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也会中暑六件事给心理降温(心理也会中暑)

随着今年夏天“高温模式”的开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情绪也会中暑六件事给心理降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情绪也会中暑六件事给心理降温(心理也会中暑)

情绪也会中暑六件事给心理降温

随着今年夏天“高温模式”的开启,

各地气温“再创新高”,

40℃高温屡见不鲜,

“中暑”与“热射病”等词汇

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严重的热射病

会导致多器官功能的衰竭,

一旦发生,

死亡率极高,

已然引起广泛重视。

但你们知道吗,

高温还会造成人们"心理中暑",

这也是一种疾病吗?

“心理中暑”是什么?

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可能会出现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易激惹和行为失控。

高温带来的“心理中暑”已被许多研究者证实,很多实验就表明,在高温日,心理急诊科就诊率会普遍增高(包括物质使用障碍,焦虑、压力相关和躯体形态障碍,情感障碍等等)。

“心理中暑”到底是不是病呢?

记者采访了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障碍科副主任医师张玉。

“其实这几年一到夏天就有人说‘心理中暑’,事实上从精神科专业来说它不能算是一个疾病。它只是某些人在特定的时期有着一些特殊反应。”

“心理中暑”的原因是什么呢?

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増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这时,人容易情绪失控,人与人之间容易发生摩擦或争执。

除了气温变化以外,“心理中暑”还与人的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高温天气,人食欲普遍下降,加上睡眠质量差和出汗,会影响体内电解质代谢,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让人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

出现“心理中暑”该如何处理?

充足睡眠,科学饮食。饮食上清淡为主;多喝水,出汗多时要适量补充电解质如饮用淡盐水等,不要饮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饮料;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做好防晒,合理避暑。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保持环境通风,可通过洒水、借助自然风或电风扇、空调等方式降温,但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宜过大;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心烦意乱的时侯听听舒缓轻松的音乐或做些想象放松训练,闭上眼睛静坐,想想森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情景,有助于降低“心里热度”;遇到心烦,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要和外界多交流,与家人多聊天,缓解心理压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负面情绪比较强,长时间感到恐惧、焦虑、不舒服,则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援助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策划 | 蒋勇

文字、拍摄 | 全媒体记者韩婷

来源: 合肥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