况及病人的需求选择,如八宝粥、青菜面粥、皮蛋瘦肉粥等。

6、茶叶水

化疗期间不要饮茶叶水,以白开水为好;放疗期间推荐大量饮用绿茶水,可以清热、利尿、消肿、补充维生素及硒等。

7、是否需忌口

放化疗期间补充高营养饮食有人担心有助癌细胞生长,需要忌口吗?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病人及家属都可能询问,应一分为二地看。

放化疗造成机体气血耗损、正气不足,中医讲过:“虚则补之”,扶正才能祛邪,食补胜过药补,但也要求“攻邪不伤正,养正不助邪”。中医提倡忌口的,是要求避免食用能促进病情发展或对治疗不利的食物。

这也忌口,那也忌口,连鸡肉、鸡蛋、豆腐、蔬菜都不敢吃,使病人营养状况日趋恶化,影响治疗和健康。对于肿瘤病人很少有食物禁忌,必要的食补和食疗可弥补身体的过分消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