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生活(诗的畅想)

《上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是一本“HR身边的工具书”,今年还开设了《文萃》栏目,以期让读者在阅读各类专业政策解读后,能有一处闲适的落脚处。国庆长假,我们将选取部分《文萃》栏目中的文章,与大家共享这片刻的温暖感悟。

诗的生活(诗的畅想)(1)

SHI DE CHANG XIANG

诗的畅想

茶余饭后,悠闲时光,极目蓝天,遥望星空,脑海中常生出些关于诗歌的质朴、新奇而又浪漫的畅想。时而断断续续,时而天马行空,时而纵横古今,时而连贯中西。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灿若繁星,诗作浩如烟海。今日之现实乃古人之梦想。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在古代常见之于诗人遐想的诗歌里,曹子建的“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李太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苏东坡的“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陆放翁的“开帆讵必入东海,骑鲸便可追飞仙”。诗人吟诗作赋,梦想飞天揽月、神游苍穹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

据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云,寻二言肇于黄帝,三言兴于舜时,四言广于夏年,五言见于周代,六言七言,杂出《诗》《骚》,两体之篇,成于西汉。关于诗歌的起源尽管向有争议,但大抵如此。都说一言不成诗,那么最早反映原始先民狩猎场景的二言诗,传说为黄帝时期的《弹歌》,全诗仅八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音rou)。”东汉赵晔编写的《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末期吴越相争时,范蠡向勾践推荐了一位叫陈音的善射之人,勾践询以弓弹之道,他便引此上古歌谣作答。《弹歌》语言精炼,句短调促,节奏明快,押韵上口;“断、续、飞、逐”四个动词,将原始先民手执石刀石斧,砍断青竹;破竹成片,续以藤茎;制成弹弓,射出泥弹;全力以赴,追逐中弹飞禽走兽的生动画面跃然纸上,给人以无限想象。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作者尚有争议的《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可以理解为用艺术的言语表达心境志向即为诗歌,可咏可诵。

诗的生活(诗的畅想)(2)

古有悲愤出诗人一说。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说的是这些都是圣贤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以致施以笔墨,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与本心。官场倾轧,怀才不遇,国破家亡,社稷颓废,诗人报国无门,大鹏折翅,或隐居乡野,或解龟贬谪,或闭门谢客,或云游出家,万般无奈而诉诸笔端。清代赵翼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泱泱中华,浩浩诗海。记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吟花前月下,离愁别绪;抒触景生情,寄情山水。笔者偏好于家国情怀之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壮怀激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巾帼情豪;“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绝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担当;“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决绝壮志;“天若有情天亦老,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叱咤风云。千百年来,这些诗篇陶冶和激励着中华民族前仆后继,砥砺奋进。

格律诗是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兴起的近现代白话诗也称现代诗而言的,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格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等。由于具有“节奏美”“简洁美”和“对称美”,更便于吟诵记忆,朗朗上口。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外国特别是西方虽也有格律诗,如十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等,但没有严格的字数限制,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崇尚自由随性,具有“自然美”,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但丁、莎士比亚、歌德、雪莱、普希金和泰戈尔和我国的胡适、郭沫若、徐志摩、艾青、郭小川、北岛等诗人的诗作,基本都是自由体现代诗的典范。当然,在审美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今天,只能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诗的生活(诗的畅想)(3)

变革的时代产生伟大的作品,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这符合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论原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反右运动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原来享誉中外的郭(沫若)、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文学巨匠,除鲁迅英年早逝外,基本上偃旗息鼓,再没有拿出震撼人心、影响深远的力作,可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个人一孔之见,要么是我们那特殊的年代尚不足以产生伟大的作品,要么是产生伟大作品的体制机制上尚有缺陷,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世界和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孕育伟大作品的土地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中华民族也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复兴之路。唐代诗豪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成为我们的气度和眼界,冲过急流险滩,破除藩篱羁绊,去迎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诗歌的春天。笔者有理由相信清代赵翼《论诗》(其二)将成为现实并以此作为结尾:“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的生活(诗的畅想)(4)

编辑:婷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