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1)

南宋《赵师向墓志》拓片

尺寸:高84厘米、宽61厘米

年代: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

出土地点:横河镇伍梅村姥岭

收藏单位:慈溪市博物馆

捐赠者:孙培权先生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2)

《赵师向墓志》刻成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墓志高84厘米,宽61厘米,墓志为长方形梅园石,志文刻为上下二部分,每部分刻25行,每行满行16字,无志盖,这种刻制形式在墓志中较为罕见。墓主赵师向系宋朝宗室成员,撰文、书写者为其弟赵师白,乡贡进士钱受之书讳。墓志原由孙培权先生收藏,今捐献于慈溪博物馆。墓志出土地点不明,从墓志所载“葬于绍兴府余姚县龙泉乡烛溪湖姥岭之原”来看,应出土于横河镇伍梅村姥岭(姥音姆)。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3)

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侵,没有被金兵俘虏的皇室宗亲跟随康王赵构南逃。第二年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市)建立南宋,改元建炎。这批跟随而来的皇室宗亲散落于江浙一带,随即于当地定居。墓主赵师向的爷爷赵子应应该就是这次南迁而来的宗室成员,至赵师向时,已经是定居于南方的第三代人了。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4)

墓志中称“赵氏世为开封人”及“系出太祖皇帝”,主要是说明了其皇室血统,实际上赵师向、赵师白兄弟自祖父以来已经定居于余姚县了。宋太祖赵匡胤为子孙派名的十四字为:德、惟、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对照赵师向、赵师白兄弟的名字可以推知,“师”字辈为宋太祖赵匡胤第八世孙。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5)

墓志中提到的“烛湖孙先生”是指南宋名儒孙应时,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绍兴府余姚(今属慈溪市横河镇孙家境)人。八岁能文,年少时师从陆九渊学习。乾道八年(1172年),考入太学。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及第,授黄岩尉,有德政。为大儒朱熹所重,常相与探讨学术,后成为朱熹的学生。其后担任遂安知县,庆元二年(1196年)四月至庆元五年(1199年)六月,任常熟知县。后移判邵武军,未任而卒。著有《烛湖集》十卷,《琴川志》二十六卷传于世。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6)

孙应时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教育家,弟子很多,南宋宰相史弥远也是他的学生,赵师向、赵师白兄弟都是见于文献记载的孙应时的学生,孙应时留存下来的诗中有不少和赵师白的唱和之作,如:《和答赵生师白见寄》二首、《和赵生唐卿师白韵游横溪》等数首。墓志中也记载了赵师向因仰慕孙先生才学,而率弟赵师白投于孙先生门下,最后兄弟二人均获功名。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7)

墓志中提到的“大丞相京公”当为京镗,京镗(1138 —1200)字仲远,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拜右丞相,六年进左丞相,封翼国公。与韩侂胄共执国柄,申党人之禁。庆元六年卒,年六十三。卒后赠太保,谥文忠,《宋史》卷394有传。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8)

赵师向官至从事郎,为从八品散官,任坑冶铸钱司检踏官。其弟赵师白,曾任钱塘县主簿,当时为文林郎,从九品散官,新任湖州司理参军。赵师向体质较差,因小跌而致卧床三年,终于获庆元元年进士及第,调任四明秋官,却因无法行走而不能赴任,最终壮年而逝,生有一子赵希海,据同地出土的其夫人胡氏圹记(慈溪博物馆藏)记载,其子希海及冠而卒,刚满二十岁就去世了,后过继从子(即其堂兄弟的儿子)赵希坊为嗣,一家人可谓多灾多难!

墓志由进士钱受之书讳,“书讳”又称“填讳”、“题讳”。因子孙为祖先撰写碑志时,不能直接写祖先名讳,需要请人代写,称填讳、书讳,其实并无实际意义。墓志的撰文、书写均由赵师白完成,赵师白的楷书骨力劲健,笔划舒展,颇有唐人之风,此作品很可能是其传世的唯一书法作品,今剪裱成册,原大刊出,以广流传。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9)

全文如下:故提干从事赵公墓志铭

开禧元年十二月庚午从事郎新特差江淮荆浙福建广南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司捡(检)踏官赵公卜葬于绍兴府余姚县龙泉乡烛溪湖姥岭之原。赵氏世为开封人,自祖父以来,坟墓皆在南方,公讳师向,字汉英,系出太祖皇帝。曾祖讳令笺,赠右屯卫大将军;祖讳子应,故任训武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父讳伯椿,故任从事郎两浙转运司准备差遣。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10)

公资禀直谅,有胆略。几然而长,人物伟岸,有所睹记,辄终身不忘,喜救人于危,故莫不诵其义焉。幼失先君,思以振家声、立门户为己任,努力奋励,每饭意未尝不在功名也。

烛湖孙先生,同县里学者皆尊其贤,读其文以为师法。公慨然曰:“有师如此,吾独不得自附于其门,是足为平生羞!”遂率其弟师白袱书赢粮往从之。作文不属稿,语势所至,动盈数千言,较其课艺,常为诸生先。惟其学务根柢,故发于笔端者有余地。先生深加器异,且勉之曰:“学问无穷,能不自满,则他日所造,奚止称雄于宗室间?”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11)

公性简俭,未尝加肉重采(菜),奉亲甘毳,供养备至。寡交游,然友接胜流,略无倦色,识者谓翩翩佳公子也。好施予,有急扣门,不以在亡为解。任真率素,每曰:“吾何能曲意上官,道不合则拂衣去!”

有张君者,北士之贤,公所敬惮,晚岁谋寿藏地,里家指某所形势宜,前后左右为公家物,按阅图藉(籍),悉以遗赠,无吝色,乐成就人类如此。生理稍优,则曰:“吾一儿二女,所不足者非财也。”子本规赢之语,绝不挂口。新筑别墅,负郭枕郊,峰埶纵横,江流壮阔,谓家人曰:“吾得此,纵不列身华贯,重裀累鼎,独不能角巾丘园,高枕家巷耶?”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12)

公初以小跌而足不能步体者,可三年所,继而筋力渐强,行不恃舆,人谓功名之涂(途)未暮也。公由取应补承节郎、注鄂州通城县酒税,秩满,遇今上龙飞,用祖宗故事,宗室再上礼部者,许预廷对,遂擢庆元元年进士第,调四明秋官,以疾辍行。大丞相京公当国,怜其连蹇不伸,以泉幕处之,将及示,卒于正寝,实嘉泰三年六月十九日也,享年四十有六。娶胡氏,男一人:希海,业进士;女二人,未行。

东晋墓志深度分析(南宋赵师向墓志译文及解读)(13)

感公友于之义,追想畴日,遂为悲端,言泪俱下,而为之铭曰:

庆源绵长,宗姓日蕃;乐善好学,公生其间;

禄仕弗逮,人则永叹;呜呼天道,尚几好还!

弟文林郎新湖州司理参军师白撰并书

乡贡进士钱受之书讳

四明陈祥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