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四海燃尽了片刻的欢愉与永恒的忧伤

韩寒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四海燃尽了片刻的欢愉与永恒的忧伤(1)

文 |李佳蕾

编辑|刘苏洋

《四海》上映的第14天,情人节。电影市场迎来春节后的首次高潮。

这天的电影市场上,一众春节电影力压情人节新片:《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过亿,《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吸金9700万,《奇迹·笨小孩》入账超4000万,《狙击手》亦有千万进账。唯独《四海》,日票房刚刚迈过百万线,累计票房5.20亿。

如果没有奇迹,《四海》很快将结束这场从一开始就饱含“争议”的市场之旅。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粉丝坚持为影片打气,“《四海》票房情人节这天定格‘5.20’,太浪漫了。”话语中,有无奈,但或许,并不遗憾。

《四海》上映前,导演韩寒发了条微博:“这是一部看着热闹,但挺孤单的电影,我尝试给它包裹了很多动作和喜剧的糖衣,它也许会让你欢笑很多次,可最终,它是惆怅忧伤的。”他觉得,“那些克制与张扬,片刻的欢愉与永恒的忧伤都在里面燃尽了。”

韩寒或许早已预料影片上映后将会面对的一切。上映首日,大年初一,《四海》高居春节档票房亚军。未料,影片口碑此后迅速走向两极化,“四海口碑争议”甚至成了热搜关键词,就连沈腾“在线心疼导演韩寒”微博下,也是一片骂战。

不喜欢它的网友,在某影迷聚集的平台上给它打出5.5的韩寒电影最低分,爱它的影迷,彼此搀扶前行,力挺它“不必讨好所有人,得一知己,足矣”。“冰火两重天”的评论让《四海》的市场之路走得坎坷,真应了韩寒那句“最终,它是惆怅忧伤的。”

《四海》的确不太像春节档电影,但它确实是韩寒电影。

三次进军春节档的韩寒,每一部影片都用喜剧包裹着人生中那些怅然若失的很多个瞬间。它可能是《乘风破浪》里穿越到过去与父母再次相遇的阿浪却无法改变现实走向;也可能是《飞驰人生》里张弛冲出赛道,用动画讲出“Heroes never die”的结尾;还可能是《四海》中在南澳岛上阿耀床头的那本《麦琪的礼物》。

韩寒马上就要步入不惑的年纪,但他对当下年轻人的把握依旧精准而老道,他可以用“韩式”幽默或者谐音梗找到宣传节奏,也可以用英雄式完成梦想的激情与热血对观众发出一种戏剧般命运的邀请。

韩寒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四海燃尽了片刻的欢愉与永恒的忧伤(2)

《四海》剧照

赛车是他和所有故事的根

网友们戏称韩寒是“被赛车耽误的电影人”。十八岁那年,韩寒用《三重门》的版税买了一辆富康,改装成了他的第一台赛车。自此以后,赛车与韩寒所渴望的人生纠缠在一起。

在2009年获得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之前,他是花光版税练车的车手,是赛车爆缸的流泪无力者,是第四名。而这些与车有关的故事都成为韩寒电影世界的基石,只不过《四海》从四个轮子变成了两个轮子。《四海》里那些摩托竞技和飞越,被韩寒称为是“数一数二的”。

专业训练让韩寒对影片中有关车的细节把控得游刃有余。摩托车和赛车会有非常多拍摄上的区别,比如声音就是其中一部分,不同的摩托车厂家的发动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单缸的、双缸的、四缸的、六缸的、电动的……所有的引擎声,还有不同的轮胎跟地面的摩擦声都不同。韩寒不仅“耗掉非常多的工作时间,去呈现这种最真实的引擎声”,而且他与声音指导黄铮一直想要在“声音跟影像上多留下一些内燃机时代的摩托车的真实声音”。主要原因是他觉得“随着时代的变化,渐渐的都会是电动的汽车、电动的摩托车,电动了以后,大家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全都是一种(嗡的)声音了。”

韩寒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四海燃尽了片刻的欢愉与永恒的忧伤(3)

《四海》剧照

表达是珍贵的欲望

为什么从作家到导演?韩寒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今你在写某一些散文或者长篇小说的时候,你怎么叙述到你的朋友?”拍电影可以让韩寒用一部100多分钟的作品,以虚构的世界、三五个人物,用比较远的方式展现故事。电影能够完美地解决他的担忧,“有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到我的朋友。以前一些调侃的语言,开个玩笑,大家都可能挺高兴的,但现在很快就会被人觉得这是冒犯”。

表面看韩寒的电影创作之路有关青春、梦想,但他觉得这是“人类共同的命题”,因为“哪怕是我们拍老人的敬老院,他们一定会追溯到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年轻追梦成为他浪漫地呈现现实方式,他描绘成功,但他更多的时候用一种疲惫不堪、流离失所的氛围建构人物。这时再加上一场永远无法在一起但热烈的爱情,盖住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生百态,最终只留下遗憾与失落的继续向前。韩寒说:“我真没有想过一句话怎么去描述它(《四海》),有些电影、有些故事一句话说得出来,有些故事一句话说不出来。”但他很清楚,表达是重要的,他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觉得《四海》值得花很大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去呈现,他也很珍惜这份表达,只因为“表达是一种珍贵的欲望”。

韩寒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四海燃尽了片刻的欢愉与永恒的忧伤(4)

《四海》剧照

创作是一场与观众之间的博弈

韩寒在乎各种评分,因为评分不光代表了他的工作,也代表和他一起共事的同事们、演员们一定的事业影响。韩寒是导演、是编剧、是制片公司的老板,他深知“拍好了,是主创们、我、演员,大家一起的功劳,拍砸了,就是我导演一个人的原因。”但他也明确表示这些评价“有时候可以帮助到我的创作,但又不会左右到我创作。”

《四海》上映至今,有观众表示,“这电影就是个四不像,什么类型都沾点,但是什么类型又都靠不上,根本没有明确的主线,一盘散沙”。韩寒自己认为,“类型对于这部电影还不是那么重要的部分,重要的是我在做《四海》的时候考量的事物。”而且他不觉得自己的影片没有故事,但确实不算强类型,还是偏作者,最重要的是他对于电影的理解,“我认为电影真的不只是用来讲故事的,电影是戏与声光画的艺术,张力、留白、气质、风格、情绪等等都可以构成好电影,故事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但对我来说,的确不是最看重的。不过完全没有故事我肯定也不会开机。我还是希望它有我要表达的独特气质。”

韩寒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四海燃尽了片刻的欢愉与永恒的忧伤(5)

《四海》剧照

MORE

中国电影年度报告

(2021)

全年数据

大事记

关键词

献礼建党百年

农村公益放映

演员

制片

档期

发行

院线

地区

合拍

走出去

收视率

流媒体

国际市场

MORE

©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