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历史影像(我们究竟从哪来)

文/杨盛东

我祖籍常德湖南常德澧县太青乡,我的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参军离开了太青乡。去年清明我们举家回乡祭祖,偶尔和长辈谈起当地先民源流,我对有些提法存在疑问,最近搜集资料求索,略有收获,于是尝试探究太青乡部分先民源流。

澧县历史影像(我们究竟从哪来)(1)

一、洪武年间江西填湖广——祖辈口口相传的氏族源流

太青乡人认为,当地的先民是从江西迁过来的,在迁到太青乡前,那里只有少数人家。对这个口口相传的说法,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太青乡的先民源流或许不单一来源江西,更多的是来自湘西的土家先民。

1、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大多选择两湖平原肥沃的荒芜土地上定居,深入湘北山区的人数不多 ;

2、太青乡与土家族聚居地接壤;

3、太青乡居民使用西南官话,语言、民俗遗存与土家族相近却与江西迥异;

4、武陵山脉土家族先民的聚居地范围覆盖太青乡;

5、血型分布特点与江西接近但同时也与土家族接近。从上述种种因素分析,我认为太青乡先民的源流或许不单一来源江西,其主流是土家先民。

澧县历史影像(我们究竟从哪来)(2)

二、江西填湖广时移民深入湘北的人数少

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在两湖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湖南北部的家族中,江西移民占60%左右,中部有80%强,而西部只有41%。常德位于湖南北部,以此推算移民约占60%,而移民多选择在两湖平原肥沃的荒芜土地上定居,选择在常德西北部的山区落户的移民,估计不会超过40%。

三、与土家族聚居地相连

土家族居住地在湘、鄂、渝、黔比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接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

太青乡地处武陵山脉东缘,如将太青乡与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连线,这个三角区域正是我国土家族最密集的土家族聚居地。太青乡与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接壤。

与太青乡相邻的湖南石门县子良乡大部分人是土家族,湖南石门县太平镇90%的人是土家族,到了太青乡的土家族比例却变得很少,有意思的是有的人家在子良乡那边的兄弟是土家族到了太青乡就成为汉族了,太青乡政府在民族认定上一定出了问题。

澧县历史影像(我们究竟从哪来)(3)

四、语言、民俗保留大量土家族遗存,却没有明显的江西遗存

1、语言与赣方言迥异

常德北部的方言是西南官话属北方语系,与赣方言完全不属于一个语系。

大多数土家族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少数偏远聚居地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使用西南官话的分布区域几乎涵盖所有土家族人聚居地。

澧县历史影像(我们究竟从哪来)(4)

2、太青乡的民俗保留着土家族的遗存。

①从我父亲保存的珍贵照片看在上世纪60年代太青乡居民还穿着具有土家族民族特点的服饰。

②太青乡的老房子建有火塘(部分地区称火坑),具有土家人火塘的特点。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太青乡深秋、冬天和初春火塘里的火种保持至少半年。在我脑海里还残存着70年代父亲带我回乡探亲,冬天围塘烧水、取暖的儿时记忆。直至今天太青乡的居民还用火塘烧水、做饭。

③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直至现在太青乡丧葬仍由道士主持,仪式繁复。

澧县历史影像(我们究竟从哪来)(5)

五、武陵山脉先民的传承

以杨姓为例:杨姓是现今当地土家族的八大姓之一。杨姓在秀山的老祖宗们均为杨通晟的儿子,他们到秀山是为了“赶苗拓业”,在1984年恢复民族成分时,均为土家族。然而,至今分布在湘、黔、川、鄂、桂、豫等七省市十一个地区七十余个县(市)杨姓同属于始祖杨再思的后裔。太青乡地处武陵山脉,是土家族聚居地,这里的杨姓当然是始祖杨再思的后裔。

杨姓是汉族改土家族的。在土家族杨姓的神龛上标了宗族源流:“四知遗训自关西,七字流芳由宋北”,字背排列是“再正通光昌胜秀”。是杨再兴的后裔,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杨业,再往上是隋朝的开国先民帝王家系。土家先民的辈分和山东曹州(曹县)先民、山西代州、陕西华阴、神木先民的族谱可以序上。

杨姓族人很少提及南宋初年活跃在常德地区的农民起义首领杨幺,宋朝时被称为“蛮”,这位义军首领极有可能与世居在太青乡的先民有血脉联系。义军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纲领道把农民起义推到了一个新高峰。

几百年来杨幺被诬为勾结北齐的奸贼、被诬为匪,其实不然,看了下述括号内史书记载的文字,您应该清楚杨幺是有民族气节、有抱负的英雄,杨姓族人 应以此为荣。(李成命辩士说杨幺,协力略地, 以倾宋室。

杨幺骂曰:“吾之所以倔起于阡陌,盖欲内涤瑕秽,外歼丑虏,此心耿耿,神人共知。李成逆赋,屈膝虏延,虔刘蒸民,吾切齿久矣!汝速归,毋污吾刃”。)南宋初年在洞庭湖、澧水、沅江、资水流域转战的杨幺族人极可能在以后历次战祸中迁到湘北山区避祸。

