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

九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卷,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卷面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冕( guàn) 娉婷(pīng) 骈进( pián) 间不容发(fá)

B.枉然( wǎng) 游弋(ge) 宽宥(yòu) 分外妖娆(fèn)

C.旁骛(wù) 佝偻( gōu) 赦免( shè ) 强聒不舍(qiǎng)

D.脂粉(zhī) 珐琅(fà) 给予 ( jǐ) 抽丝剥茧(bāo)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篾视 积攒 悲欢离合 自惭形秽

B.灌溉 嘟囔 李代桃僵 自暴自弃

C.绸缎 剪影 形消骨立 言不及义

D.嘶哑 鲜妍 鸠占雀巢 眼花缭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某些小报专爱断章取义,歪曲别人谈话的内容,以制造假新闻。

B.作为学者,就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做到心无旁骛,不受外界的喧嚣干扰。

C.“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D.办公室玻璃擦拭一新,富丽堂皇。

4.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A.④①③⑤② B.④③①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④③①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疫情期间严格而专业的信息发布制度,第一时间有效地回应了公众关切和社会共识。

B.北斗系统在其“收官星”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服务。

C.中央对武汉的政策支持,为疫后经济重振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注人了一股强劲的动力。

D.为解决因管网“肠梗阻”导致的渍水问题,我市一批排水明渠的改造工程相继上马。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B.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被誉为文坛的“乡愁诗人”。

C.艾青的成名作是《黎明的通知》。作为画家出身的艾青,他的诗歌创作还明显地体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D.林徽因是新月派诗人之一,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

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论述有业的必要性、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末尾总结全篇。

B.雨果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主要目的不是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同情,而是表达对失去圆明园这项艺术工程的惋惜之情。

C.《论教养》一文开门见山,引人论题。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

D.《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8.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C.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慨和对故友的怀念。

二、积累与运用(22分)

9.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6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2)李白《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窗三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我们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美好祝愿。

(5)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6)______________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温庭筠(7)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8)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 。《月夜忆舍弟》 杜甫

(9) 《沁园春雪》上阙和下阙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阅读 (每空1分,共6分)

⑴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 _________。

⑵《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初到北京时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他的性格特点变化为:_______________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口罩:隔离病毒的“武器”》,完成11-14题。(共9分)

口罩:隔离病毒的“武器”

①1910年冬,肺鼠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他切断了传播途径,给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不到4个月时间就战胜了这场灾难。

②同时,伍连德还设计发明了用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 ③设计之初,伍连德曾将口罩的绑带设计成两端各三条:上方两条沿耳上方系在脑后,中间的沿耳下系在颈后,下方的则向上系在头顶。为使用方便,不久后他将绑带简化成两对,而防护作用依旧。这样一款自制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被称为“伍氏口罩”。 ④口罩变成公众常备物品,则伴随着一场“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 ⑤1918年3月,流感在美国爆发。由于150万美军被陆续派往欧洲参战,流感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欧洲大陆,并造成全世界空前的灾难。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共造成了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 ⑥这种传染病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其实疫源地并不在西班牙,而是因为当时该国是中立国,未对疫情信息进行封锁,所以很多消息都来自西班牙。西斑牙流感传播的后期,人们才普遍意识到防疫的重要性。口罩成为预防流感的重要工具。普通平民被要求戴上口罩。虽然只是简易款,以今天的防护标准来看,其抵御病毒侵袭的效果并不怎么样。但不可否认,口罩已变成全民用品。 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口罩继续发挥着更多防护作用。 ⑧1952年12月,持续了多天的严重空气污染造成英国伦敦上万人死亡,口罩成为在雾都生存的必需品。制作口罩的材料也在对抗污染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各国陆续颁布了职业健康法,通过各种措施推动现代口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⑨如今,口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近年来,口罩的技术含量逐渐增加,除了医用外科口罩,防尘、防花粉、防雾霾,甚至防紫外线、带清凉感等个性化品类也不断面市。(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11.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A.“伍氏口罩”由医学博士伍连德设计,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在抗击肺鼠疫中发挥了重大作用。B.“西班牙流感”因为疫源地在西班牙而得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造成全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C.“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使口罩变成了公众常备物品。D.口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巨大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12.第⑤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 。 (2分)

1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分析原因。(3分)这场瘟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

14.文章写了口罩的发展史,其中促进口罩发展的事件有哪些?请写出两大事件。(2分)

(二)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完成15—18题(12分)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变革,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4分),

(1)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2)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17.简要分析本篇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18.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3分)

(三)阅读《海上的父亲》,完成19—22题( 15分 )

海上的父亲 虞燕

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的。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3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上就会滴下水。 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家伙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 待安全转移到“竹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风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住“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域,救起了他们。 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未停止。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馈,我们才在一次次的确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达四五米,进出都必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趔趄滑倒于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同事问船到哪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再次回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这下做人踏实了。” 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瀚无际,寂然无声。

19.海上生活磨炼了父亲,成就了父亲。请结合全文概括父亲的海上生活经历。(3分)

20.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4分)

(1)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从修辞角度赏析)(2分)

(2)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捉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嫩缆头瞬时摊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和结尾两处写景句有什么作用?(4分)

2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分)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 (共18分)

(一)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去国怀乡( )

(3) 宠辱偕忘( ) (4)长烟一空( )

(5)沙鸥翔集( ) (6)春和景明( )

(7)日星隐曜( ) (8)朝晖夕阴( )

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2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

B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

C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

D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

27.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情怀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五、作文(50分)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提示: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