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话和涟水话区别(戳一戳韵母为鳄)

戳一戳韵母为“鳄”的那些涟水话,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淮阴话和涟水话区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淮阴话和涟水话区别(戳一戳韵母为鳄)

淮阴话和涟水话区别

戳一戳韵母为“鳄”的那些涟水话

——涟水方言概说之三十六

■ 万洪勇

文字的语音和语义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中外文字莫不如此,象声词不必说了,直接就是对声音的模拟,从某些名词和动词里,也能看出语音和语义之间的联系的。例如汉字的“猪”字,猪的叫声通常是嘟嘟囔囔的,所以用“嘟”这个音来表示“猪”,“猪”的古音就是“嘟”。再如“戳”字,戳是很有力道的,那么, “戳”这个字,其发音也应该很有力道,绝无可能是软绵绵轻飘飘的。英语里表示“戳”的单词有poke、prod、prick、stab、jab等等,它们听起来都很有爆发力和刺破感,表示“长矛”的单词lance、pike、spear也是如此。在普通话里,“戳”的发音是chuō,也是蛮有力度的,不过,这个力度比起涟水方言来,就显得有点轻柔了。

涟水话的“戳”,开口很大,不像普通话那样嘴巴绾起来;韵母是入声的“鳄”部,声音从上腭挤压出来,不像普通话发音收在小圆口上。涟水话的“戳”,可谓戳得穿戳得透戳得破,戳得稳准狠,戳得语感十足、气韵强盛。这种强劲的语感气势正是得力于它的韵母发音。所以,韵母为“鳄” “岳”和“戳的韵母”的那些涟水话,读起来都显得非常带劲。如“凿”“作”“扩”“捉”“削”“托”等等。

在前文中,笔者试着用涟水方言的发音命名了涟水话里的14个入声字韵部,其中的【鳄部】【岳部】【戳的韵母部】可以归为一个韵部,可用【鳄部】作代表,因为韵母“岳”和“戳的韵母”都是单韵母“鳄”的复韵母。涟水话的入声来自于古音,古音入声韵分为十七个韵部,其中的【三觉】【十药】这两个韵部里的大部分字和【十六叶】【十七洽】这两个韵部里的小部分字与涟水话里的【鳄部】对应。这些入声字,其韵母在汉语拼音方案里主要归入uo,其次是ao,还有e、ie、ue、a。

在【三觉】里, “觉角岳乐捉卓琢剥驳雹朴确浊镯濯药学”这17个字和涟水话的【鳄部】完全对应,其中和人们关系最大的是“学”字,从小开始就学这学那,上学读书之后“学”字就更是挥之不去而紧随其身了。“学”的方言有三种发音,一种拼为“希衣鳄”或“希岳”,一种拼为“希页”(这是盐河西口音。在盐河东,“岳”“页”不同音,在盐河西则音相同),还有一种拼为“黑鳄”,跟“鹤”的方言同音。“希岳”“希页”较文,“黑鳄”较白。当然,越是白话越更古老。特别是农村,日常话语间,基本是用“鹤”不用“希岳”,如“不要跟他‘鹤’,他是小痞子”“不要‘鹤’嘴‘鹤’舌的”等等。 在这个韵部里,“乐”字和人们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普通话读起来感到“乐”得很不过瘾,只有用方言发音“勒鳄”,这才觉得“乐”得爽气。值得一提的是,“冰雹”的“雹”,这个形声字的声母韵母明明和“包”相同,可是在涟水,“雹”却说成“博”,须知“包”在涟水就是说“包”而并没有说“博”,我一直感到纳闷,在【三觉】里看到“雹”字,这才释然了,原来“雹”在古音里居然是个入声字,和“博”正是同音。

【十药】里的字,几乎全部和涟水话的【鳄部】相吻合,它们是“药薄恶略作乐落阁绰鹤爵若约脚雀幕洛壑索郭博错若缚酌托削铎灼凿却络鹊度诺漠钥虐掠泊搏勺酪廓绰霍烁莫铄鄂箔涸疟郝骆膜粕礴拓鳄摸貉愕寞膊烙焯噩各芍踱”,总共七十多个字。看了【十药】,多少疑惑云开雾散。小时候语文老师读到成语犬牙交错时,强调这个“错”不是“错误”的“错”,是“错开来”的“错”,要拼读成“刺鳄”;郝这个姓普通话与“好”同音,但涟水人读成方言的“鹤”;铃铎的“铎”与“踱步”的“踱”、“度量(意为仔细思考)”的“度”同音,普通话都与“夺”同音,但涟水的乡下人却把“铎”“踱”“度”都说成是“得鳄”(这个音节找不到适当的方言字注音);爵位的“爵”、嚼食物的“嚼”,音同“决”,但涟水人会说成方言的“脚”;“勺”“芍”与普通话的“绍”同音,但涟水话发成方言的“索”;“灼”“酌”与普通话的“茁”同音,但涟水话发成方言的“作”——这都是因为那些字的古音是在一个入声韵部里,涟水话这样说乃是承袭古音,是坚守故“土”。这样,也就明白了把菜焯一下的“焯”涟水话为什么要拼读成“刺鳄”了,因为“焯”字也妥妥地待在【十药】里呢。快速地抓住机会,这样的“抓”,涟水话会也会拼读成“刺鳄”;用网子、箩筐、篮子插在河里,见到有鱼进入便快速提起,表示这个动作的字涟水话也拼读成“刺鳄”——我猜测,这两个“刺鳄”都是从焯蔬菜的“焯”这个动作引申而来。而涟水话 “小毛雨戳戳”的“戳”,我也疑心就是【十药】里的“绰”,绰是光线阴暗、视物模糊,正符合小毛雨天气如烟入雾那种视觉状况,而据说鬼很喜欢在这种天气里出没的,所以,小时候一到小毛雨“戳戳”的天气,或者哪怕只是听到小毛雨“戳戳”这个话,就不禁要毛孔收缩、寒毛直竖了。

【十六叶】和【十七洽】,这两个韵部和涟水话入声韵的【鳄部】相吻合的字不多,但这些字使用频率较高。如“侠”和“挟”,盐河东都发成方言的“削”,即拼读成“希衣鳄”,“侠客”和“要挟”说成“削客”和“要削”,但是盐河西这两个字的发音则和【十六叶】完全吻合。甲、怯、狭、峡、洽这五个字都在【十七洽】里,和涟水话入声韵的【鳄部】相吻合,其中有两个字是商务活动中的必用词,就是“甲”和“洽”,“甲方”“洽谈”涟水话说起来就是“脚方”“雀谈”。

本篇开头说到【鳄部】的“戳”,其发音是如何威猛有力,其实【鳄部】里还有一个字,其发音的威势可与“戳”字比肩,留待下篇再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