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

↑点击上方,关注三联生活周刊!

毫不夸张地说,金庸的武侠影视剧几乎承包了80、90后童年中关于江湖的全部记忆。尤其是香港无线拍摄的版本,一经播出总能引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狂潮。对于剧中快意恩仇、刀剑如梦的江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97版的《天龙八部》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无论乔峰、段誉、虚竹,还是岳老三这样的配角,都有血有肉,他们的精彩演绎创造了武侠剧的一个巅峰。黄日华饰演的乔峰每次出场,经典的配乐一响起,就足够让人热血沸腾。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1)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2)

95版《神雕侠侣》里古天乐和李若彤演绎的过儿和姑姑,一个痴情轻狂,一个仙气飘飘,他们的爱恨情仇总是叫人动容。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3)

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中,翁美玲饰演的黄蓉,古灵精怪,不知道是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4)

但金庸其实对自己的武侠小说改编成影视十分慎重,甚至为了能让《射雕英雄传》在被拍成电视剧时不被改动,自掏腰包拿出10万元给剧组。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5)

这也是事出有因,很多改编剧只讲谈情说爱,对于人物的塑造和原著相去甚远。影视剧中所呈现的并不是金庸小说的全貌,甚至将小说改得面目全非。

如1992年,徐克参与改编制作的《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在香港上映。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一袭红衣在水中潇洒畅饮的画面堪称唯美,主题曲《沧海一声笑》也充满江湖豪情,传唱度极高。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6)

图片来源 | 电影《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

但是这部电影却令金庸十分恼火。因为它不但把原书中仅出现四页的配角东方不败改编成了主角,还将他设置成了一位女性形象并且和令狐冲发生了暧昧关系。这种改编,和原著想传达的内容大相径庭。自此之后,金庸先生不再把自己的版权卖给徐克。

可以说,“金庸小说对于影视改编是一个永恒的诱惑,同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7)

金庸全集封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金庸小说的影视化改编到底难在何处?

首先,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性手法和需要诉诸想象力的奇妙之处,是电视剧无法呈现的。

比如金庸小说里最重要的武功描写,其实十分讲究意境。例如《玉女心经》的招式待月西厢、池边条河、《鸳鸯刀》中的夫妻刀法,一招一式或对应典故或对照唐诗,所传递的不只是武功套路,还有背后的或澎湃或缠绵的艺术情境。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8)

而每样武功的名字也并不是随意而起,萧峰的降龙十八掌、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张无忌的太极剑等等都和主人公的命运、性格息息相关。

如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是因他和小龙女分离的悲观绝望心态而起。所以只要小龙女不在身边,他的掌法就威力无边,可以命搏命。一旦小龙女回来,他的武功就无法发挥威力,因为他知道要为了小龙女珍惜自己的生命。金庸小说的武功描写暗含了许多有意思的线索和深意,即使是看过书的人也需要反复琢磨。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9)

其次,金庸小说的寓意和刻画层面更为深刻。

金庸对小说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最为复杂精妙。通过人物心理活动,你会发现这些角色并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非黑即白。书中的故事也并不简单,像《笑傲江湖》,看起来是一个江湖故事,但却在讲争夺、权力,需要对照着每个时代去看。《鹿鼎记》看似是一个热热闹闹的喜剧故事,其实是在写现实、写社会。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10)

理解金庸,需要特殊的思考方式。因为金庸不仅是作家,也是时事评论家、译者、影评人。他作品中所包含的宏大主题和广阔视野,是其他呈现方式无法企及的。想要真正了解金庸、读懂金庸小说,只靠影视剧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们邀请到了中国金庸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陈墨,共同打造了一档音频节目,深层次讲解金庸和他的经典作品及其笔下的人物,献给金庸迷们一场全维度的金庸大赏。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11)

为什么请他来讲金庸?

