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

麻黄汤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1)

《长沙方歌括》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

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2)

组成:桂枝(去皮)二两 麻黄(去节)三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3)

煎服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4)

《伤寒论》条文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5)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6)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7)

【证治机理】本证系由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

①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营卫首当其冲,寒性收引凝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即卫闭营郁。

②卫气抗邪,正邪相争——恶寒、发热;

③营卫不畅,腠理闭塞,经脉不通——无汗、头痛、身痛、骨节疼痛;

④皮毛内合于肺,寒邪束表,肺气不宣——上逆为喘;

⑤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束表之象。

⑥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8)

理解

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故阳不在表则恶寒,被遏在里则发热,仲景用桂枝解太阳经热,用桂枝助麻黄发其汗,杏仁配麻黄,宣降相因,宣肺平喘。麻黄汤症多高热不退,体温升高1°心率增加10次,又因麻黄中麻黄碱可增加心率,故而临床即使辨证准确,一些医家亦不敢投之使用。麻桂相用,发汗力强,汗出而热退。临床见伤寒表实证,患者多服用抗生素等,最易化热,可加金银花、连翘、黄芩、石膏等。若心率特快者,可合用葛根芩连汤或犀角地黄汤。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9)

[药物溯源]

桂枝(牡桂)[本经中有牡桂和菌桂之分,经考证此处桂枝应该为牡桂]: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甘草: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

麻黄: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杏仁[杏核仁]: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生川谷。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10)

经验

1.本方合四物汤治疗小儿银屑病,合桂枝治疗荨麻疹(麻桂各半汤治疗身必痒)

2.麻黄汤可治鼻衄,因麻黄碱可收缩血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盖因夺汗者无血,夺血者不汗。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11)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12)

无汗而喘经方麻黄汤(经方导读麻黄汤)(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