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心脏(一颗超大的心脏)

大大的心脏(一颗超大的心脏)(1)

拥有一颗“大心脏”是好事吗?真不一定。51岁的文先生心脏胀大到占满大半个胸腔,也无法为身体泵出足够的血液,只能整日卧床、坐着睡觉,吃不了也睡不好,身体濒临崩溃。

“他其实是心脏里的‘门’(瓣膜)坏了,供血出现问题,一二十年的损耗下来,心脏不断胀大想要继续发挥作用,但终于到达极限、快要衰竭了”,今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王晓武主任为文先生“修补”了损坏的心脏瓣膜,让这颗心脏重新恢复活力,帮助文先生回到了能吃能睡的健康生活轨道。

其实,折磨文先生的是一种二三十年前高发的“时代病”:风湿性心脏病,这种病前期进程缓慢、隐蔽,但一旦发生,心脏功能注定要走“下坡路”,医生呼吁公众关注和帮助这一庞大又隐蔽的群体:风湿性心脏病人。

大大的心脏(一颗超大的心脏)(2)

珠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王晓武在做心脏瓣膜修复手术。

心脏病拖延二三十年 心脏比普通人大了三五倍 濒临“罢工”

“今年过年那阵儿特别严重,每天都躺床上,不能活动,憋气得厉害,但又躺不下去,就坐着,白天晚上都坐着,吃不下也睡不着……”,4月6日,文先生回忆起发病、看病经过。此时,他新理了发,身材精瘦,双目炯炯,一点看不出两个月前曾病得那么严重。

病得多严重?“他的心脏当时比普通人的大了三五倍都不止”,王晓武指着几张胸部影像图介绍,一般人心脏直径占胸腔宽度不到一半,而文先生的心脏“横卧”在胸腔里,几乎与整个胸腔齐宽!

大大的心脏(一颗超大的心脏)(3)

手术前,文先生的心脏比普通人的大了好几倍。

这个数据用专业术语说,是“心胸比达到0.96”。医护都说,近十来年都没有见到过心脏情况这么严重的患者了。

文先生的病叫做“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发生了之后必然会缓慢恶化的心脏病,但确诊并不难,也不是无药可医,是怎么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文先生和妻子都无奈地笑,“其实早就知道有(心脏病)了,但当时没钱治……”

原来,文先生在十八九岁时就知道了心脏有点毛病,“当时心脏能听到有杂音”,到三十多岁时,文先生检查出了确切的病因: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钙化严重,瓣叶打不开,导致供血不足。

那时是在广西老家,当地医生建议他去大医院治疗,但文先生的两个孩子都还小,妻子当时也生着病,手术都做了好几次,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允许他大动干戈地治疗心脏病,况且,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并没有明显变差,工作、生活基本都不受影响。

大大的心脏(一颗超大的心脏)(4)

珠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王晓武。

动手术 为心脏修好“门窗”

“其实,这也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特点,得上之后,会慢慢走‘下坡路’,刚开始可能各方面没问题,但心脏情况会一天不如一天,而不像其他疾病可能有一段‘稳定期’,到十几二十年后,就像‘弹簧’被拉到太长,到终末期就会崩溃”,王晓武说。

为什么会这样?风湿性心脏病归根结底是一种瓣膜病,由感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一般源于链球菌感染之后引起的风湿热,即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反复感染后,5年左右会累及到心脏瓣膜上,使瓣膜出现粘连、增厚,使心脏供血功能发生异常,继而心脏发生代偿性地增大,出现心律失常、心肌受损等问题,最后会出现全心衰竭。

“我们的心脏有四个‘房间’,瓣膜坏了,相当于房间的‘窗户’、‘门’坏了,只有彻底维修才会好转,不然只会坏得越来越重”,王晓武浅显地解释,文先生的心脏中,4个瓣膜已经坏了3个,后续治疗中,通过手术“换了两个(瓣膜),修了一个(瓣膜)”。

大大的心脏(一颗超大的心脏)(5)

文先生心脏影像的术后(左)与术前(右)对比图。

手术后,文先生的心脏会有一定程度回缩,但由于长期的损耗,已经无法回到正常水平,“但比原来还是要好,毕竟‘门’修好了,心脏的功能恢复了一部分”。

实际上,术后一个月,文先生的身体状况已经明显好转,“吃得好、睡得好了!手术后出院时称体重,只有100斤,回家一个月,长了15斤!”文先生的妻子笑着说,养身体要少吃多餐,她买回的桂林米线,文先生一天五六顿都吃得下!

今后,文先生也可以继续工作挣钱,只要不是太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都可以胜任。与普通人不同的是,文先生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机械瓣膜血栓形成风险。

风湿性心脏病群体庞大、隐蔽 往往在五六十岁时发病

为心脏修“门窗”,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王晓武主任为文先生做的手术,准确的叫法是“全麻下进行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 左心耳切除 心房折叠术”,即,将损坏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为人工瓣膜,将破损较轻的三尖瓣进行修补,把出问题的三个瓣叶都处理好了,同时也将左心耳结扎,避免房颤后续引起的心脑卒中风险。

以当时文先生发病时的情况,最初求医的若干医院都无能力收治,因为他的心脏已变形太过严重,除了瓣膜变得更为狭窄、关闭不全,同时还有房颤、心功能衰竭、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手术风险极高,术后不一定能治愈出院。

在珠江医院,文先生2月17日接受了手术,27日出院了。那时,他已经感受到了身体情况的明显好转,对医护人员感激不尽。

不过,相对于手术难度,王晓武主任更想告诉公众的是,风湿性心脏病其实比想象中常见:心脏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瓣膜病,而瓣膜病中,有大约一半就是风湿热导致的风湿性心脏病。

“它的发病率大约在百分之一,平均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风湿性心脏病,单是我们科室,一年就要做三四百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手术”,王晓武介绍,这种病在岭南地区还要更为高发,这与岭南潮湿、山区多的气候地理有一定关系。

同时,它还是个“时代病”,它的发生与一个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健康卫生水平有密切关系,“20世纪80、90年代得这种病的人很多,因为那时整体的经济、卫生条件有限,人的身体素质、免疫力也没有现在好,但它的发病是有过程的,十几二十几年后,到中老年了,就开始犯病了”。

王晓武呼吁公众关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这一群体,“得病的往往是家里经济状况比较差的,基本都是到了五六十岁开始犯病,但这个年纪正好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发展到终末期必须要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费用很高,希望爱心人士能够关注到这样一个庞大又‘隐形’的群体”。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伍晓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