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远征缅甸(杜聿明血战缅甸)

杜聿明是抗日名将,文武兼备,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被粟裕认为是最能打仗的国民党将领。

杜聿明远征缅甸(杜聿明血战缅甸)(1)

他出生于1904年,年少时受其父亲影响很大,当时是清政府统治末期,国家动荡不安,为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怀着一腔热情的先进知识分子们,前仆后继,其中就有杜聿明的父亲杜良奎。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杜聿明,从小就耳濡目染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思想,加上父亲对他严格管教,使他成为了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

1924年,正逢北洋军阀乱战,杜聿明跟着堂兄等同乡报考了黄埔军校,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1、 血战缅甸,扬中国军人之威

现在回想起去年的国庆阅兵仿佛还历历在目,当气宇轩昂的中国军人通过天安门时,那一刻,身为中国人有着无与伦比的自豪感,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强大的国家,离不开一个强大的军队,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军队在欧美国家的印象中是装备不行,战斗力不行,指挥能力也不行,这样的歧视一直到中国远征军的出现才渐渐消除。

杜聿明远征缅甸(杜聿明血战缅甸)(2)

从1941年开始,日军席卷东南亚各国,一贯高傲的西方军队被打的节节败退,第二年年初,日军入侵缅甸,到3月份已经占领了当时缅甸的首都仰光,严重威胁到滇缅公路的安危。

当时中国退守西部,东部都已被日本封锁,外国援助的物资只能依靠西部的滇缅公路进入中国,为保护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不被日寇切断,在1941年,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次年3月,已在国内抗日战场上取得昆仑关大捷,立下赫赫战功的杜聿明,奉命率远征军远征缅甸,入缅不久后,同古保卫战打响,远征军在战场上作战勇猛,但同盟的英军却让人大跌眼镜,严重拖了后腿,撤退时7000多人的部队直接被日军困在仁安羌不敢动弹。

杜聿明远征缅甸(杜聿明血战缅甸)(3)

在收到英方的求援后,远征军立马展开行动,以少胜多驱逐了日军,解救了被困的英军,这就是著名的仁安羌解围战。

两次缅甸战役,中国远征军在战场英勇无畏的表现,让世界对中国军队的印象焕然一新。

2、蒋介石的"救火队长",却被蒋介石大骂为"叛徒"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不到一个月,解放军在碾庄歼灭了黄百韬军团,黄百韬也在突围中被流弹击毙。

11月25日,敌援军黄维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宿县,心急如焚的蒋介石不得不派杜聿明前往前线"救火",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时,杜聿明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当时他自己也刚脱离包围,正在往永州方向撤退,哪还有余力去救别人。

杜聿明远征缅甸(杜聿明血战缅甸)(4)

思考一番利弊后,杜聿明最终还是服从了军令,由于他的机械化部队在淮北的沼泽遍布的地形并没有很大的机动优势,加上解放军切断了补给,又始终叫不来后援,让杜聿明陷入了解放军的重重包围圈

眼看杜聿明的部队就要不战自溃,蒋介石突然下令空运来了一批物资,被困的国民党士兵自然是翘首以盼,但谁知这批物资并非想象中的粮食弹药,而是追奖黄百韬兵团的传单和解放军的战犯名单以及大量已经和白纸一样银圆券,这让杜聿明在内的国民党士兵寒了心,招来一片骂声。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解放军俘虏。

杜聿明远征缅甸(杜聿明血战缅甸)(5)

杜聿明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想法选择"英勇就义",在1959年,杜聿明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蒋介石大骂他为叛徒,杜聿明在台湾的一家受到了长期监视。

3、长子自杀,女婿杨振宁

在杜聿明被俘后,他的妻子曹秀清和一家老小在上海无依无靠,5月,在蒋介石许

诺保证他们全家生活费后,搭乘最后一家离沪飞机前往了台湾,可真正到了台湾才发现,别说生活费了,就连房子都没有了,曹秀清只能带着一家老小艰难谋生。

1956年,杜聿明长子杜致仁前往哈弗读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向银行借了高额贷款,但就在杜致仁毕业前一年,银行却无端终止了贷款,无奈之下,他的母亲便打算向蒋介石借3000美元的学费,可蒋介石只答应借给1000美元,并且分两年支付,最终也只获得500美元学费,杜致仁一时想不开竟服用安眠药自杀了。

杜聿明远征缅甸(杜聿明血战缅甸)(6)

杜致仁在美国读书期间,同在美国的还有他的姐姐杜致礼,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杨振宁与她是夫妻关系,在杜致仁遇到学费困难时也曾向他们求助,当时杨振宁还只是个普通的研究员,收入微薄,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参考文献:

《缅甸战役》

《淮海战役始末》

《辽沈战役概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