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台风计划(说说台风组团的那些事儿)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Weather情报局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来聊聊台风计划(说说台风组团的那些事儿)(1)

草木葱茏,热气四生,又到了台风活跃的季节。

在广袤的西北太平洋上,热浪滚滚,暗流涌动,一个个台风正在悄无声息的酝酿。终于在近日,它们迎来了首个“baby boom”(生育高峰)。

6个涡旋共舞,台风“组团”太疯狂

从7月21日凌晨至22日下午,在短短的34个小时内,今年第5、6、7、8号台风相继生成。另外,在菲律宾以东及日本以南的洋面,还有两个台风“胚胎”正在发育。扳指一算,西北太平洋一度出现6个涡旋并存的现象,蔚为壮观。

来聊聊台风计划(说说台风组团的那些事儿)(2)

台风为何选择此时“组团”而来?主要是因为前期副热带高压较为强盛,热带洋面一直在其“魔爪”之下,海域下沉气流盛行,对流云团“有心无力”,难成气候,台风无法孕育。而目前副高开始分裂并进一步北抬,给台风腾出了地方。

热带洋面在前期副高的控制下,多为晴热天气,已经晒足了100多天,再加上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东风气流和季风偏西风的影响,压抑已久的海面终于迎来了台风的爆发。

台风“组团”现象罕见吗?

情报君扒了一下往年的台风情况,发现台风“组团”现象并非少见。全球各海域均存在多个台风共存的现象,而影响我国的西北太平洋为全球多台风出现最多的海域。近20年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组团”情况如下表所示。

来聊聊台风计划(说说台风组团的那些事儿)(3)

虽然上表中的统计可能会有疏漏,但情报君觉得这些数据已经足够说明一些问题了。从表中可以看出,“多台共存”即台风“组团”的现象几乎每年都有。其中以共存两个台风或三个台风的情况为最多,两种现象平分秋色,各出现过11次。

而海上出现台风“四人团”的现象相对就少多了。眼前刚刚发生过的可以算一次,即2017年第5号台风“奥鹿”,第6号台风“玫瑰”,第7号台风“洛克”,第8号台风“桑卡”。而上一次台风“四人团”的现象发生在1994年10月,当时成员有1994年第31号台风“泰瑞莎”、第32号台风“弗恩”、第33号台风“薇尔达”、第34号台风“尤瑞”。

来聊聊台风计划(说说台风组团的那些事儿)(4)

1994年台风“四人团”卫星云图(来源:中央气象台)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上表中好像没有出现台风“五人团”的情况。那么,台风“五人团”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呢?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自建国以来,台风“五人团”的现象共出现过三次,分别出现于1960年8月,1967年7月和9月。其中以1960年最为壮观。

1960年8月23日,西北太平洋上出现了“五台共舞”现象,这五个台风分别是6014号台风“卡门”、6015号台风“贝丝”、6016号台风“艾琳”、6017号台风“黛拉”以及6018号台风“费依”,台风“五人团”形成于“费依”诞生时,即8月23日14时,但仅仅持续了不到12个小时。24日凌晨,随着“卡门”减弱为热带低压,台风“五人团”也宣告“散伙”。虽然短暂,但此次的“组团”已足以名垂台风史。

来聊聊台风计划(说说台风组团的那些事儿)(5)

1960年台风“五人团”台风路径图(来源:中央气象台)

“组团”台风有何特殊“法力”?

看到台风“组团”,很多小伙伴都有这样的疑问;“组团”的台风之间会不会相互影响?会不会合并成一个或变得更强?别急,听情报君慢慢道来。

在海面上同时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台风时,如果两个台风的中心相距较近时(1500公里以内),就可能开始受到彼此风场环流的影响,并沿着两者中心所形成的轴线中心,呈逆时针方向互旋,这就是气象学上的“双台风效应”。这种现象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于 1923 年在水流实验中首先观测到的,所以也称“藤原现象”或“藤原效应”。

“藤原效应”主要会影响台风的移动路径,使台风的“行踪”变得更为复杂,也让台风路径预报更加困难。由于两个台风的强度差异,“藤原效应”会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主一仆”——单向影响型。较强的台风会支配着较弱的台风的路径,令那个较弱的台风绕着它作反时针方向旋转。例如 1994年的台风“ 添姆 (Tim)” 对台风“ 云妮莎 (Vanessa)”的影响。

来聊聊台风计划(说说台风组团的那些事儿)(6)

“势均力敌”——相互影响型。当两个台风的强度相当时,两者会围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直至两者受到其他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或其中一个减弱,才会脱离互相影响的局面。例如 2011 的台风“ 米雷” 和台风“ 海马” 。

来聊聊台风计划(说说台风组团的那些事儿)(7)

“大鱼吃小鱼”——合并型。比较强劲的台风可能会把小的台风吸收,令它成为自己环流的一部分。情况就如 1999 年初的“ 玛吉” 把南海的低压吸收一样(但要距离足够近,以及那个弱的热带气旋不受其他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才行)。

来聊聊台风计划(说说台风组团的那些事儿)(8)

此次的“组团”台风之间有“藤原效应”吗?

针对此次的“四台风共存”现象,它们之间有没有发生所谓的“藤原效应”呢?

答案是:有!而且是四个台风组成两对,第5号“奥鹿”和第6号“玫瑰”、第7号“洛克”和第8号“桑卡”,每对台风均产生了“藤原效应”!这在台风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当前,四个台风中,第6号“玫瑰”、第7号“洛克”和第8号“桑卡”均已停止编号,台风“四人团”中只剩下了最早的第5号“奥鹿”,还在日本以东洋面向西移动。而在26日,此前的一个台风胚胎已经呱呱坠地,第9号台风“纳沙”生成。接下来,它们又会组成什么样的“台风团”,各个台风之间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纠葛,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聊聊台风计划(说说台风组团的那些事儿)(9)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