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动词的语气是什么(英语动词的时和)

英语这门语言和我们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英语动词的“数”和“时”这两种特性,这是我们汉语的动词所不具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英语中动词的语气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英语中动词的语气是什么(英语动词的时和)

英语中动词的语气是什么

英语这门语言和我们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英语动词的“数”和“时”这两种特性,这是我们汉语的动词所不具有的一种表达方式。

第一节、动词的“时”

先看一个例句:The student was not feeling very well,so the doctor checked his heart and said he needed more exercise.

当我们看到这个句子的时候,除了句子中的单词的意思所传递的语义之外,我们还应该提取到的一个信息就是:这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是现在的事情,而这一信息是通过句子中的动词was,checked,said和needed传递出来的,其传递的方式是在单词的词尾加d或ed,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动词发生的时间。通过单词的词形变化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是一种语法手段,而我们汉语则是通过添加汉字来表示出动作发生时间,这是一种词汇手段。因为之前我们的英语教学没有这样解释过这种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所以,我们中国人阅读英语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英语动词所传递出的时间信息。比如,上面这个例句如果翻译成汉语的话,我们肯定会翻译成:我感觉不太好,所以医生检查了我的心脏,说我需要更多的锻炼。这种翻译就是把每一个单词的意思都翻译出来了,在语义上没有任何遗漏,唯一缺失的就是时间信息:你什么时候感觉不太好的?医生什么时候检查的你的心脏?这是今天发生的事情吗?我从这个翻译中提取不到时间信息,但是,原来的英语句子中是有时间信息的。这就是信息遗漏,也是对原文理解的不准确,不到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法的原因之一,语法可以让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到原文传递的所有信息,语法能让我们理解到单纯用眼睛所看不到的信息。

所以,上面这个英语例句的准确翻译可以这样说:我曾经感觉不太好,所以当时让医生检查了我的心脏,并说我需要更多的锻炼。 我们汉语表达需要通过添加相应的表示时间的汉字,才能表达出这种时间信息,这种表达方式就是词汇手段。

同样,因为我们中国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英语动词需要承担表示时间的任务,所以,我们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时候,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写作,动词的时间用的都很混乱,经常使用错误,或者直接不带有任何时间信息,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其背后的原理。其实,这里面并没有太难的知识,只需要我们在思维层面,或者说,是在思考方式上进行调整。

对于这种整体性的表达方式上的差别,我们需要实现一点点思想升维,从一个更高的维度,从整体上观察和思考这种表达上的差异,实现对这种语法现象的俯视效果,然后在具体阅读和表达的过程中,刻意注意一下其中的细微差别,很快就可以掌握起这一知识点。思维方面的调整,虽然不太容易,但是,一旦调整到位,就可以受用终生。

第二节、动词的“数”

对于英语动词的使用,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动词的“时”,然后再是动词的“数”,因为动词的“数”只是动词“现在时”之下的一个语法现象。根据“后缀无二”的原则,单词的词尾只能进行一次词形变化,所以,当动词词尾的词形变化用来表示“时间”之后(也就是动词词尾添加了d或ed之后),无法再进行词形变化来表示主语名词的“数量”。只有当动词的“时”是现在时的时候,才可以用来表示“数”的信息。比如,如果上面这个例句中的“时”是现在时,应该这样表达:The student is not feeling very well,so the doctor checks his heart and says he needs more exercise,句中的is,checks,says和needs都是在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是“现在时”的同时,还表示其前面的主语的数量是“单数”

当这个句子中动词的“时”是过去时的时候,The student was not feeling very well,so the doctor checked his heart and said he needed more exercise,句子中的动词,除了was这个特例,其余的checked,said和needed都只能表示“时”,不再表示“数”。

第三节、动词的“语气”

动词的“语气”,在传统语法中叫做动词的“式”,关于这个语法现象,西方的语法界还从来没有科学地解释明白过,国内的语法界就更不用提了。关于动词的“语气”,我们学的最多的就是虚拟语气,学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掌握起来的好像并不多,因为语法理论对于这种语言现象并没有一个透彻的讲解,没有从根源上给我们讲明白其中的原则,我们并不能从一个更高的维度上来搞清楚,究竟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语义。

动词的语气分为三类:陈述语气、虚拟语气和祈使语气。英语动词“语气”的本质是对动词的“时”和“数”这两种语法现象的操作,用来表示特定的语义。从语法等级的角度来讲,动词的语气是一个词法现象,因为仅是针对句子中的动词而言的一个语法现象,并不是句法现象,不涉及整个句子的结构。

(1)陈述语气:在一个句子中,句子中的动词该使用过去时的时候,就使用过去时的形式;该使用现在时的时候,就使用现在时的形式;在现在时的时候,该使用复数的时候,就使用复数形式,该使用单数的时候,就使用单数形式,完全按照正常的规则进行,这就是陈述语气,因为陈述语气是用来陈述事实的,所以,必须实事求是。所以,陈述语气,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事实语气”。

