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学好医,不仅可救治像父亲那样被愚昧迷信耽误了的病人,又可以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信仰。

1906年弃医从文。离开东京回国,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课文详细批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1)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2)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3)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4)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5)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6)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7)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8)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9)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1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课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详细笔记)(11)

重难点分析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变换了几个地点?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变换了三个地点:

“我”在东京;

“我”在仙台;

“我”离开仙台后。

2、如何理解匿名信事件?

①极大地讽刺了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他们捏造事实,无中生有;

②同时也表明了藤野先生主持公道,没有民族偏见。

③更重要的是,它使得鲁迅感受到了弱国国民受歧视、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遭凌辱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激发了作者立志学好本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

3、如何理解“看电影事件”?

①看电影事件震撼了作者的心,使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挫伤,认识到中国老百姓不觉悟,这正是造成我们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②加剧了作者“弃医从文”思想的转变。

4、课文结尾“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各指什么?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

“正人君子”指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全句意思:决心以笔做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力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5、概括归纳鲁迅在日本留学的心路历程。

东京留学——仙台学医——离开仙台

为什么学医?为什么弃医?这表现了鲁迅的什么思想感情?

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6、你认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是明线;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爱国主意思想是暗线。

文章主旨

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