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让你正确认识艾滋病(全面了解艾滋病之八)

HIV进入人体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造成患者急性感染、无症状的带病毒者和发展为典型的艾滋病人,因此及早发现与诊断HIV感染是HIV/AIDS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要获悉哪些内容,才能精确的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HIV,是携带者还是艾滋病患者,现在病毒情况如何,免疫系统如何等等。

两分钟让你正确认识艾滋病(全面了解艾滋病之八)(1)

病史。是否有高危因素接触史。同性恋(特别是男同性恋)或异性恋有多个性伴侣,或配偶或性伴侣HIV抗体阳性;冶游史;静脉吸毒史,尤其是共用过注射工具的;与HIV/AIDS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史;出国史,特别是在艾滋病高危流行地区;HIV抗体阳性者所生的子女;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与艾滋病有关的职业暴露史;非法献血或卖器官组织等……对于这些有高危接触史的人员应该定期进行检测,有两项以上的高危因素接触史人员至少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

体格检查。全身症状,有无发热、盗汗、极度乏力、胃纳不佳、腹泻、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反复口腔真菌感染等前驱症状;对所有病例检查眼底,观察其视力变化;检查口腔及咽喉部,观察有无假丝酵母(念珠菌)感染、非特异性溃疡、粘膜卡波西肉瘤等;肺部常规体检,必要时进行X线片和痰培养,明确是否存在肺孢子菌、肺炎或结核的感染;检查腹部有无肝脾肿大、腹盆腔积液;对所有病例进行肛门和肛指检查,及时发现卡波西肉瘤和其他肛管恶性病变,是否有疱疹病毒或淋球菌引起的慢性肛裂或感染。

两分钟让你正确认识艾滋病(全面了解艾滋病之八)(2)

对全身淋巴结要仔细检查,注意淋巴结大小、位置、质地、压痛情况;皮肤检查,由于艾滋病经常伴有皮肤真菌、带状疱疹感染、肛周表皮脱落或溢脂性皮炎等,因此要重视皮肤检查,尤其要注意有无暗紫色结节,以便早发现卡波西肉瘤;HIV常常感染神经系统,因此要进行各种神经系统病理检查,看看患者是否会头痛、有无脑膜脑炎或多发神经炎等症状,还必须对所有病例进行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性检查。

实验室检查。

HIV抗体检测。

两分钟让你正确认识艾滋病(全面了解艾滋病之八)(3)

HIV抗原检测。用于HIV早期感染的窗口期,抗体还没有产生;感染后期患者出现症状,监控疾病进程,血液中持续存在病毒抗原,表明患者临床预后不良,这对选择治疗方案有临床有指导意义;婴儿HIV感染的早期诊断。

病毒分离培养。从样本中分离出病毒是诊断HIV感染最可靠的方法,对区别一些血清学不确定性样本是否感染有一定帮助。同时细胞培养也是进行病毒种属分类的基础。

多聚酶链反应实验和核酸杂交。这种方法能检测出阳性血清及经外周血培养病毒分离为阴性的患者细胞中的前病毒DNA。

两分钟让你正确认识艾滋病(全面了解艾滋病之八)(4)

血液学检查。

检测CD4 T细胞与CD8 T细胞。健康人群血淋巴细胞T4/T8比值大于1。AIDS患者中T4细胞数减少,T4/T8比值倒置。

检测淋巴细胞的反应。AIDS病的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PHA的反应降低,可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其反应下降程度;AIDS病人T细胞表面的IL-2受体活性下降,因而细胞对IL-2的反应减弱。

检测血清干扰素。AIDS患者中血清不耐酸α-干扰素水平升高。

诊断标准。

急性期。患者HIV抗体阴性或可疑,HIV病毒核酸阳性,结合近期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潜伏期。无临床表现 病史 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 无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两分钟让你正确认识艾滋病(全面了解艾滋病之八)(5)

AIDS期。HIV抗体阳性,而CD4 T细胞<200个/ul可诊断为艾滋病;或者病史 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 下述各项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艾滋病;

不明原因的持续性不规则发热,38摄氏度以上大于一个月;

腹泻,每日大便次数多于三次,持续一个月以上;

六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深部真菌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弓形虫脑病;

青霉菌感染;

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皮肤和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明日更新:全面了解艾滋病之九:治疗)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 点赞,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关注 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