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为何归顺梁山(原来背后藏着他)

吴用为何归顺梁山(原来背后藏着他)(1)

宋江带领梁山人马出征大辽,辽国派人前来说降。

吴用说,人家说的对,我们降吧。

宋江说,不,生死都要为大宋效力。

吴用在很多时候都看似比宋江清醒。

比如,在招安这件事上。

宋江就有点过于执迷。

只要能招安,什么委屈都能受。

吴用就清醒睿智的多。

第一次招安,安排了阮小二倒换御酒,众兄弟发作,打击朝廷的傲慢态度。

第二次,高俅故意读破句逗,这点小伎俩,当然也瞒不过吴用的法眼。

对于高俅的那副德性也是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就凭他准备投降大辽这一件事,

他就比宋江差远了。

吴用为何归顺梁山(原来背后藏着他)(2)

一,投降大辽不可取

梁山好汉脱离自在江湖,

全伙受朝廷招安,处处被人管制,

已是令人感觉有些委屈。

但毕竟大家都是大宋子民,归顺朝廷,尚在尽忠报国之列。

投降大辽算什么呢?

丧失民族气节。

原来造反,冲州撞府,那是为自己,

投降他国,再回头打自己人,那就是叛国之贼,比反贼更甚。

要受千古骂名。

又且,倘使宋江同意这个方案。

招集众兄弟,他们会同意吗?

关胜,呼延灼,秦明,徐宁,董平,张清,等等,

这些人原本是大宋武将,

沦为草寇,已是内心不甘,

今被朝廷招安,这多少是符合他们心意的。

那现在要投降大辽,相信他们断断不肯。

其他如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二等人,自由洒脱,大宋朝廷招安尚且不愿,其他朝廷又能好到哪里,他们也必是不愿。

也即,众位弟兄招安行得通,

投降大辽行不通。

不但行不通,宋江吴用的形象也会受到质疑,

兄弟们还会不会誓死相随呢。

这个方案风险太大。

吴用为何归顺梁山(原来背后藏着他)(3)

二,吴用为什么这么做

这么不靠谱的事,

精明透顶,经史子集读遍的吴用怎么会做呢。

再从以往他的行事推断,这也不是智多星吴用的风格。

可鬼使神差,莫名其妙,吴用就这样做了。

《水浒传》有一个版本作者是施耐庵一人,

还有一个版本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

吴用做这个事是在第二个版本里。

没错,也就是说,是罗贯中让吴用这样做的。

那么罗贯中又是为什么要给吴用加上这一件事呢?

为了衬托宋江的忠心?

为了证明吴用比宋江看的透?

可这着实是吴用的败笔。

罗贯中为什么要抹黑吴用,

其实这不是抹黑,只是借以隐藏他自己的野心和抱负而已。

吴用为何归顺梁山(原来背后藏着他)(4)

三,书生的抱负

都知道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人称他有志图王,现实中图王未果,乃发愤著书,以写小说抒发其图王之胸襟。

这是有道理的。

每本书里都藏着作者的灵魂,

如果说《三国演义》里藏着他的图王之志,

那么同样写《水浒传》,也会流露出他的一些痕迹。

对于吴用的这一情节描写,就是他与施耐庵的不同。

他们都不会让吴用真去投降大辽,那就会变成另一个故事了。

施耐庵根本不让吴用去想,投降大辽是完全不可能的,吴用直接借对方的游说,将计就计,占领对方城池。

而罗贯中却凭空多了这一笔,

吴用想投降,宋江阻止,然后才是吴用用计赚取对方城池。

看似这一想,一带而过,并没有实际用处。

殊不知,这一想,吴用这个人物顿时复杂起来。

试探宋江?

自从宋江上梁山,吴用便与他配合默契,宋江的心思,吴用早已深知。

宋江就是要搏功名,做忠臣,征大辽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吴用没必要试探。

他的这一想法,纯粹是从自身出发。

不安分的书生自是志向高远,

乡间私塾先生,到得水泊梁山,还算得意,但也只是些草寇行为,离图王远矣。

即便跟随宋江归顺朝廷,却永远走不到皇帝身边。

如今,大辽许以高官厚禄,实是有实现人生抱负的可能。

君不见曾经的书生张元,

宋仁宗不加以重用,

一怒之下投靠西夏李 元昊,成为西夏军师、国相,

为李元昊制定灭宋大计,

大宋为之惶恐,

兵败韩琦之后,赋诗一首,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可谓人生得意。

虽是最终未能灭宋,抑郁而死。

可是人生张扬过,我是可以的。

面对大辽,吴用有自信能成为第二个张元。

他可是机谋深远的智多星。

吴用为何归顺梁山(原来背后藏着他)(5)

不过,还是喜欢施耐庵一个人创造的水浒世界,喜欢那个混在梁山好汉里的加亮先生。上下五千年,几人能图王霸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