陈墨是大陆系统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第一人。陈墨的金庸武侠文学研究得到了学术界广大读者和金庸本人的高度认同。金庸先生曾为了请陈墨老师为其写传记,将自己诸多秘密告知与他;陈墨老师也曾为了金庸先生应该如何修订自己的作品,而与他争论不休。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12)

金庸在信中亲切地称他“陈墨吾兄”

毫无疑问,陈墨老师是金庸先生最推崇认同的研究者评论者之一,金庸先生曾说:“有人未经我授权而自行点评(我的小说),除冯其庸、严家炎、陈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认真其事,我深为拜嘉之外,其余的点评大都与作者原意相去甚远。”

除此之外,不少经典金庸武侠剧在开拍时,为了更好地呈现书中精髓,也会找陈墨作为文学顾问和剧本统筹。所以无论是影视、文学还是金庸其人,让这样的权威学者来讲,都再合适不过。

课程亮点

解读15部小说,展现风格迥异的多面江湖

要知道,金庸仅仅在早期的第三部小说《射雕英雄传》这里,就奠定了他在武侠小说领域的权威地位。但是,他没有就此固定自己的创作程式,也没有因循守旧,而是一边思考,一边尝试新的实验,因此就有了连续数十年的一次次创作高潮。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13)

15部作品,每一部风格都不一样,里面所着墨的江湖更是迥然不同。不夸张地说,在了解金庸小说的过程中,这15部,缺一不可。

为此,陈墨老师特地把这15部作品都拉出来,为我们进行了详细解析。

单看陈墨老师对这三部作品的分析,你就能感受到他对金庸小说的研究有多透彻:

01 一开始的《射雕英雄传》,只是一个“简单版”的江湖,然而老师会告诉我们,《射雕英雄传》之所以能让金庸“封神”,关键是因为它在武侠小说历史上有突破性的意义:

在《碧血剑》当中,他其实已经写到了主人公从小到大的一段经历,但是他并没有把这段经历作为一个真正的重点,到了《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就把主人公郭靖的这样一个成长、成才和成功的经历作为他真正书写的重点,并且一反过去故事带动人物的创作方法,改变为人物带动故事。

简单的说法就是他把西方的成长小说引入了武侠小说创作当中,这个是在过去的武侠小说作家当中从来不敢尝试的。因为一个武侠小说,大家都以为一定要开头是打、中间是打、结尾还是打,一定要充满着打斗的场景,不太可能去写一个乱世当中的孤儿成长的一个故事。

02 《笑傲江湖》则是一个与权谋密切挂钩的帮派式江湖,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不自由的。小说的序幕刚一拉开,就为读者展现了极其酷烈的权谋斗争:想要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的刘正风,竟然连归隐的愿望都不能被满足,遽遭灭门之祸。这之后,就连一贯潇洒的“自由人”令狐冲也被深深裹挟到阴谋、误解的潮流中,颠簸流离。偌大天地,一个人想要获得个人的自由,为何会这么艰难?

在陈墨老师的剖析下,书中蕴含的思考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对每一个崇尚自由的人来说,这一节绝对是不听不快:

“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刘伶这样一些人,是中国历史上个体生命意识觉醒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自由主义者,他们不愿意从政,也不愿意去跟政府官员打交道。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亲关系,当司马氏的晋朝篡夺了曹家政权以后,他不愿意跟司马氏打交道,宁愿自己去打铁、去做工,自己去谋生,最后还是被杀了。

他是最早为自由而献身的一个人,也就是说,从《广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题的这样一个乐曲,而刘正风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伤,去世之前他们把曲谱又交给了令狐冲,希望令狐冲能够代他们找着传人,结果最终令狐冲和任盈盈二人成了这一首乐曲的传人,实际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传人。

03 至于《天龙八部》,就又是一个新的江湖了:一个人被逼迫成“非人”的苦难世界。对此,陈墨老师告诉我们,金庸在创作背后其实是有一个隐秘的心路历程:“1962年是金庸的心境非常郁闷的时候,他在思索人间苦难的来由,这对金庸先生一生都是一个重大的思想时刻。”

《天龙八部》中的每一个人物,乔峰、阿朱、阿紫、游坦之、虚竹......都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为什么好端端的人会被逼迫成“非人”,人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解脱?在书里金庸没有直接明说,但是老师把它都给提炼出来了:

