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经全文讲解 平安经究竟念的是什么经

平安经全文讲解 平安经究竟念的是什么经(1)

(IC photo/图)

一部《平安经》忽然红遍网络。最初看到这个消息,我以为是考古又有了什么最新成果,从哪个大墓里挖出了新的古籍。从《平安经》的题目来看,第一反应是道教的经典——《道藏》有“太平部”和《太平经》,意思和“平安”较近。仔细一看,《平安经》竟是吉林省公安厅贺副厅长的作品,感觉有点上头。

“经”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狭义广义之分,最狭义的是古籍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经,也就是儒家经典。其实这部分典籍的出现早于诸子分流,是古代王官学的原典系统。周室德衰,王官之学散入民间,春秋时代孔子开创尊经为本的儒家,这些原典的学问就成了儒家的特长,后来又增加了儒家的一些著作,形成了儒家经学体系。不过,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诸子百家都出自王官学,“经”是诸子百家共同的渊源。“经”的原典系统地位如此崇高,因此古时候不特指某经的话,就默认为这一原典系统。比如说经学,就不会指佛经、道经、圣经,而专指五经、九经或十三经。这是“经”最古老、最广泛的用意。但《平安经》肯定不是这种“经”,因为无论五经、九经,还是十三经,其中最晚成书的《孝经》也在秦汉之际,《平安经》是够不上的。

广义的经包括各家宗教经典和各行各业的权威著作。宗教经典至今还很常见,佛教有佛经、道教有道经,都是各派信徒熟悉的。

各行各业的权威著作可能一般人陌生一些,但也不至于一无所知。成系统的《武经七书》,七部军事学著作是宋代官方指定的军事教科书,后世也大体沿用这一体系。类似的还有唐代规定的《算经十书》,医学有明代的《医学六经》等等。此外,茶有《茶经》,养花有《花经》,甚至养蟋蟀、斗鸡都有经。总之,一种技艺无论大小,都可以有“经”。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就是庄谐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隔膜,“正经”不妨碍“谐经”。“经”可以是藏之名山的崇高学问,也可以是百工技艺、休闲娱乐的杂七杂八。除了经学有一套官学的标准外,其他的“经”并不需要专业委员会之类的官方认证,自称是“经”的著作在子部和集部很是常见。从道理上讲,今人贺副厅长自作一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写得好,等而上者也可以藏之名山、传诸后世。就算好不到当代经典的级别,只要有意思、有趣味也不妨成一家之说。总之,贺副厅长也可以“经”,却不该这么荒诞不经。

看目录还有模有样的,内容却让人忍俊不止。“西安火车站北站平安、郑州火车站东站平安、上海虹桥火车站平安……”分清了上海虹桥火车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的区别,也算严谨。可是通篇“XX平安”的统一格式,像是超市打标签“五花肉X元、小排骨X元、大排骨X元”一般整齐,被网友嘲笑为“平安”造句大全。很难想象,这竟是出自一位博士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之手。无怪乎网络大V@侠客岛要发表十万字的《健康经》。就是这么一本水分充足的“经”,定价299元,贺副厅长的底气是哪里来的?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已经有多家媒体指出,这本奇书的推广宣传有当地媒体的宣传、有来自多家官方公众号的推荐,这已经不是一次失败的自娱自乐那么简单。到底《平安经》背后还有什么,有待媒体和相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结论。或许现在可以问问的是,这些媒体、政府部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对《平安经》一本正经、热情洋溢的赞扬文字,是怎么出炉的?

比如说“官员阅读此书,领悟初心使命。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出自某政府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对《平安经》的推荐,已经有了佛经赞语的神韵。码这段字的人员不脸红吗?不仅该脸红,而且该心跳,这不是初恋的感觉,而是对自身职责的羞愧。

这不是苛责政府部门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睁眼说瞎话不是个人的责任,而是说明地方的官风政风出了问题。明明不入流的著作不仅堂而皇之出版、高价出售,还要动用公器捧之赞之。连小学生的文字辨别能力都看得出《平安经》的成色,诸多人却纷纷献上谀词。长官意志足以让下属部门不辨美丑吗?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关不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