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

文|爱拾光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编辑|毛毛雨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

1946年4月16日,一个身穿土布缝制的棉袍,提着一个小包袱,满脸怯生生的姑娘,带着一张陌生的照片,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北平。

她被领进一间平房,屋里坐着一位身体瘦弱的中年妇女。她一进屋就被中年妇女哭泣着拉进怀里,边哭边唤她:“丽丽,丽丽。”这位瘦弱的中年妇女就是姑娘的母亲。

这时,屋外响起了脚步声,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走到了门口。母亲终于忍住哭,对姑娘说:“丽丽,你看谁来了?”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2)

姑娘抬头看了一眼来人,赶忙掏出口袋里的照片,对照了下。那名男子明白了她的用意,笑着说:“好好看看,像不像?”

姑娘仔细对照过后,终于扑向了这个属于爸爸的温暖怀抱。一家人泪流满面,抱成一团,享受这久违的团聚。

那一年,姑娘16岁。在那之前的她,村里人都叫她“李丽”。直到那一天,她才知道,她的亲生父亲叫聂荣臻。

这个姑娘,后来成长为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将。她,就是聂力。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3)

战争岁月里,每一个人都在苦难中成长,聂力的童年也历经坎坷。在聂力童年的回忆里,有的是模糊不清的幸福,和一次又一次的别离。

1930年9月她出生在一家私人医院,因为难产,母亲剖腹产生下了她。

父亲在她出生后的第三天才出现,那时的他已经投身于革命,太过忙碌的他什么东西也没带,只带来了一脸的惭愧和内疚。

聂力出生后,父亲依然很忙,一家人也总是聚少离多。但是聂力却和爸爸格外亲。

每次爸爸要出门的时候,她总是牵着妈妈的手,要到衣架上帮爸爸拿帽子,一直送到楼梯口才行。

每天晚上一听到爸爸的脚步声,聂力就会跑出去,一手接过爸爸的帽子,一手拉着爸爸的手,走进家门。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4)

在她一岁多的时候,父亲要去苏区工作,不方便带着她们同往,就此父女天各一方。

父女的分别的是在一个冷风萧瑟的清晨,一岁多的聂力又像往常一样拿着爸爸的帽子,给爸爸戴好。爸爸却带着满怀的不舍把孩子亲了又亲。这一别,竟是14年。

聂力的母亲张瑞华也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她常常带着小聂力执行交通员的任务。小聂力在妈妈的教导下,竟也慢慢停止了找不到父亲的大哭大闹,开始懂得了保守秘密。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5)

聂力四岁时的那年春天,因为叛徒告密,她和母亲一起被抓进了英帝国主义的巡捕房。尽管敌人非常狡诈,甚至找人做“托”,想探出消息。

可母亲坚决否认,小聂力也非常听话,不哭也不闹,根本不和那些不认识的人说话,饿极了就喝两口难以下咽的野菜粥。

敌人没有从她们这里得到任何有用的线索,只能把她们给放了。那时的聂力很懂事。

她有一个存钱罐,只要有零钱,她从不乱花,全都往里塞,还不让母亲动,她说:“存钱给爸爸,将来买枪打反动派”。稚嫩的声音中,也有着像父母一样的坚毅。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6)

因为组织经常受到破坏,所以组织决定分散上海的地下工作者。母亲张瑞华同志也被安排离开上海。已经懂事的小聂力再一次经历和家人的分离。

她被安排寄养在组织负责人毛齐华的家中,和他的老母亲、妻儿一起生活。

又是一年中秋将至,聂力却要和朝夕相处的妈妈分别。母女俩泪如雨下,可分别的脚步却不能停下。

与父亲别离时,聂力还小。母亲离开她时,她已记事,她常常会想:父母为什么要抛弃自己。这种辛酸,一直伴随了她十多年。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7)

离开了父母,小聂力又开始了一段更为难熬的历程。

毛齐华和父母亲一样长年不在家,他有两个孩子,还有年迈的老母亲,所有的来源都靠他妻子的劳作,家里的生活非常困难。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8)

聂力很小就开始下地干活,吃不饱,穿不暖也是常有的事。不仅如此,她还常受到村里人的奚落,说她是天上掉下来,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孩子。

这个无助的孩子常常会在睡梦中哭醒,她也常常想着:我的父母究竟去了哪里?他们为什么不要我了。

环境总是逼着人成长的。聂力开始努力干活,因为不干活就没有饭吃。她给人做过长工,帮人照看孩子,换来不多的一点粮食。

在地里,她也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割麦、插秧,她都干得特别麻利,甚至还学会了纺线和织布。

可长期营养不良,让那时的聂力染上了疟疾,忽冷忽热,难受得很,她却只能带着孩子蹲在墙根下晒着太阳。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9)

还有一次,聂力在地里摘棉花,不小心被棉杆把小腿扎破了,血流不止,她就用泥巴把伤口糊上。

没有钱买药,更没钱去医治,伤口一直不见好,后来感染化脓,烂到了骨头。聂力忍着痛一直坚持下地干活。

一旁的大伯大娘看了都难受地说:“这孩子小小年纪可受了不少苦,怎么没有父母心疼呀?”

