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

一个品牌的建立,大抵都会经历初创-发展-辉煌的过程。

对于MSN来说同样经历了初创-发展-辉煌的过程,不过他过早的从辉煌走向了没落。

巨人的孩子,含着金钥匙出生都没能改变他没落的命运,15年,它就走完了生命的全程!

一款拥有无数次胜出机会的产品,为何会一步步走向没落?

MSN曾经是QQ最大的对手,但最终它死掉了。但第一,它不是我们打掉的,而是没赶上社交化,被Facebook(类似于微博)打掉的。第二,他们本土化没做好,一改版,中文字体就乱七八糟,还有应对盗号、安全方面也不太过关。---马化腾

MSN全称是Microsoft Service Network,科技巨头微软公司的产品,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

1999-2014年,前后不过15年的光景,最大的科技公司最多用户的通讯服务,走完了他的一生,从战略上来说MSN门户的做法是正确的,失败的是战术,全线铺开的战场,本土化进程的缓慢……各种因素拖垮了这个巨兽

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1)

微软公司LOGO

1995年美国MSN网络在线服务正式开始,到1996年3月25日美通过MSN接入Internet用户就已突破100万。1997年微软收购Hotmail邮箱服务和800万用户扩充到MSN网站。到1998年MSN门户网站已经覆盖到全球22个地区市场。

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2)

MSN早期官网

我们今天聊的并不是MSN门户网站,而是MSN系统中的通讯工具MSN Messenger。 1999年7月22日MSN引入即时通讯软件MSN Messenger(下文简称MSN),起初MSN的成立是对抗AOL的AIM(对手有我也要有哈哈),没想到十分优秀,势头十分迅猛,一周之内就吸纳了70万以上的用户。

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3)

MSN Messenger

2000年1月MSN门户进驻亚洲6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33个市场,拥有了17个版本语言,成为航母级门户巨头。微软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和系统植入,MSN服务遥遥领先其他对手。2005年开始进驻中国的MSN服务,仅凭一个简单的翻译版本就轻松的获得超过10%的即时通讯市场。而当年本土通讯巨头QQ才初出茅庐,市值连微软的零头还不到。

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4)

微软上海

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5)

早期7.X版本MSN界面

进驻中国之后,MSN升级了版本到8.X,同时使用了微软的惯性操作-改名,将MSN Messenger改名为Windows Live Messenger。8.X系列的版本号一直持续到2008年底,2009年开始版本号开始以年份结尾。

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6)

MSN这两个小人还是挺商务呆萌的

这个阶段,QQ的迅猛崛起,大量本土化功能层出不穷,版本升级换代迅速,娱乐、游戏、表情QQ秀……,而MSN一直功能增加相对比较保守,处于不利的位置。但是企业的支持依然让MSN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大部分企业认为QQ就是用来玩游戏的,不商务,以此为理由倡导使用MSN同时禁用QQ,2008年前基本上所有的商务白领都用MSN。

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7)

Windows Live Messenger

虽然上海总部能意识到MSN的问题都在细节,但是需求开发的滞后、竞争对手的追赶、企业态度的倾斜等原因造就了被QQ远超的局面,这也是中国科技史上本土公司挑战国际化大公司的一次胜利。

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8)

MSN VS QQ

2008年,QQ在中国市场份额超过80%,而MSN仅剩4%的份额,苦苦挣扎4年后,微软宣布关闭除中国外的全球MSN即时通讯服务,所有用户转移到Skype。

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9)

MSN迁徙到Skype

2014年,中国的MSN即时通讯服务也走完了他生命最后的历程,全部关闭MSN服务。

MSN从战略布局上是成功的,从战术上是失败的,庞大的身躯不能在本土化的竞争对手围剿中突围,市场份额一步步被蚕食,总部还在不断强调全球统一化。从更深层原因看,MSN的没落其实就是机构臃肿、不重视需求、决策不灵活导致的。

msn优缺点(MSN从辉煌到没落的距离)(10)

Bye

MSN大数据

  • MSN月活跃用户超过 3 亿用户(来自 76 个国家、48 种语言)
  • MSN巅峰时候的MSN占领全球40%以上的份额
  • MSN月使用时间 1630 亿分钟
  • MSN每天共有 15 亿次对话, 90亿条消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