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修身处世的原则(尽人事而知天命)

孔子修身处世的原则(尽人事而知天命)(1)

生活中发生的有些现象非常诡异,让人不得不隐隐感觉表象背后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一切,但这种神秘的力量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于是,有人把它定性为万能的上帝,有人把它定性为全知的神仙,开始由此而步入迷信的天空,沉浸在灵魂的敬畏与崇拜之中而不能自拔。

也许,信仰正是由此而来,灵魂成了神秘的俘虏,肉体完全被精神所掌控,人们可以克服生活中的匮乏,但却不能忍受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受到丝毫的损毁,甚至可以为此付出一切代价,这就是盲从的由来。

人类的认知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这种未知不但体现在有形有色的物质世界,更多地体现在无形无色的精神领域。

孔子修身处世的原则(尽人事而知天命)(2)

人出生之前有没有灵魂的存在?人去世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消散?

再伟大的科学家也无法解释这样一个虚无的问题,人们顶多只能凭着猜测和揣度过日子。

有一个定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一种形态的产生其实并没有使世界改变什么,它只是一种能量形态的转换而已,它根本上遵从能量守恒的法则。比如一个人消亡是肉体上的消失,但他由此变成了物质的养料,转换成了另外一种物质的存在形态,这种形态有可能是水、空气或是土壤,还有可能是其它的某种方式。

人们喜欢把偶然性的东西定性为机遇或是运气,机遇是肯定存在的,当一切自然条件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偶然性的东西自然也就变成了必然。

人们四处寻找发展的机遇,寻找自我实现的空间,试图在有生之年将人生的价值尽最大努力地展示出来,但人会受到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无法使生命意志得以自由实现。

人生就会由此感到精神上的痛苦和压抑,会觉得生活的困苦与人生的憋屈。有的人为此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有的人为此承受不了生活的重担而选择轻生,只有那些生命意志特别顽强的人,那些能够像山中石灰那样经历过千锤百炼的人才有可能存活下来,将洁白的人格魅力展现,在生命的长河里

孔子修身处世的原则(尽人事而知天命)(3)

昂首挺胸、阔步向前,自信而坚定地走在人生路上。

每个人眼下都有可能正遭受着子女教育的困扰,有可能正面对健康受到疾病威胁的痛苦,有可能正压力山大地四处筹款准备买一套心仪的住房。

人生就是这样,说白了都是在围绕个人的欲望旋转,围绕吃穿住行用以及生命的传承与延续在做着无畏的挣扎与努力罢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如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人们把这部分人标榜为成功人士,而大多数人虽然有欲望的逼迫与催赶,但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和自身能力的限制,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心中的抱负与愿望,只能郁郁寡欢地苟活在世界上,这部分人往往容易跌入迷信与盲从的深渊,他们会把自己始终未能如愿的生活目标归结为是某种神秘力量在背后操控世间的一切,并非自己不努力,而是命中注定如此,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技术之一,特别在儒家法人代表孔子的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孔子修身处世的原则(尽人事而知天命)(4)

孔子是一个有理想的学者,他有系列的政治抱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奔走、周游列车,但孔子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最终得出一个传承千年的自我安慰法:做任何事情都只要尽人事知天命就好。

这样既能自我安慰,也能够心安理得地对人生的历程做一个最为妥帖的归纳和总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