澧县历史影像(我们究竟从哪来)(6)

六、土家族的血型

湖南血型分布特点与江西很接近,一方面印证了明未清初的江西迁湖南的史实,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湖南的A型血比例要比江西高约2%,我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或许源自土家族。有资料显示在湖南的重要少数民族土家族,其A型血占:37%。

七、土家族的姓氏在太青乡广泛分布,人口众多

田、向、覃、彭、冉、杨、李、白是土家族的八大姓氏,这八大姓氏人口约600万,占土家族总人口的75%左右。其中田姓占18%,约140多万;向姓占13%,约100多万;覃姓占12%,约100万左右;彭姓占8%,约60多万;冉姓占7%,约50多万;杨姓占6%,约50万左右;白姓占4%约30余万。而土家族的八大姓氏几乎在太青乡都有分布,有的人口不少如田、向、彭、杨、李等,石门土家族较多的张氏在太青乡也有广泛分布。

八、战乱中相当部分太青乡先民仍然留在故土

逃避战乱是人们离开故土的主要原因。我国有史以来近代历经最大战乱莫过于造成3500多万中国人伤亡的日本侵华战争了,我父亲、母亲的家乡都曾经经历这场兵祸。

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会战是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在常德的战事是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战事之一,中日军队对常德的争夺一直打到1945年。大部分老百姓以逃难的方式逃避战争。

据我父亲回忆日本侵华战争也波及到了太青乡,当时太青乡山高林密,常有豺狼甚至老虎出没,日本兵前来扫荡,当地人只要离开村寨逃入山林,日本兵就不敢轻易进入。据当过军人的父亲回忆,日本兵抓了自己家里的猪,当场屠宰杀了吃后,有两名村民以为日本兵退去,就下山找那些猪下水吃,结果被两名殿后日本兵发现,点射打死了两名村民。

日军撤退以后,太青乡居民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村寨。单兵作战了能力高、灭绝人性的日本军队尚不能赶尽杀绝太青乡居民,在冷兵器时代的洪武皇帝军队更不可能赶尽杀绝太青乡居民。

母亲的家乡也曾经经历日本侵华战争的兵祸,外公赴缅甸作战,虽然外婆带领一家人从广东台山逃难到韶关,战后辗转到了广州,但是广东台山的很多居民一直在台山经历着战祸,从未离开过。

故土难离、生生不息,可以推断千百年来生活在太青乡的相当部分先民原住民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故乡,他们与迁入者共同壮大先民家族

九、改土归流的影响

相当部分太青乡先民的字辈谱可上溯300多年的清朝康雍乾盛世。清朝雍正年间全国广泛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雍正9年已基本实现废除了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可能推动了土家族先民的汉化步伐,加速提高其汉文化水平,土家族先民文人群体因此壮大,纷纷开始自主编写字辈谱,原来的字辈谱很有可能被弃用。

十、太青乡的先民源流的猜想

以上的资料说明太青乡先民源流极有可能主要来源于土家族先民。根据上述情况,我尝试猜想太青乡部分杨姓氏族源流如下:

1、江西填湖广

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到太青乡的移民可能不多,江西填湖广不可能是这一地区的单一先民源流,甚至不可能是主流。

2、土家原住民

太青乡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土家族估计是这一地区先民构成的主体。

3、湖区杨姓氏族迁移

相当部分太青乡湖区杨姓氏族,为躲避战祸,向山区迁移,与当地土家族杨姓氏族、江西填湖广的杨姓氏族融合。大部分太青乡湖区的居民使用西南官话,他们可能为躲避历代战祸(包括洪武年间的战祸),从湖区就近迁入太青乡。

以太青乡土家族原住民为主体,融合了常德北部湖区移民、江西迁入移民最终形成我太青乡的先民族群。

澧县历史影像(我们究竟从哪来)(7)

十一、部分太青乡的先民源流误判的推测

从江西迁入的移民不可能是太青乡先民的主要源流。误会太青乡先民主要自江西吉安迁入的原由如下:

1、从湖南西部、常德北部湖区迁入太青山区的先民,可能集中在江西填湖广时期迁入该地区,由于有江西填湖广的史实支持,这些迁入的先民极有可能让后人误会为是在同时期从江西出发迁入湖广的移民。

澧县历史影像(我们究竟从哪来)(8)

2、明朝时期江西吉安籍宰相较多,在明清两朝,人们很可能以祖籍江西吉安(宰相故里)为荣,不排除部分源流模糊的先民推断自己源自江西吉安的可能。

综上所述,太青山区的先民主体为湘西迁入的土家族,少部分居民从常德北部湖区、江西迁入。建议当地县、乡两级政府不能简单地以地域划分民族,要重新做好太青乡人的民族甄别工作,保护好民族文化依存,注意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

我仅是一个已经远离祖籍地的小字辈,尽管我本着溯本清源,本着弄清自己家故乡先民流之心,尽可能在网上搜集客观资料,用心地撰写本文,但调查研究尚不深入,资料掌握也不全面,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存在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权当抛砖引玉,恳请大家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