后来因为生活越来越苦,聂力迫于生计,还进了日本人的纺纱厂当童工。在那里,聂力更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0)

那一段的艰苦的经历是深刻的,聂力不仅饱尝了生活的苦难,还要忍受无父无母的无助与孤单。但她却极少抱怨,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努力干着活,补贴家用。

这期间,一直惦记她的周恩来叔叔曾经派人来找过她,可面对硬要把她带走的陌生人,小时候的一些经历让聂力心中充满了警惕。

她躲在炉灶后面,充满了怀疑地说:“你们是骗子,你们想把我卖到上海,放到大烟囱里烧大烟。爸爸妈妈找我,叫他们自己来接,别人不行。

”前来接她的同志担心会暴露太多,只能匆匆离去。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1)

幸好周恩来叔叔一直在心中记挂着小聂力。日本投降后,周恩来叔叔又派毛齐华亲自去上海接聂力,好让他们一家人团聚。

分离了十四年,一家人的颠沛流离终于结束,聂力这才知道父亲的真名叫聂荣臻,母亲叫张瑞华。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2)

人生从来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那些苦难的日子也让聂力骨子里多了一份不怕吃苦的精神。这让她在后来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曾畏缩。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3)

有的人求学是为了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有的人是为了谋求职位,衣食无忧。

聂力在父亲的教导下,心中却很少想到自己。虎父无犬子,父亲科技兴国的志向也影响了聂力的一生。

初到北平时,聂力和父亲的沟通常常很困难,父亲说的四川话,聂力说的上海土话,两人常常要请母亲来做翻译。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4)

父亲限她十天之内学会说普通话。随后,父亲又送给了他一个黑色的皮包,说这是她的书包。

已经16岁的她,要和比她小很多的人一起上小学,聂力难免有些不好意思。父亲告诉她:“只要是学习,哪怕年龄再大,也不丢人。学到了本领,才能为劳动人民做事情。”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5)

就这样,聂力成了班里的“大姐姐”。身为班长的聂力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还经常协助老师帮助那些低年级的小同学,总是帮他们整理床铺、处理纠纷。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6)

中学时,聂力就读于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那时他们经常受到敌机的轰炸。

每次警报响起,大家都在前面跑,当班长的李丽总是和老师一起走在最后,帮着背、抬那些身体差的同学。

高中毕业时,聂力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一起考上了留学苏联的预备部。拿到通知书,聂力又有些迟疑了,因为那时她已经24岁了。

父亲对她说:“年龄大点与学习有什么关系?留苏学到先进的知识,回来报效国家,是最好的选择。”彭真叔叔也用自己的经历鼓励聂力。

在他们的激励下,聂力怀揣着将来回国“为虎添翼”的梦想,来到了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与光学仪器学院深造。在苏联,聂力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着尖端的科技技术。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7)

聂力快要毕业的前夕,遇上当时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聂力和同学们立刻接受了祖国的召唤,不再去苏联,而是投身于祖国的科技建设,成为国防科技生力军中的一员。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8)

聂力被分配到了国防科技部五院。工作中的她勤奋,能吃苦,对科学研究也十分专注。

从实习员做起,再到技术员、工程组长,聂力一步一个脚印地用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1977年,聂力调到国防科委科技部海军局任局长,负责洲际运载火箭的全程飞行试验工作。

聂力工作十分严谨。她深入到科研第一线,认真倾听研制单位的意见,了解设备研制情况。

在确定方案时,她主张既要依靠我们自己的科研力量,也要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经过不断地实地考察,听取专家论证,最终选择了“子午仪”方案。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19)

远洋测量船建造时,聂力跟大家一样,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她在差不多有11层楼高的测量船上爬上爬下地检查,对待工作极为严谨。

主管工程的参谋也经常对工作人员们说:“我们工作要特别细致,考虑要非常周到,因为聂力总是要想到我们前面去。”

1980年5月18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枚洲际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聂力站在首长们的一旁,含着热泪介绍着每一个应答口令的含义。

聂力同战友们一起圆满地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聂力不仅自身业务能力强,技术过硬,她还非常爱才。用她的话说:“电脑只是执行命令的,而人是发布命令的,世间一切事物,人是最为宝贵的。”

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着那些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的科研人员们。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20)

加班熬夜的日子里,聂力经常自己掏钱请一起上夜班的同志去小餐馆吃馄饨。科研人员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她也总是竭尽全力地帮忙解决。大家都叫她“好大姐”。

负责研制中国第一台巨型机“银河——Ⅱ”图形软件的乔国良教授不幸患了肝癌。聂力亲自联系医院领导,请他们马上安排病人住院,尽一切努力抢救病人。

在乔国良弥留之际,聂力又去医院看望,他泪流满面,挣扎着坐起,用尽全身地向聂力敬了一个军礼。

聂力就是这样带领着科研人员人攻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她把自己的生命都融入了祖国的国防科技建设。

她先后担任了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副局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岗位,同时还当选为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人大代表。

由于在国防科技事业上的突出贡献,聂力在1988年获得了少将的军衔。1993年7月,聂力又由少将晋升为中将。

聂力92岁(3岁被捕12岁做童工)(21)

自此,聂力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中将,同时也是世界第一位女中将。她的丈夫丁衡高也于1994年晋升为上将。夫妻俩都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

聂力很少接受采访,她常说:“我们从事国防工作,要少说多做”。90岁的聂力中将虽已不在军内任职,却依然关心着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历经坎坷,倘若我们沉浸在抱怨之中,那困难很快会将我们吞噬。

我们唯有接受困难,面对它,想尽办法去战胜它,才能收获成功。那些苦尽甘来的幸福,才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

. END .

倾情推荐:

她是蒋介石的一生挚爱,受蒋经国尊敬的后妈,令宋美龄吃醋的女人

“敦煌女儿”樊锦诗,凭啥让彭金章甘做“大漠女婿”,感动全中国

【排版 | 建连橙哥】

(欢迎关注,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原创不易,盗文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