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第一名(端砚之缘)

宋熙曜

小时候爷爷的书房,是我最爱去的地方。爷爷爱好书法,我最喜欢的事就是为爷爷磨墨,却往往因不小心弄脏衣服而招致母亲的一顿呵斥,即便如此,我还是乐于此事,喜欢慢慢地、细细地研磨出一砚清墨,然后看爷爷挥毫腕转间把一纸素色绘染成一个个方块字。再长大一些,爷爷也让我练起了字,那天,他拿出老朋友送的一方端砚给我,那是一方椭圆形状的沉甸甸的砚,这个时候,它已经是一块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有了自己的生命和使命的石了。当清澈的水与坚硬的墨条在砚中相遇的时候,一池清墨就在娑娑声中晕染开来,我的少年时光,就是在这种不急不躁的研磨中过去了。如果不是前几天收拾屋子的时候,无意中在一个箱子的下面与它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地重逢,我都快要忘记那一段横平竖直的日子了。擦去上面的灰尘,一股墨香扑入鼻翼,轻轻抚摸着它,沉浸在少年时留下的迹痕,似乎砚上的墨迹就是昨天留下来的,而那娑娑的研磨声又在耳边响起,一池清墨牵住了匆匆而过的时光。爷爷已经不在了,可那些与纸墨相伴的日子让我对它们有了更多的认知,风吹过处飘着的墨香是我童年挥之不去的印记。

端砚第一名(端砚之缘)(1)

端砚(资料图片)

在翰墨飘香的传统文化中,笔墨纸砚是文人挥毫泼墨、行文作画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有“笔砚精良,人生一乐”之说,在文人眼中,精美的文房用品,不只是实用的工具,更是精神上的良伴。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的重要组成之一,砚的种类很多,按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砚、石砚、陶砚、瓷砚、玉砚等,一般以石砚居多,按产地分有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临洮县的洮砚,以及山东的鲁砚等。砚台“家族” 也有四大名砚之说,分别为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以及广东肇庆端砚。而端砚则被公认为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的优良品性体现在它发墨不损毫的特性,而让端砚闻名于天下还源于一个传说:唐朝时期考生们进京应试,正值冬季,应考的人都冻得手指僵硬,要不时地呵气取暖,还要紧张地磨墨。因为天气干寒,墨汁刚磨好,很快就结了冰,要化开再磨。这样,写字时常常要停下来,严重影响考生发挥。监考官看到这种情况,也感到很焦虑,但也想不出解决办法。忽然,他见到有个考生,从容不迫奋笔畅书,与别人全不相同。考官感到奇怪,便走到他的跟前,一看他的砚台里墨汁湿润,光泽夺目,没有结冰,更是惊奇非常。考试结束后那考生说他来自端州(今广东肇庆),所持的砚是端砚,端砚磨出来的墨汁光泽晶莹,天热时不易干燥,天寒时不易冻结,考官也试用了一下,果然墨汁饱满字迹鲜艳,是文房中的珍宝。于是立即将此事上报,后来端砚便被列为贡品,立刻身价百倍,很快便名扬天下了。不知道这个传说的真假,但端砚特有的品质确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公认的。

砚台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以能拥有一块好的砚台为追求,能够获得一块上等品质的端砚更是文人们梦寐以求的事。端砚的制作本身就是一种工艺美术的体现,因此其作为艺术品也让很多收藏界人士爱不释手,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文房物件,更是承载着人们对于文化的崇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砚石资源,广东肇庆许多砚石矿坑已经被禁止开采,因出产优质砚石而闻名的紫云谷,已成为当地著名旅游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

现代生活中,笔墨纸砚虽然已渐行渐远,书房里传出的噼里啪啦的键盘声逐渐淹没了纸声、砚声、书写声,但那沉淀了时光的一砚清墨,在未染纤尘的素纸上留下的浅浅墨香,依然萦绕在心,历久弥新。

端砚第一名(端砚之缘)(2)

作者:宋熙曜

主编:王十梅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