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第五章手势(千字文解读第二章)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千字文第五章手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千字文第五章手势(千字文解读第二章)

千字文第五章手势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本节讲述了“孝”和“忠”两种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美德。

资是奉养的意思。事是侍奉的意思。严是指严谨。敬是指恭敬。

临深履薄是指如同走在深渊旁,如同踩在薄冰上,比喻极度小心谨慎,唯恐做错或走错一步。

夙兴是“夙兴夜寐”的省略语,意思是早上很早起,晚上很晚睡,形容非常勤劳。

温凊是“冬温夏凊”的省略语,意思是让父母觉得冬天暖和,夏天凉快,形容体贴孝顺。

兰是兰花,古人认为兰花之香清雅悠长,是花中之君子。

斯馨:斯为助词,馨指香气悠远不断。

盛是茂盛,古人认为松能抗寒,能在逆境中坚持节操。

这几句的总体意思就是,

侍奉父母和君王,要恭敬和严谨。孝顺父母应竭尽全力,忠于君王更要穷尽自身使命。

行事严谨并且小心,要像走在深渊边上踩在薄冰上一样;勤快恭敬要让父母感觉到冬暖夏凉。

这两种美德就像兰花的馨香一样悠远不绝,像青松能抵抗严冬一样长盛不衰。

忠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两种美德,虽然古人仁义礼智信“五常”里没有忠孝二字,但是“五常”作为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却几乎都是通过以忠孝为“用”而发挥作用的。如果在古代谁被视为“不忠不孝”,那可真要自绝于人民,受众人唾弃了。因为在古人看来,忠和孝是大是大非的关键问题,绝对容不得半点含糊。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人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发端,也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教化百姓,应该从教导人民的“孝”开始。

孝是什么?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就是要从内心深处敬爱父母,所以说敬爱是孝的精神核心。

孔子很早就断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正是在这种逻辑下,汉代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公开从孝子中选拔官员。尽管汉朝制度化的做法出现了一些伪善的问题和弊端,

比如汉代佚名的《桓灵时童谣》中说道,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

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

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被称为是干吏良将的竟然象鸡一样胆小。

但是即便到了隋唐,以考试选官的科举制时代,孝依然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准线,并由此产生了类似于丁忧等一系列硬性制度规则。

忠最早并不专门指臣子对君主。曾子每天“三省吾身”,第一条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这里的行为对象就泛指任何人。而忠的意思则是忠心,怎么才算忠心呢?《中庸章句》里说,“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说白了,忠就是尽力尽命。

其实孝和忠是比较接近的两种情感,都要求竭尽全力,尽自己的使命。“夙兴温凊”主要指侍奉父母要一丝不苟,体贴入微。“临深履薄”主要是指为国为君谋事,要谨慎小心,时刻保持警惕,防微杜渐,以自己过得惶恐一些,来换得君上或百姓过得安宁一些。

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也。

当忠专指臣对君尽忠时,忠和孝就可能发生冲突,就会出现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比如国家危亡之时,出征沙场就可以尽忠,但是对家中父母就无法尽孝;如果选择留守家中尽孝,就可能面临无法为国效力的情况。这时候中国古人就要求移孝为忠,即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小家的孝要服从国家的忠。这里含有古人对道德层次的一贯认识,也包含着对国亡大于家亡、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理性考量。对这一点,杨家将的故事就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