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及笔记(诗经中几处译注值得商榷)

我对古籍一向只信任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的书,因这两家出版社年代悠久,沉淀深厚,也比较严谨、准确。然而,近读《诗经》(中华书局出版),有几处地方的翻译让我感觉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错误的。

一是国风之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tuo)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这里累、荒、萦三个字分别被翻译成“缠绕长长、缠绕苍苍、缠绕郁郁苍苍”。很显然这样的翻译非常勉强、生硬。不知道是译注的同志的语言贫乏,还是没有认真考究这三个字的含义之不同。虽然从这首诗的组成来看,是通过章句重叠来增加节奏感和美感。但这些重叠绝对不是相同意思上的简单重复,而是用不同的语言,从不同侧面来表达葛藟对樛木的缠绕形态。也正是这些不同的侧面,才使得我们对“藤缠树”有了更加生动、更加立体的想象。

我认为这三个字,绝不是缠绕什么长长、苍苍、郁郁苍苍。累字意思是重叠、堆积、反复之义。在这里应该是指葛藟重复缠绕,一圈又一圈地缠绕,因而成为;荒字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为“草掩地,荒芜,四 縠不升谓之荒 ”。在这首诗中,应该理解为葛藟枝叶缠绕比较凌乱,没有秩序,看起来很,而不是缠绕苍苍!苍苍的意思在这里应该是由于缠绕凌乱,像荒草包围了樛木,所以看起来苍苍,分不清枝叶。

而萦的意思是。译注者翻译成缠绕郁郁苍苍。

三句话始终用缠绕长、苍、郁郁来表达。让人理解起来苍白,毫无诗意,毫无意境!我觉得这三个字应该是表达的葛藟缠绕樛木的三种不同形态:葛藟缠绕的层层叠叠,葛藟藤叶将樛木围起来,像荒草包围着一样,葛藟缠绕着樛木。如此相像一下,这个意境就鲜活起来

二是在《蒹葭》一文中,“蒹葭苍苍”的苍被翻译成“茂盛的样子”。显然也是错误的,康熙字典里则把这一句解释为“诗·秦风:蒹葭苍苍。《释文》:物老之状”而蒹葭又是初生未老之芦苇,不知《释文》为何解释为物老之状?说文解字认为:苍的意思是黑青色,是一种色彩状态。蒹葭初生,远看如同一幅黛青色的水墨画。所以读到“蒹葭苍苍”之句,人们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一幅春天大片芦苇、如同画一样的形象来。这里的苍苍不是“茂盛的样子”,而是一种远看大地上春天生长的芦苇如同水墨画一样的青黑色。

诗经赏析及笔记(诗经中几处译注值得商榷)(1)

康熙字典里荒的释义

三是卫风之《氓》(meng)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译注者把抱布贸丝之抱布翻译成:抱着布币来买丝。我以为这个译注也是不准确的。虽然春秋时期就已经有货币了,其中布币是一种货币。但在这首诗中以人物身份、语境来理解,不能理解为布币。首先氓是一种流民,或者外来之民。贾谊在过秦论中就说过“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显然这里的氓和奴隶的身份地位是一样的。属于地位低下者,有没有能力抱着布币买丝?其次从字面理解上看,抱字形象地说明所抱的东西一定是很大的,是拿不了、提不了的。因此用抱,抱的东西一定不会是布币这样的小东西,如果是布币的话,这里不用抱。因此我以为应该就是抱的布,而不是币!

在春秋早期,虽然有货币流行,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仍然是很流行的。作为一个氓隶之人,用布换丝是比较贴切的,而且是抱着去的。所以译注者把“抱布贸丝”翻译为“抱着布币来买丝”是不对的!应该 翻译为:抱着布匹换丝线。

诗经赏析及笔记(诗经中几处译注值得商榷)(2)

我读的是这个版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