“天龙八部”是一个佛教的概念,指的是天神、龙神、夜叉、乾闼婆等等八种非人的神道精怪。总而言之它的关键词是非人。它一共是五卷,第一卷当中写大理国故事的时候,我们其实影影绰绰能够看见谁像天神、谁像龙神、谁像夜叉,谁像乾闼婆。包括段正淳的那些情人们,甘宝宝、木红棉、王夫人都各像《天龙八部》的某一个神。

但是后来写着写着,随着它篇幅的扩大,作者境界的提升,他删除了自己最初的构想,就把自己最初具体影射谁是天神的一些想法推翻,以《天龙八部》当中的神魔精怪象征书中的所有人或者绝大部分人。除了三个主人公之外,其实这个书当中所有的人都是“天龙八部”。

书中众多人物,最终有没有人解脱成功,他们又是如何解脱的呢?在老师的讲解里,你会听到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14)

剖析20 位人物,读出人物心底的潜意识

如果只是从整部小说的角度来切入,讲得再细,还是会有照顾不到的细节和到不了的深度,为此,老师更进一步,精心挑选出15部小说里面的至少20 位关键人物,为我们展开浓墨重彩的解说。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15)

1跳出碎片式阅读,建立完整的人物观

不少人提到小说人物的时候,只能说出人物的某个性格特点,譬如说黄蓉灵动活泼,令狐冲潇洒不羁,阿紫让人痛恨,却又同情......又或者是说出这个人物的某段经历与自己相似,但这些无一例外都是片段式的印象。

在陈墨老师的解读里,你会跳出之前片段式阅读的局限性,学会结合全书的主题,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16)

2 结合现代的视角,发掘更大的内心世界

讲《天龙八部》里的康敏,他会插入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从她童年时期的“花衣服情结”开始说起;

讲《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时,他会赞扬令狐冲的“自由人”精神,但他也会让我们看到令狐冲的局限性,“是一个天生的自由人,而不是一个自由的思想者”。

金庸武侠全部都搬上了荧幕了吗(只看过金庸武侠剧的人)(17)

在课程中,陈墨老师不仅会带着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还会透过文本分析他们的潜意识,在读懂他们、拆解他们、悲悯他们的过程中,你将得到的不仅是更高明的识人之术,还有一份临镜自照、反省自我的珍贵经历。

3 结合金庸生平经历达到“知人论世”的境界

金庸在人生不同阶段写出来的作品各有不同。主讲人会带你去发现,就算是武林盟主金庸,也有文笔稚嫩的时候,甚至还有失败的实验作品。不吹捧,不掩饰,带你了解金庸完整、复杂的创作历程。

站到金庸身边,读懂他的创作心路

陈墨老师会为你整体揭示金庸的九十四载人生经历,同时结合金庸的心路历程和思考状况,带你深入了解金庸和他的作品。

这些在我们的课程目录里面,是无法全部展示出来的,因为老师在每一节解读里面,都揉入了对应的细节,我们只能截取一二,让读者初步感受一下:

“天龙八部”的意思是什么?我在说《连城诀》的时候曾经说到一句,就是1962年是金庸的心境非常郁闷的时候,他在思索人间苦难的来由,这对金庸先生一生都是一个重大的思想时刻。人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苦难,这也是自古以来所有思想者都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古人以为这个苦难是来自于宿命来自于天神,民间人士以为苦难来自于魔鬼,而金庸先生在这本书当中给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其实人间的苦难来自人本身,来自人的理性的不健全,来自人的心智的变化,来自人的欲望过度而理性不足。

——《天龙八部》

金庸先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实际上不仅仅是用心建构一个虚拟的武侠世界,同时他跟别的武侠小说家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他一方面在建构一个虚拟的江湖世界,另一方面永远有一种现实关切。这是因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不仅是武侠小说作家,同时他是一个报人,是一个新闻记者,是一个时事评论人和社会评论家,所以他一只眼睛盯着社会现实,一只眼睛盯着虚拟的世界,一手写社评,一手写小说。

有人非常喜欢《连城诀》,就是因为它非常真实,它对现实关切的深度超过了很多纯文学的小说,跟一般的武侠小说完全不一样,它没有侠客,一个侠客都没有。

——《连城诀》


本周新刊,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订阅2020年三联生活周刊(赠送2020年故宫日历,期期快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