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是被低估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兄弟都刻薄无情的雍正帝)

雍正帝是被低估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兄弟都刻薄无情的雍正帝)(1)

文:票非人

雍正皇帝对兄弟们刻薄是人所共知的,大阿哥、废太子以及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都被雍正整治的不轻,八、九二阿哥据信是死于暗杀或狱中凌逼。

唯独十三爷胤祥,从起初的九王夺嫡,到雍正即位后大杀功臣,他都以雍正的铁杆盟友形象出现。

雍正帝是被低估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兄弟都刻薄无情的雍正帝)(2)

雍正即位后,立即任命允祥(避雍正名讳,改胤为允)总理事务,封为怡亲王。雍正初年主事的四位总理事务大臣分别是八爷允禩、十三爷允祥、张廷玉、隆科多。雍正评价他们说,阿其那(八爷)包藏祸心,据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怡亲王一人挺然独立其中……“

那么允祥到底是凭什么赢得了雍正的宠遇呢?

其一是立场坦荡,一切为公

允祥能够从国家大局的角度为雍正荐贤举能。

雍正帝是被低估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兄弟都刻薄无情的雍正帝)(3)

雍正的十七弟允礼,过去参加过允禩一党,深为雍正所痛恨,康熙死后,雍正罚十七阿哥去守陵。

其实这位十七阿哥当年还很年轻,也根本没参加过什么实质的夺嫡行动。允祥认为十七阿哥为人贤明,是个干才。而且当时雍正又有凌逼诸弟的恶名,允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便极力向雍正推荐允礼,说他是忠君、深明大义之人。

雍正看在允祥的面子上让十七阿哥复出任事,没想到一用果然不假,雍正很高兴,后来不断地对十七阿哥寄予重任,并封他为果亲王。

雍正如获至宝地向大臣们说,我能用起来果亲王这个贤明之弟,都是怡亲王允祥荐贤的功劳。

而通过十七阿哥之事,雍正也确实看到了允祥的苦心,君臣、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牢固。

在一些事关国家大计的事上,允祥也能直言向雍正提出建议。

雍正帝是被低估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兄弟都刻薄无情的雍正帝)(4)

雍正元年时,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在西北带兵打仗,隆科多嫉妒年羹尧权大功高,便想居中牵制,屡屡阻挠和迟滞后方粮草军需供应。允祥发觉了隆科多的奸谋,便直言不讳地建议说,军旅事大,既然皇上已然委任年羹尧前线之事,便应该果断放权,不能纵容权臣在后方制约。

彼时隆科多忝为佐命功臣,地位丝毫不亚于允祥,说不好,还可能因此招致雍正的批评。但允祥并不怕因此受责。雍正也是深明道理之人,他听从了允祥之谏,制止了隆科多等人的掣肘。

其二是细心办事,克勤克恭

允祥不仅管理着户部,还兼管着许多杂事。

比如管理皇宫的汉人侍卫,督领圆明园的八旗禁兵,这两项事务都是皇宫禁苑的防卫,非常敏感,雍正出于对允祥的绝对信任,便全交给他办理。

又如,雍正办公之所养心殿,一应公私用品,都由允祥亲自监管制造。这些器物涉及皇家礼仪,千万差错不得,雍正便也都交给允祥办。

雍正帝是被低估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兄弟都刻薄无情的雍正帝)(5)

再如,雍正当皇帝后,他的雍亲王府邸仍然保留了下来,府中旧人还在彼居住,但因为是天子家人,一举一动都干系重大,雍正便命允祥代为管理。

宫中的有些事务,雍正也交给允祥办。比如诸皇子的学习、考试、射猎等杂事,雍正放心地让允祥管理。

甚至雍正的万年陵寝修造,也让允祥当了监督官。

可以说,从公到私、从国到家,雍正的大小事务,全都不向允祥避讳。允祥不仅是雍正的帷幄重臣,还是日常起居的侍卫长,杂事冗事的大管家。一个亲王做到这个份上,说实话真有些不伦不类,未免有一些奴气。

但允祥从未有任何怨言,不管事务大小,他都严格以雍正的臣、弟自居,一律一丝不苟地去执行和办理。

雍正对此相当满意,他说“怡亲王办事,无不精祥妥协,符命朕心。“

雍正帝是被低估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兄弟都刻薄无情的雍正帝)(6)

其三是从不骄傲,保持谦抑

怡亲王低调勤奋、公忠体国的作风,也赢得了雍正的热烈回报。

雍正当年受封为亲王时,康熙赏赐了23万两白银。雍正封允祥为亲王时,也要坚持按23万的标准给允祥。

允祥明白,皇帝当年的旧例,别人绝不可以擅自攀受。即便是雍正自己提出,也绝不能烧包地接受。帝王之心如虎,谁知他日后会不会变卦。这种留把柄的事绝不能做。

允祥敏锐地坚辞不受,雍正却几次赐予,没办法,允祥便减了数量,只接受13万两,雍正后来察觉了他自我谦抑的想法,顿时觉得非常受用。

雍正后来又想加封允祥一个郡王,由允祥从自己的儿子中挑一个出来承受此封。允祥觉得太过招摇,又是固辞不受。雍正便给允祥增加年俸1万两白银,以作补偿。

雍正帝是被低估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兄弟都刻薄无情的雍正帝)(7)

雍正还在政治上赐予了允祥一项特权,特命他可以代皇帝传旨、代疆臣转奏事务。

代皇帝传旨是非同小可的权力,皇帝对具体事务只是确定大方向大原则,具体的执行事项,往往由代传圣旨的大臣临机决定。这项权力,几乎意味着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决定大批量经费的划拨以及高级人事调配。但允祥在行使这项权力时,并没有像其他权臣那样上下其手,而是老老实实地传达雍正的决策,从不在其中掺杂个人私货。

这是非常高明而实际的效忠策略。雍正诏命在被执行后,他往往也会通过臣下的汇报,了解自己命令流转和执行的过程,以他刻薄而严苛的标准,很容易发现传旨大臣的私货。故而允祥也在这项差使中,再次使雍正验证了对允祥的信任。

雍正帝是被低估的皇帝(对自己的亲兄弟都刻薄无情的雍正帝)(8)

雍正一朝极力反对大臣结党,但在允祥身上却开了特例。他反复向心腹大臣们说,你们要和允祥多亲近,以便沟通政见,尽可更多地把真实情况汇总上来。因为允祥纯粹的作风和高尚的品格,能确保他和大臣的亲近关系,很精妙地控制在政务交流而非私人交往上。

允祥去世后,雍正非常痛惜。他特诏令允祥配享太庙,准许他的名字上恢复“胤祥“字样,并破例将他往日赐予允祥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作为他的谥号。这八个字,不仅是雍正给他溢美之词,也确实客观反映了允祥一生为人处事的基本面貌。

作者:票非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