(2)虚拟语气:在一个句子中,句子中的动词该使用现在时的时候,使用了过去时的形式;该使用过去时的使用,使用了过去完成时的形式;该使用单数形式的时候,却偏偏使用了复数形式,完全不按照正常的规则进行,这就是虚拟语气,因为虚拟语气是用来表示非真事事件的,所以,需要扭曲正常的规则来表示这种不真实的假设。虚拟语气如果展开论述,可以单独写一篇文章,具体内容在《英语语法构建与传统文化研究》一书中有着详细而清晰地讲解,已经拿到书的小伙伴可以找到这一章节细细品读。

(3)祈使语气:在一个句子中,不管句子中的动词是什么“时”或“数”,一律使用动词原形,也就是现在时下的复数形式,这就是祈使语气(急迫语气)。祈使语气在英语中被称为imperative mood,准确翻译过来其实是“急迫语气”,我在《英语语法构建与传统文化研究》一书中,就直接称之为“急迫语气”,它主要有两种用途:请求别人做某事,或者命令别人做某事。这种句子的主语一般情况下,主要就是“我(I)”,“你(you)”,以及“上帝(God)”。在这种急迫语气之下,英语动词不再显示任何“时”和“数”的信息,永远都是用现在时下的复数形式,也就是动词原形,如果推测一下原因,这种语气形式最开始使用,可能是因为表达“太急迫”,说话人无暇再去顾及动词的“时”和“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用动词的原形来表示一种非常急迫的语气。

最后,我通过分析一段话来分析一下句子中动词的“时”,“数”和“语气”。像这种句子,如果把其中的语法分析透彻,然后再把它背下来,你的英语水平肯定会明显见长的。

(1)If, on a certain evening about sixty-six million years ago, you had stood somewhere in North America and looked up at the sky, you would have soon made out what appeared to be a star. 这个句子就是典型的虚拟语气,正常的一个假设,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一个过去时就可以,比如:If you had stood somewhere in North America,但是,原文却用了“had stood”这一过去完成时,其目的就是用来表示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表示这是一个完全的假设。在这种虚拟语气的表达方式中,如果表示假设前提的条件状语从句使用的是过去完成时,那么,主句就需要使用would have done的过去将来完成时,表示:如果...,就会将要...。

(2)If you watched for an hour or two, the star would have seemed to grow in brightness, although it barely moved. 这个句子依然是一个使用了虚拟语气的句子,虽然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没有使用过去完成时,那是因为它是紧承上一个句子的。在to grow in brightness这个不定式之中,grow是一个不及物动词,in brightness这个介词词组在此处是一个副词性的结构,用来修饰前面的动词grow,介词in引导的介词词组的意思是“在...方面”,所以,grow in brightness是一个“不及物动词 介词词组”构成的一个整体性的结构,意思是“在亮度方面是增长的”,也就是一直在变得更亮的意思。句中的barely 是一个否定副词,although it barely moved,尽管它几乎没有移动,或者说,尽管它几乎不动。

(3)That’s because it was not a star but an asteroid, and it was headed directly for Earth at about forty-five thousand miles an hour. 从这个句子往后使用的都是陈述语气中的过去时,也就是说,在一个虚拟假设的情境下,只需要对前面一两个句子使用虚拟语气,把这个虚拟的场景搭建起来就行,后面不需要每一个句子都使用虚拟语气。 这句的翻译:这是因为它不是一颗恒星,而是一颗小行星,它以大约每小时四万五千英里的速度直冲地球。这个句子中的三个was,都是过去时,但是,我们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根本无法把它的“时”翻译出来,但是,在英语中,它们的“时”的特征非常明显,可能这也是我们中国学生对于动词的“时”掌握的不好的原因之一吧。

(4)Sixty hours later, the asteroid hit. 60小时后,小行星撞击。句子中的Sixty hours later,看上去是一个名词词组,其实是副词性的,这就是表示时间的名词直接用作副词,做句子的时间状语,给整个句子添加时间信息。

(5)The air in front was compressed and violently heated, and it blasted a hole through the atmosphere, generating a supersonic shock wave. The air in front这是一个“名词 介词词组”构成的名词词组,这里的介词词组是形容词性的,用来修饰前面的名词,The air in front的意思是“在前面的空气”。在it blasted a hole through the atmosphere, generating a supersonic shock wave这部分中,句尾的generating a supersonic shock wave这个-ing分词词组是用来表示结果的,做句子的结果状语,“前面的空气当时被压缩并被剧烈加热,它当时在大气层中炸出一个洞,(结果)产生了超音速冲击波”。

(6)The asteroid struck a shallow sea where the Yucatán peninsula is today. 这个句子中的where引导的是一个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前面的名词sea,小行星当时撞击了一片浅海,这片浅海就是今天尤卡坦半岛所在的地方。

(7)In that moment, the Cretaceous period ended and the Paleogene period began. 在那一刻,白垩纪结束,古近纪开始。像这种句子,我们汉语通常都是在动词后面使用“了”来表示动词是过去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