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4)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5)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6)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7)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8)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9)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0)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1)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2)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3)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4)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5)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6)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7)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8)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9)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0)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1)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2)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3)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4)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5)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6)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7)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8)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9)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0)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1)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2)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3)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重要知识点整理,每天记一点吧!

1.隋的统一: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④巩固政权的措施

(1)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认可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4)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长达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①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②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2)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

(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科举制(隋炀帝)▲▲▲

(1)创立:

①初步建立: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确立: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多年

4、隋朝的灭亡

(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暴政体现: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②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各地反隋队伍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5、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3)都修建了重大工程。秦修长域、灵渠;隋开凿大运河。

(4)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题Ⅰ套

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 年,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为 都城, 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 年,隋文帝灭掉 ,统一全国。

3.隋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 的局面,顺应了 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统一后的社会发展状况: 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的数量和 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隋统一后,发展 ,编订 ,统一南北 制度;加强 ,提高行政。

开通大运河

5.目的:为了加强 ,巩固 对全国的统治,从 年起, 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抵 ,南至 ,连接了海河、 、淮河、 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7.意义:它的开通,加强了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按权由 垄断,选官看重 ,不太注重 ,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 即可进人仕途。

9.创立: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作用: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座革,加强了皇帝在 上的权力,扩大了 的范围,使 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 的发展。此后, 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年。

隋朝的灭亡

11.时间: 年,隋炀帝在 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参考答案:

1、581 杨坚 长安 杨坚

2、589 陈朝

3、长期分裂 统一多民族国家

4、社会经济 人口 、垦田、经济 户籍 、币制、度量衡 中央集权

5、南北交通 隋王朝 605、隋炀帝

6、洛阳 涿郡 余杭 黄河 长江

7、南北地区

8、上层贵族 门第 才能 门第

9、隋文帝 隋炀帝

10、选官和用人 官吏选拔 有才学 教育 科举制

11、618 江都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题Ⅱ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5)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

2.“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89年

3.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

①通济渠 ②邗沟 ③江南河 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4.“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5.“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6.—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7.“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途径是( )

A.军功大小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举

D.科举考试

8.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朝开通大运河

B.统治者的酷虐残暴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北方外民族的入侵

9.(2017·黑龙江大庆)“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文中的“此河”是( )

A.黄河 B.珠江

C.灵渠 D.大运河

10.(2017·山东日照)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11.(2017·广东深圳)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最贴切的是( )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6)

12.(2017·四川成都)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这一“发明”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7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慧眼识“捷径”】

材料一:

七年级历史隋朝统一与灭亡(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37)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古代常用的两种运输方式。请指出哪种方式更有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和条件。

【功过论千年】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2)材料二中的两位诗人对这条河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

一、

1、A 2、B 3、C 4、B

5、C 6、B 7、D 8、B

9、D 10、C 11、D 12、D

二、(1)用船运输。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胡曾持否定态度,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皮日休既肯定开运河的功绩,也指出游江都的弊端,比较全面;他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 END ——

注: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出于传递信息与学习之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注@16学生导学 不错过你需要的教育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