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14日讯(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吴彬 叶聪艺 陈雅玲 林珊珊)“太感谢三院了,多亏你们的用心和及时救治,才让我这么快康复。”今年国庆节期间,62岁的洪先生满脸笑意,携家人带着锦旗重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紧握医生之手,向救治他的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1)

患者送锦旗表谢意

老人突发心梗

医生1小时开通血管“救心”

原来,8月21日,翔安患者洪先生经历了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断片”。当天上午9时,正忙于工作的他突感胸痛胸闷,随后出现大汗淋漓,全身乏力,可他咬牙坚持了6个小时,等家人将他送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急诊科时,洪先生的情况已相当危急。“当时患者情况十分危险!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该院心内科负责人、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蔡亚滨介绍,洪先生当时病情危重,心脏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3根血管,均出现严重病变:左前降支近段近端100%闭塞,右冠中段远端100%闭塞,左旋支70%狭窄。对于心梗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2)

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洪先生

医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立即启动,实施“双绕行”急救流程,患者直接绕行急诊科和ICU,进入导管室。此时,导管室在接到通知后,已和介入手术团队做好一切术前准备。根据患者情况,陈明辉副主任医师、黄娜丽护师、洪小坚护师共同参与,心内科团队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为洪先生开展急诊介入手术(PCI),整个抢救过程,争分夺秒,堪称经历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争夺战。从洪先生入院到打通血管,仅用时60分钟,比中国胸痛中心规定的90分钟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时间要求整整快了30分钟。

据了解,自2021年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以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每年开展选择性冠脉造影术600余例,其中PCI200余例,患者进医院大门到开通血管平均时间为70.56分钟,最短的时间仅花了19分钟,许多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断治疗。

急救能力提升

常态化开展复杂高危病变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急救,也得到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厦门市第三医院执行院长、国内知名心内科专家谢强的亲自指导。随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按照“整体化管理,一体化运营,同质化医疗”的原则实施托管以来,厦大附一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专家下沉同安院区指导,近几年,心内科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正踏入“快车道”,接诊能力、急救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常态化开展难度大、风险高的多类复杂高危病变手术。

考虑到洪先生术后血压不稳定,同时合并心源性休克,医生即刻将其转入ICU进行抢救治疗。该院ICU主任医师叶宝华说,洪先生转到ICU之后,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及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同时得到厦大附一重症医学科专家张民伟主任的亲临指导,经过5小时的密切监测和积极抢救治疗,患者的血压终于趋向平稳,随后每天通过床旁超声,时刻监测和评估心脏功能等情况。入住ICU十天后,洪先生顺利撤离I-ABP及呼吸机,转至普通病房。

除了床旁彩超、IABP设备外,叶宝华主任说,ICU近3年来已开展国家限制性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共计35例,今年截至9月底已开展16例,成功抢救了众多濒死危重病人。同时还引入了“危重症·疑难病床旁救治协作平台”,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无空间和时间阻碍、智能专业化的床旁救治协作应用服务,最终实现危重症患者团队式 7×24 小时掌上临床精细化管理。

正是得益于医院多学科团队的无缝衔接和密切配合,加上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洪先生在住院21天后,平安出院。

抢救患者,生死时速间,彰显了该院的综合救治能力。随着该院对精细化管理的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视,加上高水平医疗技术的引进和硬件设备的提升,未来,该院将为群众带来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来源:海峡导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