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plus dm i什么模式加速最快(开秦Plus长途奔袭800公里)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来看两则新闻:

  1. 今年的第11轮油价调整日将在6月14日24时进行,预计油价上调幅度为0.23-0.26元/升,95号汽油或将突破10元关口。
  1. 电动车充电难,假期高速充电站排长龙,节假日车主集中出行,充电设施不够用。

上插电式混动,似乎成了这个电与油的十字路口中,最「不会错」的选择,充电排队我加油,油价上调我充电,可油可电,听起来就很美好。

秦plus dm i什么模式加速最快(开秦Plus长途奔袭800公里)(1)

但倘若插混便是这个时代的终极奥义,倒也大可不必再搞纯电车型了。插混车型占尽好处的背面,也同样沿袭放大了油与电各自面对的问题:

在混动模式下,电池带来的车重会对油耗造成负面影响;纯电模式下,相比纯电车型较小的电池又无法满足较长的续航需求。

如何最大化平衡匹配两种驱动模式,直接决定了插混车型到底是「干啥啥都行」还是「干啥啥不行」。

秦plus dm i什么模式加速最快(开秦Plus长途奔袭800公里)(2)

在端午节前,我们拿到了比亚迪秦PLUS DM-i 120KM 旗舰型。相比比亚迪王朝旗下的旗舰车型汉与唐,秦PLUS DM-i更像是产品线总走量的中端车型,但恰恰是这类车型,需要兼顾的场景与活动范围往往更大,这也让动力的配合显得更为必要。

于是本次我们就带着秦PLUS DM-i,来了一场长途深度体验,从广州到汕头,400 公里的高速路途,以及抵达之后的穿街过巷,看看混动是否是当前有长途驾驶需求的最优解。

高速体验与油车无异,低油耗为钱包「减负」

不必多说也能知道,在长途工况下,真正的主力驱动方式绝对是混动HEV模式。

实际上,在电量富余的状态下,秦DM-i PLUS仍然会选择电驱优先,这一点从仪表盘上显示的油耗/电耗上就能看出。但在高速工况下,秦 PLUS DM-i的电池并不能坚持太久——这毕竟不是一台纯电车型。

秦plus dm i什么模式加速最快(开秦Plus长途奔袭800公里)(3)

在中控屏幕上,你可以选择「智能保电」与「强制保电」模式,也就是由系统在一定区间控制电量或是设定一个强制底线。

但无论如何,在电量下降到低位区间,DM-i系统便会将电量维持在一定水平,此时油耗逐步上升。最终在馈电情况下,秦PLUS DM-i的油耗水平基本维持在4~5L/100km左右,也就是说,即便在馈电状态下,秦PLUS DM-i跑高速的油耗也并不高。而400km对于加满油的秦PLUS DM-i来说,也无需中途补能,在体验上与正常油车无异。

相比燃油车更低的油耗 能加92号汽油的适用性,在如今油价飙升的趋势下,4L的百公里油耗堪称是很守车德了。

秦plus dm i什么模式加速最快(开秦Plus长途奔袭800公里)(4)

值得单独拎出来说的还有一个细节:平顺性。部分插混车型在发动机与电机切换时,你会有明显的体感感知,俗称「顿挫」,这种感知可称不上是什么好事。

而秦PLUS DM-i与其他DM-i车型类似,在运作时很难感知到发动机的介入。在行驶过程中切换EV与HEV模式,除了仪表屏幕上的字母变化,你也很难察觉有什么区别。

市区工况电驱主导,路遇堵车无需担心

而进入市区,电机带来的经济适用性才真正开始显现。

按照正常的通勤开法,这台秦PLUS DM-i 120KM 旗舰型充满电的表显续航里程有100km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保电功能的存在,在电量降至设定点(试驾车设置为20%)时,表显会显示为纯电里程0km,并启用混动模式,但从电量条上仍能看到五分之一的电量条。

秦plus dm i什么模式加速最快(开秦Plus长途奔袭800公里)(5)

对于较大市区通勤而言,100km的里程也足以应付,如果有合适的充电条件或自带车库家充,城市通勤基本已经用不上发动机了。

在经常性缓行堵车的城市工况下,相比燃油在堵车时油耗不降反升,使用纯电EV模式在堵车时的能耗则能够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秦plus dm i什么模式加速最快(开秦Plus长途奔袭800公里)(6)

秦Plus DM-i 112KM 旗舰型支持并线辅助功能

电能加持的另一个好处则是在红绿灯起步等场景下,你可以大脚踩下踏板加速,而无需担心油耗问题,只要电量足够充足,「油价焦虑」便不可知了。

尽管在混动模式下发动机与电机已然配合的不错,但切换到纯电模式,电动车那种独有的顺滑感与平静感让整体体验更加畅快。

秦Plus DM-i的混动奥义

古今中外的成功日常用车,都突出一个省事省钱,日系家用车的崛起便是拿捏住了普通消费者的这一心理。而在比亚迪秦Plus DM-i上,不难看出国产车企对这一定律的进一步拿捏。

秦Plus DM-i乃至比亚迪DM-i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对「油」与「电」的匹配逻辑,兼顾节能与续航表现,心疼油钱可用电能通勤,远游踏青有长续航保障。

无论对于车或是开车的人而言,当下都算不上多好的环境。油价不断上涨,纯电基础建设不足,这两点短期都不会有太大改变。混动或许不是未来的最终答案,但在全世界能源转变过渡期的当下,确实是一个怎么看都不会错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